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敬德书院工作汇要——春季论坛

时间:2022-06-07 浏览:3

2021 年 5 月 13 日,农历四月初二,适逢亚圣孟子诞辰 2393 周年,敬德书院春季论坛如约而至。孟子曾感叹“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三乐之一,又提出了“教者必以正”“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等许多经典的师德思想。今年是海淀教育“师德年”,书院大力凝聚传统文化与师德修养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海淀区内学校领导等各方力量,共同研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推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良好风气。


2.jpg


目的意义:

1. 凝聚传统文化与师德教育研究学术力量,打造传统文化与师德修养研究、实践氛围。

2. 探讨当代社会师德修养的内涵,提供可资借鉴的师德修养理论与实践建议。


1.png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发展要求并寄予殷切厚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崇高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师道为这项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与文化基石。


2.png近年来,敬德书院致力于提升海淀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与教师师德修养,通过一系列课程活动带动师德师风建设,为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与师德修养培育创设平台搭建桥梁,孜孜不懈,六载有余。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敬德书院荣誉院长楼宇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敬德书院副院长彭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等专家学者欣然与会;中共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尹丽君,海淀区教育党校常务副校长陈岩,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以及海淀区内十余所学校 90 余位教师盛情参会。线上参会人数超过 2000 人。此次论坛举区域教育之力,将传统文化与师德修养进行时代碰撞,思想洗礼;既直面现实问题,又开拓解决途径,是一次集传统智慧与当代教育实践、多方共鸣的教育盛会。


3.png


中共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尹丽君在论坛发表讲话,她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德文化,其基本精神之一就是重伦理、重道德,教师要不断丰厚传统文化底蕴,提升师德修养。比如我们要求作为教师要“零起点”教学,一定不要做社会补习机构的推手,动员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类的培训,这些都不是教师师德的体现,我们的教师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严守教师的底线。


5.png海淀教科院院长吴颖惠作论坛主题阐释,她指出:今天做师德论坛的一个出发点,就是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够成为有大德性的大先生,能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师表。教师要传的是为人之道、成人之道、立德树人之道,要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当中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之道、社会发展之道,最终获得的是做人之道,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圣贤君子。


北京大学教授、敬德书院荣誉院长楼宇烈先生倾情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德”的问题就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问题,师者,人之楷模也。作为一个榜样,师的身教远胜于言教。德不是用话说出来的,而是用行为表达出来的,是无声无息的身教。父母在家里就是师,社会上所谓的名人就是师,再广泛地讲,可以说人人都是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师者之德既是老师的品德,也是广泛的做人德性,就是最根本、最基础的人类文明的体现。


清华大学教授、敬德书院副院长彭林,就《师者必须谨记的三个字:师、范、道》进行主题演讲,他认为当今很多教师热衷学习西方,礼仪举止丧失了“范”的作用。教师无论课上课下、言谈举止、语默静坐,甚至一颦一笑,都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修成人师,就要具备终身的师德魅力。师者之道即以“德”为灵魂,以礼乐双修规范自己的身心,成就君子风范。


4.png


6.png


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以《师德建设,如何迎接一个物质丰裕的新时代》为题回应了论坛主题,他谈及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是要把握住传统文化的根;二是基于个体如何让师德成为“为己之学”。檀教授认为要把伦理学当中“德福一致”的道理让师德修养主体——教师领会到,形成他们师德修养的内在动机,让师德修养成为为己之学,这是非常重要的。


来自海淀区的学校代表,翠微小学校长许培军与育英学校校长代表、校务委员肖悦分别从各自学校角度汇报了师风师德建设的具体工作思路与实践经验。其中,翠微小学的许培军校长特别联系讲到甲骨文中的“德”字,最初的甲骨文是指在岔路口,睁大眼睛,找到直行的大道。发展到金文,底下添上一颗心,用心去发现正道,一直延续到当下。师德从哪里来?就是从德的源头出发,不忘初心,用眼睛、用心灵去寻觅和学习,并且在审慎的比较当中确定正道,再到自身的切实践行。他们结合学校的师德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教师师德风采,诠释了师德精神的温情与力量!


7.png


此外,论坛设“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传统文化与教师队伍建设”两个分论坛,供来自海淀区以及全国各地校长教师代表广开言路、探讨交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袁济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星,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国学教育学院教授、院长冷卫国,北京大学副教授吴国武,与海淀教科院科研人员共同参与了学术点评与交流讨论。


论坛雅集也别具情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由海淀进修实验学校与敬德书院教师编演的配乐朗诵节目《先生》,唤起了在场观众对中华文化“大先生”的尊仰之情;由知名书画家张立奎先生引领的书画笔会,以及新华社原副社长、《新华诗叶》社长何东君领衔众诗人组成的新华诗会,海淀区非遗教育成果展等雅集活动也吸引了大量参会者驻足观赏、流连赞叹。


8.png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