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敬德书院工作汇要——工作总结

时间:2024-05-28 浏览:60

敬德书院继续深化自身职能定位,积极落实海淀教育两委重点工作要求,按照教科院具体工作部署,围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课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项课题研究,完善书院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敬德书院作为海淀教育系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德教育基地的作用,努力提升中小学教师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学养与实践能力。


一、把握工作定位,锚定发展目标


2021年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敬德书院正式并入海淀教科院,从独立建制成为海淀教科院所属业务部门,专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究与实践落实并重,这是书院成长发展的重大转折。这一转折标志着敬德书院工作定位发生新的变化,各项具体工作要在教科院整体工作架构中恰当、合理把握,发展进程中的变与不变。应对新的工作定位书院必须做出改变,包括工作重心的调整、管理方式的再造等,而不变的是书院的信念价值、追求目标,如果说信念价值是书院的动力系统,那么追求目标则构成了书院的导航系统。必须锚定发展目标,将书院建设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地、高尚师德师风培训基地、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阵地、中小学传统文化修学胜地。


二、致力整体谋划,确保工作落实


按照锚定的发展目标,敬德书院根据教科院工作计划和具体部署对2023年全年工作进行了整体谋划,在重点工作的带动下实现整体推进。


(一)落实师德师风建设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以及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确立了新的精神坐标。


敬德书院作为海淀师德教育基地,以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师德师风,努力将市、区教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举措及工作要求落在实处。


1.敬德书院配合北京市教育工会完成北京教育系统“育人榜样(先锋)”推荐宣传系列活动。圆满完成教书育人榜样现场推荐汇报相关组织服务工作,向全市教职工和全社会展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风采。


2.敬德书院依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教委2023年工作要点,策划并实施了“传承师道,成就良师—海淀教师育人故事讲述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由海淀教委、教科院及学校共同主办,全年共举办四期,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5月27日)、上地实验小学(7月1日)、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12月9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12月23日)的校长带领一线教师登上讲坛,倾情讲述、以德育德,海淀区教育两委领导与专家、学者与会聆听、悉心点评。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实施,众多海淀教师参与其中,人次超过7000,此活动既是对守正创新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持续深化,也为多视角、多层次展示海淀区师德师风建设成果提供了平台。国家督学、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海淀区委教工委原书记尹丽君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师德教育之路千千条,讲述育人故事是一条遵循规律的师德修养之路,是一条恰逢其时的立德树人之路,是一条彰显精神的教师成长之路”。她强调,育人故事的讲述以小细节启迪大智慧、以小道理提升大格局,为教育家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提供了沃土和平台,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窗口。希望海淀的育人故事一直讲下去,永不落幕,让教育家精神代代相传。


3.赓续“五四”精神,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五四风雷犹在耳,不负韶华教育人”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在敬德书院成功举办,此项活动与海淀区教育党校联合举办,旨在激励青年教师在新时代肩负新使命,用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好成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敬德书院作为“海淀区教育党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基地”,为双方联合开展干部培训、课程研发以及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与合作机制。这一工作机制的建立也成为书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绝好契机。


4.大力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策划并实施“学习教育家精神,做至诚报国‘筑梦人’—学习习近平总书弘扬教育家精神重要指示实践宣讲会”。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八一学校黄虹老师、中关村三小万霞老师等登上书院讲坛进行教育实践宣讲,1200余海淀教师在现场或以线上方式聆听,通过身边的榜样、通过榜样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理解和领会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5.致敬、传承和弘扬海淀教育精神和光荣传统,教科院工会、敬德书院美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礼乐敬老 祈福和合——致敬海淀退休老教师主题活动”。海淀教育拥有光荣的历史传统,一代代教育工作者躬耕教坛、甘于奉献铸就了今天海淀教育的“金色名片”,形成了“忠诚担当,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海淀教育精神,构成了海淀优质教育的鲜明底色。致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彰显着“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传承和弘扬海淀教育传统的时代信念,必然激励新一代海淀教育人秉承光荣传统,继续谱写海淀教育新时代的灿烂华章。


(二)师资培训课程更加深入


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是落实新课程、新课标基本要求的保障,敬德书院据此规划课程并实施教师培训。


1.读经及学术课程


2023年敬德书院面向海淀教师开设“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读《论语》教《论语》”“《论语》与六经之教”“《黄帝内经》研读”四门92课时的专题课程,粗略统计超过1100位中小学教师参与学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通史概论”课程邀请中科院李亮、李劲松两位老师执教,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实施。课程从中国传统科技、技艺与文化的角度系统阐发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发展历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力。该课程为海淀教师全面理解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提供新的视域。众多海淀教师参与学习,线上统计数据共有1760人次。


