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敬德书院工作汇要——研修游学
2024 年,书院共联系、组织、实施了 15 次研修、游学课程 , 参与研修、游学的学员达 752 人次,其中来自海淀的教师718人次,来自北京市其他区县的教师6人次,来自其他省市、自治区的教师28人次。书院的研修、游学课程为海淀教师的师德成长搭设了平台,也向全国的教育同仁展示了海淀传统文化教育的风采。
一、研修课程
研修课程是敬德书院的基础课程,由三个模块构成,第一个模块是礼敬先师。敬德书院的至圣堂是专门举行礼敬先师仪式的场所。礼敬先师是比祭拜仪式简化的形式,由书院老师详细讲解礼敬先师仪式的文化内涵和礼敬要求,学员怀恭敬之心在至圣堂向孔子像行四拜礼。赞礼人为书院老师,领礼人或为学校带队教师或为传统文化思想课主讲专家。礼敬先师仪式是唤醒学员心中作为教师的崇高感与责任感。第二个模块,传统文化思想课,专家讲授以儒学为主题的相关讲座,讲座结束时,学校代表谈学习感受,并且进行互动交流。第三个模块是传统技艺体验课,通过传统技艺体验来感悟传统文化。研修教师在书院负责教师的讲解及辅助下进行读经、古琴欣赏、书法研习、茶艺研习等四个课程的学习。同时,书院教师会适时讲解书院的文化和课程,让前来学习的老师了解全面了解敬德书院。在全部培训结束后,学员需要完成研修作业,即研修小思,完成对专家讲座的评价、听讲座后的学习感受、体验研修活动的学习感受。
研修设置的目的是希望教师来到书院,了解书院,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奠定基础。经过十年的实践,研修课程的确为学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程体验,海淀教师逐渐以不同方式参与到书院五类课程的学习中。
作为一所现代书院,敬德书院也不断通过多种途径,创新研修方式,给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研修体验,满足教师实际需求,不断丰富、拓展书院的研修功能。
二、游学课程
敬德书院成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会讲、研修、学术、游学”为基本架构的修学、实践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引导广大干部、教师成为接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
敬德书院兼具知识与实践、传统与创新的课程备受各界人士赞誉,敬德书院兼具传统教育底蕴以及红色革命精神的历史文化也令人向往。这样一座古香古色、传统味道十足的现代书院吸引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慕名前来了解敬德书院的课程建设情况,学习书院的办学经验。
为了更加充分的向前来书院游学访问的各界人士展示敬德书院的文化及课程建设情况,使学员通过认识书院的历史文化、办学文化、建筑文化、景观文化及藏书展陈等,了解传统书院文化及现代化办学经验、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敬德书院充分挖掘书院的文化资源、发挥书院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教育功能,形成了以文化体验为核心主题的游学课程。
中国书院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历来注重自修体悟。胡适就认为“自修与研究”中国古代书院精神三大精髓之一,提出古时候的学者“学问有成,在乎自修”。敬德书院坐落于鹫峰南麓,林木葱茏,环境清幽,远离尘世的喧嚣,正是学者戒除浮躁、正心诚意、沉静气质、自修体悟的上佳之地。因此敬德书院的游学课程也特别设置了交流研讨和自修体悟两大学习模块,学员们可以在书院讲堂中交流游学心得、抒发感想体会、切磋研讨工作与生活之道;还可以醉情于书院宁静清丽的环境自修体悟。两大学习模块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灵活的组合与编排,以满足个性化的需要。
礼敬先师、讲学交流、参观书院属于游学课程中交流研讨模块,是游学课程教育价值的最集中的展现。拜谒先师活动是书院老师详细讲解拜谒仪式的文化内涵和礼仪要求后,学员怀恭敬之心在至圣堂向孔子圣像行四拜礼。讲学交流是指书院老师通过讲解敬德书院文化理念和课程结构,帮助学员或来宾了解书院的功能定位和办学情况。参观书院是指学员在书院老师的引领下,参观书院各个功能室,了解书院的布局、陈设、匾额、楹联、景观背后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古琴、茶艺、书法、对弈、读经等中华传统技艺的体验活动属于游学课程中的自修体悟模块,也是游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敬德书院精心建设的各个功能室为学员开展古琴、茶艺、书法、对弈、读经等传统技艺的研修体验活动提供了场所。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及学习兴趣来确定体验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分享传统文化的学习经验,展示个人的才艺特长。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