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娟:因“材”施教,因“事”而育,培养阳光少年

时间:2025-05-23 浏览:27

作者:田美娟(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


孔子主张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要对学生有充分了解。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孔子认识到“知人”的重要性,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字即能准确概括,足见其观察学生之细致。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在班级管理中,结合学校“明德至翠,笃行于微”的办学理念,我本着“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的目标,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班级发光发热,做阳光少年。

 

一、因“人”施教,培养笃行于微的小学生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是不同的,教育方式也要因“材”施“教”,从一年级的懵懂无知,到中年级的有条不紊,再到高年级的笃行于微。

 

1

榜样学习,正确引导,养成良好习惯

 

一年级刚入学时,学生正处于幼儿向儿童转变的时期,他们善于模仿和尝试,他们虽然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和交谈,却不太懂礼貌;有些幼儿生活还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有当好学生的愿望,但还不了解学校常规。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一年级的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老师在和学生相处过程中:(1)要用“谢谢”“你好”“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学生耳濡目染,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也会经常用到这样的词,对待自己严于律己,对待他人宽容大度,学会与同伴交往;(2)每天课间操,我和学生一起按学校规定走出教室,站在队列的后面以标准的动作做操,学生自然也是队列整齐,动作规范到位;(3)我每天在楼道和班里走动时,只要发现有纸片就随手捡起,就是这小小的动作被陆续进班的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规范言行,着眼细节。

 

2

挖掘潜能,展示特长,促进学生成长


当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已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且愿意努力遵守,乐于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

 

(1)轮换制度,展现自我

 

一个班级的运转,是否具有凝聚力,管理是关键。我们班的小干部,如值日班长以及带队体委是轮换制。在班级管理中,每个孩子都为自己能当上班干部而高兴,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更加珍视同学们对自己的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些同学的独立工作能力大有提高,全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加强了,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百星展示,发挥特长

 

我们班每月会举行百星展示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报名参加,利用班会课时间在班级进行展示。张同学的唱红歌、段同学的书法、聂同学的小提琴……都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大家把自己擅长的方面展示出来,不仅增强了自信心,同时还增进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每个人的特点不同,在班级不同活动中也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图片


二、因“事”而育,培养明德笃行好少年


1

关注细节,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在习惯养成期,我们班的学生中午自己打饭,但是学生倒饭、残渣倒出桶外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也反映出学生没有养成珍惜劳动果实、杜绝浪费的好习惯。结合“光盘行动”,我在班级开展“小餐桌,大文明”活动,并在午休时间诵读有关珍惜粮食和劳动果实的中华传统诗词,从一言一行中警示学生要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并在纸盘上绘制餐盘画,挂在班级墙上,督促警示,让学生懂得要从小事做起,在笃行于微中内化自己的品德,并努力落实到自觉自为。

 

2

呵护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情感养成期,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情绪管理方面需要成人的引领和疏导,因此,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首先开展了个人情绪疏导课,前期对学生进行访谈和调查,分析学情,找到学生面临烦恼的主客观因素,通过“拥有好心情”的活动,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正确对待烦恼。针对学生自己的烦恼,让学生来当医生,为同伴解除烦恼开个“药方”,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每天拥有好心情。

 

3

不忘初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设计主题班会活动,带领孩子们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传统节日之际,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在各种特色活动中,班风逐渐形成,也为丰富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合校园生活,在班级开展各种特色活动,要以学生的个体为基础,以学生的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校园生活为主要内容,让学生获得真实感悟,从中不断完善自己,促进健康成长。

 

三、携手同行,家校共育,助力班级发展

 

按照少年儿童的特点,引导他们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劳动,接触现代科技,接触大自然。广泛接触,拓宽视野,深入实践,是班级活动获得成功的关键。我们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结合,共同携手,助力班级发展。一个班级,四十多位学生,一百多位家长,背后是数十个学科和工作岗位。每学期我们会发出邀请函,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例如请清华大学航天学院的学生家长给学生进行航天知识讲座;请警备一师的战士给学生进行军训,并组织学生参观军营;请家长进行车模指导、车模比赛;请奥运场馆的设计者讲述设计的过程以及背后的小故事等等,每学期一次的家长讲座都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于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孩子而言,家长讲座无疑是一扇窗口,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立体生动的大千世界,让学生得以呼吸到书本之外的“新鲜空气”,得以触摸到校园以外的“人类活动画卷”,这些活动不但开拓了学生眼界,而且使他们快速成长起来。



图片


(本文来源于海淀教科研丛书《温馨的师德》,现代教育出版社)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