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敬德书院工作汇要——成果打造
书院自建院起,就在探索和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教师教育相结合的学术研究路径,围绕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师德修养等方向相继出版很多学术著作。2024 年,书院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师德修养,编著《温馨师德》学术专著;筛选、提炼近五年书院会讲成果及各种研讨成果,编著《敬德行远Ⅱ》;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征文活动,将获奖优秀征文结成电子文集。
一、《温馨的师德》
敬德书院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干部教师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为己任,是海淀传统文化教育阵地,也是特色鲜明的师德教育基地。书院长期围绕师德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并将其有机渗透和融入书院课程体系之中。“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传承师道 成就良师—教师育人故事讲述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师德建设”课程各具特色、相互呼应,引导教师深入认识、理解并践行为师之“道”。
在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统一领导下,书院教师、专家学者及部分中小学教师组成工作团队,经过近三年的反复琢磨推敲,《温馨的师德》于2024年9月付梓。该书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成果,致力于系统梳理和呈现中华师道的精神脉络的同时,努力与现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要求、生动鲜活的育人实践相结合,为教师涵养师德、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为学校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提供有益的参考,引导教师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温馨的师德》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从中华师道传统中提炼尊师重道、家国情怀、仁爱之心、诲人不倦等主题思想,按照思想渊源、要义阐释、教育实践、师德养成及学者之声这一线索铺陈阐发,共设十三章。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担任该书主编,编写人员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完成书稿编纂。吴颖惠院长从整体入手,对该书的结构体例、章节安排详尽规划,逐章审阅,并完成“前言”“师道尊严”章的撰稿;中国人民大学程方平先生字斟句酌撰写“传道解惑”“诲人不倦”两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安春研究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任宝菊副教授精细琢磨分别完成“止于至善”“言行雅正”两章;敬德书院宋俊玲、高丹、达思潮、乔昱、杨柳、高峰以及博士实习生舒洁精进砥砺完成“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果行育德”“学而不厌”“修身齐家”“贵中尚和”“家国情怀”诸章。 “学者之声”作为各章重要组成部分,收录楼宇烈、顾明远、郭振有、石中英、尹后庆、檀传宝、朱旭东、罗安宪、杜荣贞、班建武、徐勇、肖金星、杜钢十三位学者的文章,进一步提升了书的理论性、思想性和指导性。各章的“师德养成”部分,重在展现真实、生动、鲜活的育人场景,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严星林、李雷甄选程翔、窦桂梅、方妍、刘媛媛、陈昂、刘秀清、侯凯、田美娟、达思潮、康歆洁、杨宁、郝杰、黄虹十三位海淀区中小学干部、教师的育人案例,将其体现其中。书的附录展现了敬德书院十年来开展师德师风研究工作的艰辛历程,由敬德书院冯浩、高峰合作整理而成,以致敬这段不平凡的工作历程。赵杨、司旭、王晓庆诸位书院同事在编纂过程中也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温馨的师德》出版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先生为书欣然作序并亲笔题写书名,全体编纂人员倍感鼓舞。敷崇坟典,敦厉风尚。幽兰怀馨,事资扇发。新时代的师德需要广大教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智慧的滋养,并通过鲜活的育人实践丰富其时代内涵,希望《温馨的师德》这一成果在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中能够起到敦厉育人风尚的作用。
二、《敬德行远Ⅱ》
2024年8月-9月,《敬德行远Ⅱ》文集编撰完成。《敬德行远Ⅱ》乃敬德书院“敬德文丛”系列第二本辑录文集。文集囊括了2020年—2024年《敬德书院学刊》及书院微信公众号的精品文章。
《敬德书院学刊》与微信公众号编写至今,随书院建设发展同步。十年来,它们承载着书院大事要闻、教师论坛、课程习得文章数千篇,成为见证书院发展历史、记录书院现在进行时、展望书院未来走向的重要媒介。这些文章的组稿和编审全部由书院教师合作分工完成,十载春秋,从未间断。一本本学刊如同一朵朵默默芬芳的蓝铃花,悄然绽放在书院的各个角落,藏书斋、诚意堂、明辨厅、禅茶厅……随处可觅它们的芳影,随手可以浏览翻阅。微信公众号也如同风铃信使,将友好、互助、美妙的音符在网络的天地奏响,将书院的教育理念、思想情谊传递到五湖四海……
秉持这样一个心愿,在吴颖惠院长、燕海霞副院长的建议与指导下,我们将学刊与微信公众号的美文在敬德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分门别类,辑合成集,将一串串历史的足迹与岁月的温度珍藏收纳,敬呈献之。参与文丛编辑的书院教师有:冯浩、高峰、赵杨、宋俊玲、高丹、达思潮、乔昱、司旭、王晓庆。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征文活动及其成果挖掘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印发的《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中“组织开展教学案例的征集、评选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式”的要求,积极推动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敬德书院于 2024年 5 月精心策划并组织了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征文活动,旨在全力助推区域内传统文化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为教育工作者搭建起交流展示的广阔舞台,携手探寻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实践之路。
此次征文活动意义深远,目标明确。一方面,以征集、评选和交流为有力杠杆,撬动海淀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深度,为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优化注入强劲动力,驱动教育变革;另一方面,搭建起汇聚实践智慧的优质平台,从中梳理出海淀区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风貌与亮点优势,引领区域教育实践朝着更科学、高效、深入的方向稳步前行。
本次活动聚焦于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吸引了来自海淀区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委机关及直属单位等 126 个单位的热情参与,共收录有效文稿 899 篇。经过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 96 名,二等奖 178 名,三等奖 265 名,并有 30 所(园)校脱颖而出,荣获优秀组织奖。这些获奖作品充分展现了海淀区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领域的深入思考与积极实践,关注学科渗透、课程设计、项目化学习及跨学科主题活动等多个研究方向,呈现出教育形式的多元性与创新性,彰显了海淀区传统文化教育的丰富内涵与多样活力。
在后续成果挖掘方面,敬德书院推出了电子文集《成风化人 润物无声 ——2024 年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征文选》,并精心制作完成了 35 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资源,为海淀区乃至更广范围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而实用的教学素材与参考范例,将本次征文活动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海淀力量,书写了新时代传统文化教育的崭新篇章。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