敬德学刊

传播 传承,一路前行

时间:2020-05-28 浏览:2811

梁丽娟

高级教师,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现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担任教学主任、第一党支部书记、六年级语文教师工作。作为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积极参加各级培训,促进专业成长。作为教学主管,努力为师生服务,钻研业务,在创新中精进。作为区级学科带头人,多次参加各级评优课、研究课等,指导多位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展示活动,获得优异成绩。作为教育工作者,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携手首师大推进吟诵教学,深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淀文化底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微信图片_20200528165446.png

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持续濡染。它与各项规章制度有关,却又超越具体制度,有着恒久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意蕴丰厚的内核,有着鲜明美好的外显,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

传播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我在努力前行。

一、学科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我校成长课堂的实践,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首先,依据一、二年级大量识字的教学内容,我和语文教师团队把需要掌握的汉字依据造字的规律进行分类,通过渗透字理,理解字理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使学生懂得大部分汉字是依据“依类象形”“图成其物”的原则构造出来,除拥有一般语言文字的交际功能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这样不仅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打开一扇窗。

其次,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过年”主题单元中,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任务单,让学生到生活中了解关于过年的民俗及传统,在单元小结中学生谈到贴春联、挂灯笼、写“褔”字等很多传统,在这一过程中丰富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继承。再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天马》一课,文中介绍了我国古代精美的艺术品“马踏飞燕”,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对此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课后延学,学生也了解到有关青铜奔马的历史背景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甚至还知道了一些很著名的青铜作品,体会到我国特色文化及文物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通过积累课内学习的古诗文及文言文了解传统文化,如: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拓展有关重阳节赏菊、敬老等内容,并了解到重阳节是我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微信图片_202005281654461.png

二、广泛阅读了解传统文化

依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全体语文教师编写校本诵读教材, 结合《课程标准》的推荐书目及要求达到的阅读量,还精心编制了《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阅读书目》,并围绕我校的培养目标把书目按照“向善求美、励志追梦、探微创新、乐活尚理”四个领域编排,按年级分别精选出文学、科学、人文等不同种类,力求涵盖多个领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共包括55本必读书目和62本选读书目。再根据学段培养目标,由教师给学生推荐相关阅读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并在阅读中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如:在书目中分学段推荐了《神笔马良》、《哪吒传奇故事》、《中国传统故事画库》、《中华上下五千年》、《唐诗三百首》等传承经典文化的书籍,在阅读这些书籍中,学生学习到真、善、美,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等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根据课内进度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读,教师及时组织交流分享,将课内、外

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在全校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基于学情我和团队教师共同编写的校本诵读教材一直是学生乐于分享、诵读的内容,本教材共包括1-6年级的近百首古诗词,同时兼顾文言文和名言警句。每天清晨,学生进入教室便会由小干部组织大家自主进行晨诵,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启一天的美好时光,同时我们有针对诵读的评价方案,通过古诗考级的方式鼓励学生大量积累经典诗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开展活动走进传统文化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定期组织丰富的学科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走进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如:利用学校景观“杏坛”让学生了解到孔子讲学的故事,鼓励学生也尝试开展读书小讲堂活动,站在杏坛共享传统文化的馨香。此外,还组织学生走进国家图书馆,参观甲骨文展,了解古文字背后的传统文化。每学期定期邀请首师大初等教育学院的专家给师生讲解四大名著,在名著中走进中华文化,品味文字芬芳,感悟经典魅力等。在寒假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春节感受节日中的传统文化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这些有意义活动,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彩中成长着。

在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条路上,我还是刚入学的小学生,但我愿意带着自己的团队携手前行,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

(编辑:达思潮)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