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敬德书院工作汇要——读经课程

时间:2022-06-07 浏览:3

为进一步发挥读书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助力学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敬德书院对读经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大胆创新。2021 年 1 月 -4 月期间,以《论语》《大学》研读课程为切入点,设计并实施了“经典润师心”中华·敬德读书会校园行系列活动(课程)。该课程由自主研修、互助共学、团队交流、专家指导、论坛展示诸环节构成,围绕《论语》《大学》先后举办 8 场“经典润师心”读书交流活动,线上、线下参与教师超过 6000 人,直播总时长超过 23 个小时,切实推动了读书会经典研读课程的实践创新。


一、目的意义:


为进一步发挥读书会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师德修养提升的促进作用,助力学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敬德书院联合1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共同主办 “经典润师心” 中华·敬德读书会校园行系列活动(课程)。该系列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致力于:


1.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深入研读中华经典,通过对经典的阅读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2.深入开展学习交流和研讨,在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引导教师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深厚文化底蕴,弘扬师道传统,提升师德水平。


2.png二、工作背景: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师德师风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2021年,根据海淀教育两委工作要求,敬德书院将促进海淀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指导,将这一指导性要求融入各项重点工作,特别是通过书院课程设计与实施加以具体的贯彻和落实。


敬德书院自成立以来,以中华·敬德读书会为载体,循环开设《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研读课程,“经典润师心” 中华·敬德读书会校园行系列活动(课程)便是基于2020年《论语》《大学》研读课程的第五阶段教学预设,结合两委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求,经拓展深化形成的新课程。


三、课程实施:


该课程自2021年1中旬启动,至4月中旬结束,历时3个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克服了各种困难,围绕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创造性的构建了包括自主研修、互助共学、团队交流、专家指导、论坛展示环节构成的复合型经典研读策略,有效提升了教师团队的文化素养及师德修养水平。


1.png


课程负责:敬德书院 高峰


实施时间:2021年1月17日-4月17日


主要阶段:自主研修 1月17日-3月1日

团队共学 3月1日-4月10日

交流展示 4月10日-4月17日


主办单位:敬德书院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北京市育鸿学校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

海淀区图强第二小学

海淀区星火小学

海淀区清河第四小学

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

海淀区永丰中心小学

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小学部)


支持单位:中华书局


特邀学者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程方平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 于建福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韩星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文东茅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吴国武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崔茂新

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祝安顺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 刘强


该课程由自主研修、互助共学、团队交流、专家指导、论坛展示诸环节构成,围绕《论语》《大学》先后举办8 场“经典润师心”读书交流活动,线上、线下参与教师超过6000人,直播总时长超过25个小时,切实推动了读书会经典研读课程的实践创新。


3.png


四、课程成果:


1.“经典润师心”中华·敬德读书会校园行系列活动(课程)推动读经课程实践的再度创新


“经典润师心”中华·敬德读书会校园行系列活动(课程)在设计之初就不是一个独立、封闭的活动,它作为中华·敬德读书会2020年《论语》《大学》研读课程的第四、第五阶段教学内容深深的嵌入到读书会经典研读课程之中,是读经课程的一种新的呈现形态。


该课程自2021年1中旬启动实施,至4月中旬结束。由敬德书院联合海淀区1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联合举办,在3个月的时间里,课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克服了各种困难,创造性的构建了自主研修、互助共学、团队交流、专家指导、论坛展示复合型经典研读策略。针对教师团队经典研读策略和课程设计进行了实践探索,实现了读经课程新的姿态展现,有效提升了教师团队的文化素养和师德修养。


2.“经典润师心”中华·敬德读书会校园行系列活动(课程)与教育两委工作契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和要求,海淀教育两委提出了《海淀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措施》。根据工作要求,敬德书院将促进海淀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指导,将这一指导性要求融入各项重点工作,特别是通过书院课程设计与实施加以具体的贯彻和落实。


5.png是时,恰逢《论语》《大学》研读课程进入总结阶段,为了提升教师团队学习成果,通过经典研读促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敬德书院对“经典润师心”中华·敬德读书会校园行活动(课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引导教师围绕经典研读与自身德性修养展开深度交流。自3月16日开始8场读书分享会陆续举行,倡导教师自觉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主动弘扬中华师道传统,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操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过程中近70名教师登上讲坛,发言人数占到课程学员总人数的87.5%。同时程方平、于建福、韩星等8位高校知名学者走进学校,为老师们做点评和学术报告,进一步指导教师从中华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期间,7位校长在读书分享活动中致辞,线上、线下参与活动的人数超过6000人,直播总时长超过23个小时。


3.“经典润师心”中华·敬德读书会校园行系列活动(课程)与学校中心工作保持一致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领导团队最为关注的问题, “经典润师心”中华·敬德读书会校园行系列活动(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便着眼于协助学校领导团队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学习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6.png“经典润师心”中华·敬德读书会校园行系列活动(课程)的工作指针不是简简单单的某个教师的个人素养提高,而是教师群体成员一起的提高,课程和活动中积极引导教师自己建立一个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共同体。在这样的共同体中,教师彼此之间互相砥砺,互相鼓励,互相培养,互相教化。对于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来讲,通过群体的彼此影响,有利于教师主动成长、主动改变的实现,并进一步将这种成长和改变从课堂延伸到校园,再向更广泛、更平常的社会生活延伸,与社会生活实践进行深层次结合,这才是一种完整的、面向生活的新时代师德和师风建设的路径,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所谓身教胜于言教的目的。


育鸿学校杨红霞校长希冀经典研读课程和相关活动能够带来教师深层次的改变:“如何按照时代要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我想这正是书院传统文化培训的初衷,也是我们每所学校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期待形成基于传统、跨越时空、融通中外、贴近当代、富有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我们期待“经典”带给老师、学校、教育精神上的改变!”


