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敬德书院工作汇要——数字书院

时间:2023-06-13 浏览:4

数字书院建设是书院在历年正常推进信息化建设基础上,结合信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教师学习方式新变革提出的书院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对书院教育教学发展起着重要的先导、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因其兼有技术与资源优势,成为推动书院各项工作发展的核心力量。2022 年数字书院建设工作从完善工作团队、促进课程转型、充实教学资源三个方面推进工作,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书院,是中国文化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和美好的精神家园,它承载着读书人的精神寄托与理想大志。我们也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将敬德书院建设成为承载海淀教育人精神与理想的美好家园。


敬德书院五年发展规划(2019-2024)明确提出:“将敬德书院建设成为集藏经纳典、学术研究、教师培训、文化传播、同行交流等于一体的文化中心,让敬德书院成为海淀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一颗靓丽明珠。”


切实将科技与文化融合,实现书院教学信息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数字书院”,为教师文化修习打造新空间,成为当前书院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构建数字书院工作团队


数字化、信息化对各项工作的推动,效能之巨大毋庸置疑。这其中固然有特定技术装备、配套网络环境自身优势的支撑因素,但更为本质的推动力确在于背后工作团队效能的发挥。如果说信息化发展初期我们的目光更多关注技术装备配置、基础网络环境构建、基本应用系统开发,那么,今天我们应该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工作团队的建设与组织协同。


1.png1. 聚合工作团队


数字书院工作团队的构建以书院业务工作发展为导向,同时数字书院建设也极大地推动书院业务工作的转型升级。数字书院工作团队总体上分为基础保障团队和应用运维团队。


基础保障团队由书院管理人员及技术支持人员构成,同时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密切联系教科院技术中心、数据中心,以获得更多专业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这一团队一方面承担书院信息化日常运维职能,确保自有技术装备、网络环境、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任务便是协同应用运维团队,为数字书院建设的重点工作或大型活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服务。


应用运维团队的构建因书院业务工作需求,多样化、专业化的特点尤为突出,业务范围涉及微信、网站、码书、课程直播、资源加工等。


2.png2. 建立协同机制


数字书院建设的初期阶段,对书院信息化运维保障工作有很强的依赖,需要多个专业团队协同工作,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协调配合。微信运维团队由书院业务老师和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团队共同组建,负责书院微信公众号信息常态推送,同时将数字资源加工制作团队融入其中,成为微信运维与资源制作的复合团队。网站运维团队由书院业务老师和智慧云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团队共同组建,负责书院网站日常运维和信息发布,同时融入平面出版设计人员,将《敬德书院码书》的设计工作、《敬德书院人文手册》改版工作、《敬德书院学刊》优化工作相整合。课程直播团队主要由海淀教育云直播平台、创先泰克教育云共同构成,同时中国教师报名师资源库、中华书局伯鸿读书会、北师大出版社视频号、中国教师报视频号、中国教育报思想者视频号、百度百家号、三智文化书院、儒学融媒体中心等平台也成为书院课程直播工作的合作伙伴,协同开展书院重点课程或论坛的网络直播,收到非常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书院注重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团队协同工作机制。实现了重点工作微信、网站、直播、学刊、码书等媒体平台协调一致,工作全过程有序跟进和展开,从前期策划、预热宣传、活动转播再到后期成果报道、资源加工、成果推广,提供整体性支持方案,各个工作团队梯次跟进,互为支撑,密切协调,使工作效果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


3.png3. 推动效能倍增


多团队协同工作机制的形成,始于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书院主要课程特别是大型论坛、会讲及学术课程均需要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加以实施,需要微信、网站、直播、资源加工等多团队围绕共同的工作任务协同配合。经过不断尝试、总结和优化,多团队协同工作逐渐走向成熟,渐渐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经过一年多的总结和优化,数字书院的雏形已现端倪,线上、线下融合,活动前期 、中期及后期衔接跟进已经成为常态。2022 年依托数字书院,线上参与课程和活动的人数超过两万人,微信平台长期关注用户超过 8000 人。由此,充分体现出数字化对书院工作的支撑力度以及多团队协同工作机制所发挥出的巨大效能。


二、数字书院促进业务工作转型


书院以数字书院建设为契机,借助信息化,创新工作策略,积极主动推动书院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转型,线上、线下融合实施已经成为书院课程教学的基本实施方式,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参与书院课程成为常态的学习样貌。


上表数据表明,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实施的书院课程涉及读经、会讲、学术、研修四类课程,占课程类型的 80%,开展教学活动 31 次,占全年教学活动总次数的 100%,参与书院活动的人次为24448,占全年总人次的 100%。


4.png


由此可见,书院课程教学特点在未来将呈现线下活动为基础,线下教学带动线上参与,线下线上融合发展的显著特点,必须深入研究、创新、实践和总结书院在网络空间存在样态和发展方式。要组成部分,其范围包括图书、期刊、文集、学刊、微文、网页、音视频资源和档案资料。资源的来源通过书院自制和对外采购获得。


敬德书院作为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研发基地、创新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数字书院”这一教师文化修习的新空间建设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但未来美好可期。


书院将不断深化科技与文化融合这一工作思路,从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中不断获得发展新动能,凝聚新成果,为海淀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5.png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