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

2023年敬德书院工作汇要——数字书院

时间:2024-05-28 浏览:136

数字书院建设是结合信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教师学习方式新变革提出的书院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的今天,此项工作对现代书院教育教学发展起着先导、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因其兼有技术与资源优势,成为推动书院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


“将敬德书院建设成为集藏经纳典、学术研究、教师培训、文化传播、同行交流等于一体的文化中心,让敬德书院成为海淀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一颗靓丽明珠。”

——《敬德书院五年发展规划(2019-2024)》


切实将科技与文化融合,实现书院教学信息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数字书院”,为教师文化修习打造新空间,成为当前书院建设发展的重要工作。


书院作为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培训基地,师德教育基地,为海淀区中小学校干部、教师开设了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传统文化研修课程,努力推动海淀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师德师风建设,先后荣获海淀区终身学习品牌、海淀区“十三五”教育科研成果特等奖、北京市京韵特色社区教育示范项目,2023年海淀教科院(敬德书院)成为国际儒联团体会员。


敬德书院的发展进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互动交流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与书院教育教学机制正在实现整合,这种整合的标志便是数字书院概念的提出与实践探索。随着数字书院价值认知的深入、系统功能的成熟以及教学资源的丰富,数字书院不再是单纯意义的信息发布、传播平台,其自身慢慢演变为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成果,承担起推动区域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聚集、教育策略的交流、教学实践的展示等诸多功能。


一、工作团队


1.png数字化、信息化对书院各项工作的推动,对影响力的扩大效能毋庸置疑。这其中固然有特定技术装备、配套网络环境自身优势的支撑因素,但更为本质的推动力确在于背后工作团队效能的发挥。敬德书院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多团队协同工作机制已经建立,主要包括微信、网站、课程直播、资源建设以及技术保障五个工作团队,团队工作即相互独立,又彼此协调关联。


二、重点工作


1. 敬德书院微信公众号


2.png敬德书院微信公众号由书院业务老师和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共同组建运维团队,按照每周一、三、五常态化推送的工作机制,及时发布书院的工作动态、学校的实践成果、学者的理论观点,全年推送微文270余篇,整合视频、音频、文字多媒体信息的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特色信息资源库即是敬德书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记录,也是重要的工作成果,不断增强着公众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传统文化教育专业人士对书院工作的关注度。截止2023年12月底,书院微信公众号长期关注用户已经达到近万人,这一关注群体将成为促进书院未来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 敬德书院网站


3.png数字书院建设的另外一项重点工作是书院网站的稳定运维。书院网站运维团队由书院业务老师和智慧云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团队共同组建,负责完成敬德书院网站综合运维保障工作,全年更新超过1000个页面,敬德书院三维导览系统完成开发并上线运行,成为展示书院风貌的崭新形式。


敬德书院网站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发布活动信息、辅助教学管理、实施网络课程、普及文化知识、宣传师德师风等,努力为海淀中小学教师打造一个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师德修养的学习、交流平台,实践成果的汇聚、展示平台。与书院微信公众号的及时性、灵活性、活泼性的特点相比较,网站则更突出稳定性、全面性和结构化,实现敬德书院整体面貌在网络空间的展现。


3. 课程直播


4.png数字书院建设的重要工作还包括部分课程和教学活动的网络直播。通过课程和活动的直播,进一步增强书院与中小学教师及传统文化教育专业人士的粘性联系,更充分的发挥好敬德书院作为海淀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培训、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的作用。书院课程及活动直播依托教科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团队完成,通过海淀教育云直播平台具体实现,2023年全年直播18场次,线上方式参与书院课程和活动的人次14000余。


4. 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数字书院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数字书院所有应用系统都依赖数字教学资源的基础支撑。敬德书院长期坚持数字资源的建设,通过采购和自制两种途径不断丰富书院教学资源库。


5.png2023年书院集中采购《四书五经精讲》《汉字与中国社会》《从经典走进历史》《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等共计33门课程176集,自制《〈黄帝内经〉研读》课程资源40集,《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经典案例精讲》15集,《海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典型案例》4集。以上课程资源将陆续进入书院网络课程管理系统,供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调用。


书院课程资源的建设已经九年时光,每年都在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数量基础。除数字化资源外,2023年书院仍然稳步实施传统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包括编印《敬德书院学刊》四册,采购图书115册,整理编制档案25卷。但对于这些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仍然较为缺乏,如何激活资源,开展方式、方法、路径的创新探索,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育人价值应该成为今后重点关注、研究的课题。


三、思考与讨论


敬德书院作为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研发基地、创新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数字书院”的实践探索尚处于初始阶段,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和深入的讨论:


数字书院是书院发展演进到今天,一必然选择,也是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方向。书院发展思路、教育教学方式与技术平台需要实现深度融合,需要创造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成长新机制。


包括微信公众号、网站、课程直播在内的主要应用场景或说平台已经建立并日趋成熟,某种意义上说会趋于“固化”,需要提前整体谋划,防止“固化”变为“僵化”。如何进一步演化新功能、拓展新领域、吸引新用户、创造新生态、注入新动能,应该纳入书院发展的新布局。


教学资源的应用方式研究仍然较为缺乏,需要高度关注资源应用场景的自主建设,从而激活资源。应用场景的研究应以主动建设、主动创造为主,围绕教师发展的需求开展方式、方法、路径的创新探索,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育人价值。这一点应该重点关注和研究。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数字书院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的课题需要解决,但毋庸置疑数字书院必将在书院各项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带来越来越多的变化,从而深刻影响书院发展的未来走向。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