图强第二小学黄学英校长这样评价活动“敬德书院在我校举行了“经典润师心——中华·敬德读书会校园行”首场读书分享会,我校参与课程学习的十位教师,在活动中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分享了他们研读《论语》《大学》等中华经典的体会与收获,老师们的发言不但带给所有参会教师思想的启迪,还引发了大家深刻的思想共鸣。……老师们通过书院课程的学习,反观自己的价值观、教育观,结合日常工作进行了反思与体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提升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带来的是教师发自内心深处的改变。”


清河第四小学陈东培校长:“老师们的个人素养在“一点一滴”的日积月累中得到提升,并把得到内化的知识外显在教育教学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教学生学经典,用经典引导学生学做人。老师们发现,自己的心静下来了,书写朗诵的基本功扎实了,教学、带班更有法了。 老师们不仅在读经典,抄经典中提升传统文化修养,还在悟经典中“润德润行”,在传统文化中学到为学之乐,为师之乐,为人之乐!”


4.png


4.“经典润师心”中华·敬德读书会校园行系列活动(课程)与教师成长诉求相统一


面对教师群体,任何课程及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从教师自身成长诉求作为工作的起点,真正的站在教师的角度,为教师着想,才能获得最终的良好的工作效果。


“经典润师心”中华·敬德读书会校园行系列活动(课程)设计出发点便是帮助教师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即“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己之学,学为君子。” 为保证目标的达成,立足学校和教师工作的实际,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建立了课程工作群、课程学员群、分组学习群等学习组织形式,并针对性开展个性化的学习管理。


在研修方式上最大限度避免学习行为的简单化、单一化,积极设计和实施多样化的研修方式,包括集中授课、线上学习、自主研读、经典抄诵、深读交流等丰富的学习形式,不断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在交流环节,我们在认真分析老师的工作、思维、表达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和准确把握教师学习的难点和困惑点,真诚的为他们提供贴心的帮助、个性化的帮助,采用入校集中交流、网络视频会议小团队交流、微信视频音频单独交流的方式,将课程服务送到每一位老师的身边, 80位学员全部实现一对一个性化交流,针对性的给予协助,这种个性化交流的总时长超过40小时,尽最大努力帮助教师将学习的收获颗粒归仓,上述的努力也赢得了老师们高度评价和认可。吕雪迪《为师有度,为人有度》,李蕊《以经典行不言之教》,毋晓彤《做教育中叩门者》等一批优秀的教育叙事文章从老师们的笔端流淌出来,带给人们深深的启迪,也是新时代教师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精彩展现。


7.png


附件:

经典润师心:中华·敬德读书会师生春季会讲圆满收官

(微信节选)


岁在辛丑,暮春之初,会于阳台山下之敬德书院。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至圣堂,仁苑中,笠僧堂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列坐其次,畅述中华师道……


4 月 17 日由敬德书院联合海淀区 10 所中小学共同主办,中华书局支持的“经典润师心” 中华·敬德读书会师生春季会讲在敬德书院如期举行。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院长吴颖惠,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星,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强,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肖英、海淀区图强第二小学校长黄学英、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校长毛向军,北京市育鸿学校副校长陈静、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小学部校长高敏出席活动,来自海淀区 10 所学校的近 70 位中小学教师现场参与会讲。敬德书院高峰、宋俊玲、高丹、达思潮分别担任主持。


会讲活动由开幕式、主题演讲和教师会讲三部分组成,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同济大学刘强教授、敬德书院高峰老师围绕“经典传承必自教师开始”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来自海淀教学一线的 17 位教师则从自身生活、工作和学习等不同角度分享了研读经典带给自己的丰富收获、体会与感受,其中诸多事例更是感人至深。


开幕式上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肖英校长代表主办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在致辞中呼吁:教育的本质是以仁爱之心,引领学生建立健全自我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历练感恩的胸怀和敬畏生命的境界,磨砺承受挫折的生命合力,增强竭诚求索的生命张力,激活心灵深处的生命潜力,最终达成卓异亮丽的生命至境。让我们携手,做经典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在文化的浸润中,提升育人能力,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海淀区图强第二小学金璐、王述璞两位老师为与会者吟诵《诗经·小雅·鹿鸣》,为会讲营造了敦和悦乐的良好氛围。


本届会讲海淀教育云课堂、创先泰克教育网同步进行了线上直播,来自海淀区、北京市及全国各地的近 2000 人通过互联网参与本次活动。


题敬德书院春日会讲


同济大学 刘强


京城前夜雨夾泥,烈马心惊恐道迷。

海淀区分山南北,稻香湖聚水东西。

幕天席地思亲道,传口授心愿作梯。

书院新开培净土,桃花不语下成蹊。


2021 年 4 月 18 日写於北京至上海高铁上。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