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静:大班幼儿劳动意识与能力培养
作者:于静(海淀区颐慧佳园幼儿园)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能力,是我需要深思的问题。大班幼儿面临上小学,需要具备良好的自理能力及劳动能力。 一、集思广益想方法 结合幼儿园的劳动课程,我决定让幼儿尝试自己运被子。 又到了每月一次的带被子的时间,孩子们能不能自己把被子运到操场上呢?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于是我赶快去问孩子们,没想到孩子们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好呀、我们可以、我想试一试”。得到的都是非常愿意尝试的答案。 我问大家:“怎么把被子运到操场上呢?” 孩子们纷纷开始想办法。 馗馗说:“我力气大,我可以自己把被子搬到楼下。” 我又问:“除了自己搬,还有其它方法吗?能不能借助一些工具呢?” 孩子们继续思考。我出示了一张其他园的小朋友们用绳子运被子的照片,让孩子们观察。 依依说:“这个方法不错,我们也可以试一试。” 凡凡说:“我们可以用滑轮,把被子系在绳子的一边,从三层往下运。” 我表扬了孩子们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想好了三种运被子的方法,孩子们决定亲自试一试。 二、大胆尝试理经验 于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了尝试。尝试过后让幼儿分享运被子的感受。 搬运组的兜兜说:“需要很大的力气,很辛苦!” 馗馗说:“很开心,但有一点累。” 莫莫说:“很累,被子袋勒得肩膀有点疼。” 绳索组的小朋友们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悠悠说:“绳子不好用,我们得用手推。”小荻说:“绳子太粗糙了,起点绳子得举得特别高,被子才会往下滑。”安安说:“绳子毛太多了,得用光滑的绳子试一试。”滑道组的凡凡说:“我们先用的是班里的地垫,发现被子一放上去地垫就断开了。”城城说:“小朋友们不会合作,只顾往下放被子,都不看下面的六六已经搬不过来了。” 通过三个组的分享,每个组都发现了很多问题。 绳索组:由于绳子不够光滑,被子在运送的过程中总是有卡住的情况,还需要小朋友站在绳子中间用手去推才能向下滑。 搬运组:在搬运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好台阶,时刻注意安全,孩子们说被子太重,累得瘫坐到地垫上。 滑道组:小地垫连接不紧,大地垫虽然能顺利地运被子,但小朋友们不会合作,出现被子堆积的情况。怎样才能又快又省力地把被子运下去呢?孩子们一致认为用滑道的方式。 三、集体研讨再尝试 用滑道的方式运被子,要怎样合作才能又快又安全地把被子运到操场?孩子们进行了讨论。 芃芃说:“垫子谁来搬呢?搬多少?” 小荻说:“咱们得分组才行,有搬垫子的,还得有组装的,这样才能分工合作把事情做好。” 幼儿自主分为搬运组和组装组,于是又开始了尝试。搬运组的小朋友们搬了很多块垫子放到了一楼的楼梯口。通过测量,幼儿发现每层放3块垫子,莫莫想出了用翻滚的方式,把垫子平放到台阶上,然后翻滚着向上推,很快就把垫子成功地搬到了二楼和三楼。在组装垫子的过程中,芃芃发现需要两个小朋友拉着垫子,不然拼完了的垫子容易往下滑。于是馗馗建议请搬运组的小朋友们来帮忙。凡凡说:“那我们得算一算需要多少人,每一层都要两个小朋友。”在搬运组小朋友的帮助下,垫子终于铺好了。小朋友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小宝迫不及待第一个将被子放到三楼垫子上,被子顺利下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被子成功地从三楼运到了一楼,孩子们开心极了。 在运被子的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遇到困难主动想办法,最终通过大家的努力成功地将被子运到操场上,从此以后班级运被子都变成了孩子们自己的事,并在多次运被子过程中梳理好方法,让运被子更省时省力。通过运被子活动,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主动思考还可以进行哪些劳动,于是在劳动课程中又尝试了为幼儿园擦洗户外玩具、为班级清洗桌椅等。每次劳动后,孩子们都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与自豪。 点 评: 劳动教育更注重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于老师在“运被子”这一课程中,允许孩子犯错,组织孩子开展讨论,把一个成人看来非常简单的“运被子”变得生动有趣,并在教师不断鼓励中最终完成这一项“大工程”,这个过程展现了幼儿的集思广益、大胆尝试、共研反思的劳动育人过程。幼儿从小是喜欢劳动的,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乐于体验和探究。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在劳动过程中幼儿获得更多机会接触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并在劳动过程中进行研讨互动、分工协作,使幼儿的经验得到丰富、完善,克服劳动过程中的一些小困难,逐步形成某种行为习惯或能力,提升其在集体生活中的自信心,获得认知与情感的双重发展。我们要做教育的有心人,让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尽可能地产生育人价值,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 点评人:杜卫斌 (本文来源于海淀区中小幼教师《我们的育人故事文集》)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