“读《论语》教《论语》”课程。该课程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建福教授、山东尼山圣源书院讲座教授萧穗珍、张荣焜、王慧茹四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内容包括《孔子之道一以贯之》《儒家领导管理哲学的生命智慧》《儒家教育理念与实践》《儒家礼文实践的现代诠释》。本课程学员主体来自海淀中小学,此外通州、延庆、密云、朝阳及门头沟区部分学校也积极响应,共有120余为中小学教师参加研修。兄弟区县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良好反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敬德书院课程的影响力、实效性在进一步扩大和提升。


“《论语》与六经之教”课程旨在引导中小学教师深入研读中华经典《论语》,由《论语》进入“六经”之教的精义,通过《论语》与“六经”的互参学习中融会贯通,得识儒家经义大体,即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体系架构,逐步建立思想旨规,并能够在文化与道德修养提升的同时,改进日常教学,带动学生深入学习中华经典,理解中华文化。该课程合计32个课时,由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多位学者执教,海淀区100余位中小学教师(含10所远程教学点学校)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课程研修。


“《黄帝内经》研读”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素养,科学引导中小学教师开发中医药文化特色课程、特色活动。该课程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利敏研究员团队负责执教。该课程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学习气氛高涨踊跃。课程成果以微信、课件、视频的方式呈现,并多渠道传播,为教师提供了学习中医药文化新路径、新平台,帮助教师在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自我与所教学生的身心也得到了滋养与重塑。


2.会讲课程


会讲课程是书院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关注文化热点、教育难点的讨论与回应,帮助干部、教师准确领悟教育政策、把握教改趋势、提升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活力。2013年书院围绕非遗教育、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思政教育等热点问题,邀请领导、学者及一线教师展开会讲,互相砥砺、切磋琢磨,激发海淀教育活力。全年会讲活动共计组织7次,其中包括育人故事讲述主题4场次、教育家精神宣讲主题1场次、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的教育转化主题1场次、新时代的思政教育主题1场次,先后有86位领导、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会讲发言,参与会讲的教师总人数超过9000人。


3.研修及游学课程


研修及游学课程是敬德书院的基础课程,目的是希望教师走进书院,了解书院,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经过九年的实践,研修、游学课程为学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程体验,众多教师从短期的研修游学逐渐深度参与书院课程,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骨干力量。敬德书院2023年共组织、实施了21次研修、游学课程,参与研修的学员达1230人,其中来自海淀的教师828人次,来自北京市其他区县的教师183人次,来自其他省市、自治区的教师219人次。书院的研修、游学课程为海淀教师的师德成长搭设了平台,也向全国的教育同仁展示了海淀传统文化教育的风采。


(三)课题研究与实践创新取得新进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敬德书院作为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基地,坚持通过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和成果推广等方式,推动海淀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深、走实。


1.以主题设计激活校园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敬德书院作为海淀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阵地,积极推动中小学开展包括非遗、中医药文化、传统节日节气教育在内的课程建设及实践活动创新,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成果。其中包括“春回大地 几度清明——2023年清明诗会”(4月4日)“海淀区第四届校园中医药文化节”(6月21日)“礼乐敬老 祈福和合——致敬海淀退休老教师”主题活动(10月28日)。


2.以课题研究带动传统文化教育策略创新


敬德书院扎实推进群体课题研究工作,以研究带动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创新。2023年书院继续推进“海淀区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实施研究”“海淀区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施策略研究”“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等群体课题的研究工作,并逐步启动“传统节日、节气教育研究项目”。


“海淀区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实施研究”本年度组织召开两次实践交流研讨会,为课题学校搭设研讨、展示平台,促进校际间实践成果的交流。


“海淀区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施策略研究”将研究重点放在中华诗词教育领域,组织召开中小学中华诗词教育研讨会,赓续中华诗教传统,进一步促进诗词教育实践。


“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过程中注重将课题研究与教师培训、学校课程建设融合推进,以课题成果的打造凝聚课题校、指导专家和研究教师,聚合成强大的合作力、向心力。课题组精心组织,在2023年成功举办多场学校教学交流活动,形成了一批高水平、值得推广的案例成果。


“传统节日、节气教育研究项目”平稳启动,成功组织实施了“清明诗会”“重阳祈福”主题活动,反响积极。在积极组织中小学研究队伍的同时,项目负责人与北京联合大学有关专家团队密切沟通,在项目规划、专家支持、团队建设、成果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初步酝酿,未来可期。


