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启蒙的重要性

时间:2018-10-23 浏览:715

       现在很多幼儿从小就被家长逼着学外语,考星级。传统文化的“水土流失”,让我们这些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很痛心,传统文化教育是个严重的问题,关系我们国家民族未来的前途。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一个有自己传统底子的中国人才能提供其所有贡献世界,才有能力识别和借鉴别国文化。因此让少年儿童了解中国文化传统,提高文化素质、品德修养,融和西方文化精华,重塑中华文化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基石,也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在幼儿阶段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哪些意义呢?


blob.png 一、古人非常重视儿童早期教育 blob.png

       孔子有“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成”的精辟结论,墨子说“人性如素丝,染于黄则黄,染于青则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汉代的贾谊则明确提出了“早喻教”的观点,认为婴幼儿心地纯洁,可塑性大,在婴幼儿的赤子之心还未受到外界环境的熏染时,先入为主,及早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使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在其所著《颜氏家训》中提出,婴幼儿时期是认识的奠基时期,必须及早施教,方能健康成长,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婴幼儿处于“学期未充”、“精神未定”的阶段,可塑性大;二是幼儿精神专一,教习效果好,宜爱教结合,宽严相济。

       总的说来,古代先贤们一致认为,两三岁至十四五岁的少年儿童,他们物欲未染,知识未开,记忆力强,所学即印,对知识的吸附力犹如海绵吸水一样,极为强大。所以,要让他们耳濡目染,先入为主,潜移默化,陶冶心性,开启智慧,蒙以养生。

u=3867589341,3354857281&fm=214&gp=0.jpg



blob.png 二、开启儿童智慧的,便是启蒙读物,也叫“蒙书” blob.png

       《周易》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籍之一,其中已包含了若干有关儿童教育的论述,将我国古代的儿童教育称为蒙学,就是出自此书。所以,后人的《童蒙训》《训蒙诗》《童蒙须知》《经学启蒙》《名物蒙求》《历代蒙求》《纯正蒙求》《蒙养诗教》《养蒙金鉴》《蒙训》《蒙学课本》《蒙师箴言》等著作之名,都是取义于《周易》。

中国古代专为学童编写或选编的,在小学、书馆、私塾、村学等蒙学中进行启蒙教育的课本,又称蒙养书、小儿书。它不包括蒙学中学习的儒家经书,如《论语》《孝经》等。

      蒙学书籍一般特点是精当简洁,骈散得当,朗朗上口。普遍特点是出经入史;集百家之言,采其精华;参以人们从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人生哲学、处世方略。从内容上说,早期蒙学书籍主要为帮助幼儿识字、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等方面的书,随后至宋朝时期则兴起了对幼儿道德伦理的教育,蒙学书籍则增添了伦理道德、古人勤学善教的典故,也有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等内容,再到明末清初时期有了儿童故事书,有了插图故事,如《二十四孝图说》。蒙学书籍从形式上注重背诵,所以书籍主要以三言、四言、七言的诗歌为主,全文押韵、易学易懂。

       蒙学读物,最著名的是“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虽然每个私塾根据先生个人特点,所教授的各不相同,但“三百千”却是几乎所有私塾开蒙的必读书。历代的大学者、大官员、伟大的人物,都编过识字课本。及至近代,章太炎修订过《三字经》,丰子恺编过看图识字课本……为学、做学问,要学以致用。这些大人物、大学者编写识字课本,不求名不图利,他们是把它当作了一项事业去做,给它赋予了传承传统的功用。

72r58PIC5vi_1024.jpg


blob.png 三、今天我们在儿童早期教育阶段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blob.png

首先,让幼儿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如,让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象形字,知道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由此也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另外,通过对古典文学、经典故事、成语故事、传统节日以及民间游戏活动的接触和学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明显增强了。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非常愿意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唐诗等古典文学,对中国的一些经典动画片也逐渐地喜欢了,让他们接触中国的民间游戏和活动,由此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萌发民族自豪感。

        其次,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记诵,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一个人记忆力的发展在六—十三岁时是黄金时期。利用幼儿时期的记忆力去记下这些永恒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对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巨大的记忆潜能正是大脑快速发育的特征,背诵记忆是幼儿最自然的学习方式,错过这一时期就会错过人生的最佳记忆期。

      经历过早期阅读的幼儿比同龄幼儿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也有更多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精神,这对幼儿人格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孩子今后做人、做中国人、做胸怀壮志的现代中国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闪烁着中华民族特有精神基因,它曾孕育出无数中华英才、千古风流人物,他们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然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特别是我们的孩子逐渐为外来的新奇事物所吸引。孩子懂得英文,会玩电脑游戏,喜欢麦当劳、肯德基、米老鼠、唐老鸭、圣诞节、嘉年华游乐场,但是对老祖宗的东西——传统文化中那些精华缺少了解。

16382692-9b5abe3b667622ff4decbe27bc82e178-3.jpg


blob.png 四、国学内容教材即将小学、中学全覆盖 blob.png

       据 “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介绍,高中传统文化通识系列教材作为“十一五”“十二五”两个阶段十年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由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承担资源整合和编著。课题组秘书长张健表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标准化传统文化教材均已研发完成,明确提出以“青少年完美人格”为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教材知识相互关联,自成体系,并通过高中教材实现最终教学评价。这是“十一五”“十二五”两个阶段十年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此次即将出版的高中阶段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共有四册,供高中一、二年级使用。高一学习《论语》《孟子》,高二学习《大学·中庸》和《道德经》。其中《道德经》为原文全本讲解,另外三册则是按主题归类讲解。如《大学·中庸》一册,分为“慎独”“齐家”“格物致知”“中和”“为政”等章节。据课题组专家介绍,这四册书并非孤立的高中教材,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高中部分。全套教材包含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经专家组反复研讨、论证,搭建了“儒学养正、兵学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润”的课程结构,各阶段教学内容和深度循序渐进、系统科学。事实上,小学高年级阶段已开始涉及《论语》《孟子》等儒学典籍,但仅以诵读和简单理解为主,到高中阶段,学生可在已有基础上更为深刻地领悟儒道经典的思想内涵,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此外,每一章节在讲解儒道核心精神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中西文化比较等拓展阅读素材。

15776294-5a1884a598d1c00adde92aab0a2bd6ee.jpg

      经历了几十年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之后,中国文化慢慢地要丢了自己的根,我们在教育的问题上,不断地讨论,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失去自我,而我们自己就有的很好的教育传统和教育资源,却被束之高阁,我们的教育踉踉跄跄地,摇摇摆摆地摸索着走了很多弯路,真是令人痛心。现在我们终于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重要举措了,期待会有良好成果。




作者:李会菊 北京市五十七中学


责任编辑:木之子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