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敬德书院工作汇要——学术交流
传统书院的现代建设,不仅仅要依靠自身的完善与打造,还要“引进来,走出去”,形成流动不息的学术生态良性循环。不仅要将书院的内部研究建设进行经验的梳理与对外的宣发,还要将海淀教育的思想放在全国的教育环境和背景下观察、考察,积极吸取外界的教育研究所长,聆听外界的思想和声音,形成区域文化的互鉴与实时对话。2024 年书院学术交流,以合作、开放、共赢的姿态,面向外区县省市进行了书院教育工作经验的交流与推广,并受到国内重大重要会议的邀约。敬德书院的学术水平与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
2024年重要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共计四场。分别是:
一、纪念孔子诞辰 257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七届会员大会
10月19日至21日,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七届会员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与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济宁市人民政府和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协办,主题为“儒学:文明多样性与现代化”。
本届大会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一周年,国际儒联成立三十周年,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实践。
19日上午,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开幕会并讲话。近110个国家和地区的730余位嘉宾出席开幕会,其中外方嘉宾近300人,为历届人数最多,敬德书院作为国际儒联会员单位受邀参会。
二、母教文化与家庭教育——孟子研究院探讨会
11月17日,由孟子研究院主办的母教文化与家庭教育研讨会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举行。与会学者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现代价值,为推动形成良好家庭教育氛围贡献智慧和力量。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在致辞中表示,邹城是亚圣孟子出生地、孟母教子故事发生地,孟母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在当今家庭建设上影响深远,其跨越时空的精神价值和人格魅力,对培育良好家风,厚植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她介绍说,孟子研究院是以孟学研究、传承为重点的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坚持一手抓学术研究,一手抓传播普及。近年来,聚焦母教文化和家庭教育的挖掘与阐发、转化与创新,为母教文化和家庭教育的传承与弘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北师大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张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梁涛教授、韩星教授;安徽大学中国哲学与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解光宇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所副所长洪明;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文娟;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敬德书院高级教师高丹;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刘源参加此次会议并作发言。
敬德书院高丹老师以“言简情深 林下泉风——浅谈《世说新语》的母教语言及思想内涵”为题,汇报了海淀家庭教育的研究实践以及个人对传统母教与家庭教育的认识理解,得到了现场专家的广泛讨论与积极肯定。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梁涛在总结发言中提出,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家教文化资源,并使之创新性发展,同时,要推进传统家教文化与现代学科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儿童成长规律、顺应儿童天性本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之成长成才。
三、国际儒学论坛·2024
11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韩国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24”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论坛以“儒学与世界”为主题,为期两天,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儒学论坛”创办于2004年,至今举办15届,论坛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代表性、前沿性,具有广泛的影响力。30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韩国崔钟贤学术院院长金裕锡,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名誉院长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冯俊,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陆彩荣等嘉宾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主持。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作为嘉宾受邀参会,敬德书院乔昱老师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新时代教师精神成长基石”为题作报告。
四、教育部传统文化教育调研
敬德书院与课程研究中心密切配合,高质量完成教育部开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工作。本次调研工作邀请育英中学、进修附属实验学校、中关村中学、人大附小、石油附小、万泉小学等30位中小学的书记、校长及优秀教师参加,敬德书院老师全程参与。本次调研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工作落实情况、主要特色亮点和经验以及遇到的困难与改进建议展开深入研讨,海淀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经验与工作成效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认可和评价,其中敬德书院在区域推进工作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工作机制受到上级领导关注。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