“海淀区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研究项目”正常推进,项目继续收集、整理海淀区中小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案例和相关成果,经过提炼和加工在书院网站、公众号进行推广,全年发布微文270余篇,更新网站页面1000余,制作完成4部学校成果专题视频,15集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经典案例,参与组织六场次研讨交流活动,编辑《传承文化,践行初心》实践成果集一册,成果丰富,成效显著。


(四)“数字书院”建设稳步推进


数字书院建设是结合信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教师学习方式新变革提出的书院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的今天,此项工作对现代书院教育教学发展起着先导、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因其兼有技术与资源优势,成为推动书院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


随着对数字书院价值认知的深入、系统功能的成熟以及教学资源的丰富,数字书院不再是单纯意义的信息发布、传播平台,其自身慢慢演变为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成果,承担起推动区域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聚集、教育策略的交流、教学实践的展示等诸多功能。


随着数字化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多团队协同工作机制已经建立,主要包括微信、网站、课程直播、资源建设以及技术保障五个工作团队,团队工作即相互独立,又彼此协调关联。


1.书院网站


书院网站全年更新超1000个页面,敬德书院三维导览系统完成开发并上线运行,同步完成官网、微信公众号的发布工作,为用户真是感受和了解敬德书院提供了更好的路径,成为展示书院风貌的崭新形式。


2.书院微信公众号


敬德书院微信公众号每周一、三、五常态化推送,及时发布书院的工作动态、学校的实践成果、学者的理论观点,作为特色信息资源库它即是敬德书院工作的历史记录,也是重要的工作成果。截止2023年12月底,长期关注用户已经近万人,成为促进书院未来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书院活动及课程直播


数字书院建设的重要工作包括部分课程和教学活动的网络直播。直播可以进一步增强书院与中小学教师及传统文化教育专业人士的粘性联系,更充分的发挥好敬德书院作为海淀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培训、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的作用。书院课程及活动直播通过海淀教育云直播平台实现,2023年全年直播18场次,线上方式参与书院课程和活动的人次14000余。


4.书院教学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数字书院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数字书院所有应用系统都依赖数字教学资源的基础支撑。2023年书院集中采购《四书五经精讲》《汉字与中国社会》《从经典走进历史》《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等共计33门课程176集,自制《〈黄帝内经〉研读》课程资源40集,《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经典案例精讲》15集,《海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典型案例》4集。以上课程资源将陆续进入书院网络课程管理系统,供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调用。除数字化资源外,2023年书院编印《敬德书院学刊》四册,采购图书115册,整理编制档案25卷。


(五)文化与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


2023年,书院进一步完善文化建设,提升品牌形象,为长远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1.敬德书院三维导览完成制作并正式上线,优化用户来访体验。


2.书院梳理整合所在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迭代笠僧堂文化建设,精心设计、整体打造、立体展示书院风貌,更新了游学、研修等课程的培训材料。


3.《敬德书院学刊》以海淀教育两委“十四五”教育规划为指导,做适合广大海淀教师阅读与教学的传统文化内部刊物。全年共编辑4期,文字总量266495字,为来书院学习考察的老师提供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彩资料。


4. 圆满完成北京市海淀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闭会期间第 3128 号建议“关于在海淀区大中小学率先全面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的答复工作,海淀融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5. 海淀教科院(敬德书院)2023年5月被国际儒学联合会接纳为团体会员,成为书院发展进程中一重要事件,对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为提升综合影响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六)项目合作不断拓展


以项目为核心,采用单位、部门合作联动的方式推进工作是书院重要的工作特点,也是基本方式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书院围绕项目建立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工作经验日益积累,工作机制日趋成熟。通过资源共用、能力互补,实现工作效能最大化。


2023年敬德书院先后与北京市教育工会、海淀区人民政府、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教育党校、海淀教育系统部分中小学以及尼山圣源书院、北京大学经典与文明研究中心等单位通力合作,聚焦师德师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及中法文化交流与互鉴,开展7项合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和社会反响。


(七)宣传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3年,敬德书院的宣传工作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围绕非遗教育、清明诗会、春季论坛进行了多角度宣传,推广海淀教育经验与师德师风建设思想理念;下半年,针对讲述海淀师德育人故事会讲系列、秋季论坛进行热点宣传。总体而言,书院全年宣传工作月月有亮点、丰富周密、环节稳进、节点准时。宣传工作作为书院对外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发挥着其独特的影响力与创造力。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