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敬德书院工作汇要——学术研究
本年度书院扎实推进学术研究工作,除了推进“海淀区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实施研究”、“海淀区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施策略研究”、“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等群体课题的研究工作,书院还启动了“传统节日、节气教育研究项目”。严谨的研究工作、丰硕的学术成果,使得书院光荣成为国际儒学联合会团体会员。
一、海淀区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实施研究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非遗教育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汇聚学校在非遗教育方面的思想与智慧,2023 年 3 月 10 日,海淀教科院联合海淀区非遗展示中心(北馆)召开“海淀区非遗教育实践研讨会”。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吴颖惠院长、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李劲松副研究员、海淀区培英小学祝莉娟校长、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郭红霞校长、海淀区七一小学胡振芳校长、北京十一中关村科学城学校孙金葵校长、海淀区翠微小学温泉分校梁永立校长、中关村二小科学城北区分校刘轶宁校长、清华附中学永丰学校岳志刚副校长、海淀区培星小学徐晓玲副校长、海淀区非遗展示中心(北馆)刘志强馆长参与此次研讨活动。
2023 年 12 月 12 日,海淀教科院又联合海淀区非遗展示中心(北馆)召开看“海淀区非遗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熊红、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主编贺春兰、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俞劼、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劲松、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校长倪百明、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夏明霞、海淀区五一小学校长孙庭春、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郭红霞、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德育干部张淑媛、北京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路宝刚、第什里风筝代表性传承人赵艳强、金镶玉制作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杨园、木贴画代表性传承人胡朝民参与研讨。
对于学校的非遗项目的选择,海淀教科院吴颖惠院长提出“非遗教育不能过于追求多样化,每个学校最好先专注一个非遗项目把它做深做实”,“要选择那些承载着丰富教育价值的非遗项目,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在非遗教育实践的具体实施方面,吴颖惠院长特别强调“学校应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非遗教育的实施及课程建设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一定要深入挖掘非遗的“教育价值”,关注非遗教育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功能,重视非遗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非遗教育在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未来,海淀教科院将通过成立非遗专家组、录制非遗课程视频资源等途径继续完善区域非遗教育发展服务体系,为学校非遗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支持。”
两次研讨会为学校搭设了一个广泛研讨、充分展示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校际间的非遗理论与实践交流,推广和展示了学校的非遗教育成果。座谈交流中,各位校长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针对非遗教育的价值、意义、课程实施方法、非遗教育面临的困难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沟通。校长们一致认为,弘扬中华文化、开展非遗教育,是每个校长都具备的使命和情怀。各校的学生在接受了非遗教育之后,创作出了许多精美、富有创造力的非遗作品。这些作品充分地反映出海淀区学生的审美水平、文化积淀、实践能力、道德水平有了全面的发展。
二、海淀区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为了继续推进海淀区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施策略研究工作,赓续中华诗教传统,促进中华诗词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开展,为中小学诗词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改进敬德书院诗词培训课程,12 月 9 日,海淀区教科院召开中小学中华诗词教育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以及优秀教师就中华诗词教育问题展开了研讨交流。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颖惠向在座的嘉宾介绍了书院的传统文化课程培训定位,阐明了本次研讨交流的主旨,希望大家对书院的诗词培训课程提出建议。她强调,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中华诗词教育要选取能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篇目,通过学习诗词,让学生不仅仅是从文学的角度学会鉴赏诗词的语言之美,更重要的是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诗人的胸襟气度,对学生道德情操、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产生的正向影响。所以,敬德书院的诗词课程是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文化的熏陶,是一门通识课程,让教师通过诗词的学习先了解传统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的形态,进而再用这种文化精神和形态,影响他的教育教学。这也是敬德书院诗词培训课程的定位。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董希平、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王培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奔腾、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子彦、北京教育学院张学君副教授、中华诗词研究院编辑部副主任王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斐、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李扬等专家针对当前诗词教育存在的问题,诗词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诗词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等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八一学校语文特级教师王建稳、建华实验学校副校长周文胜、人大附中实验小学教师呼全胜、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张晨薇四位在中小学诗词教学一线的与会者交流了他们在学校的诗词教学实践工作及切身感受。
海淀区历来重视开展中小学中华诗词教育活动,涌现出一批在中华诗词教育实践探索方面有突出特色的中小学,拥有众多在诗词教育方面形成特点的优秀教师。敬德书院通过此研讨交流活动,凝聚了在中华诗词教育领域素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为海淀中华诗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敬德书院诗词培训课程提供了学术指导,也为一线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与专家学者对话交流的平台,大家共同探讨诗词教育中的难点问题,为诗词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一起助力于中华传统诗词教育,助力于学生的诗词素养提升,实现诗词教育的育人价值。
三、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12 月 21 日,为促进海淀区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持续有效开展,进一步推动校园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传播,“樂藥同源 五音疗愈”——海淀区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实践交流活动在敬德书院进行。本次活动由海淀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区级群体课题组引领,汇聚中医与传统音乐疗愈领域专家学者,共商中医音乐疗愈及中医文化进校园的策略与方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日本中医药孔子学院方院长、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普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梁永宣,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音乐总监、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鹏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赵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吕品,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副秘书长王胜利,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刘子川、陈煦研究员,闽派古琴传人、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李燕等专家教师前来参会。
此次活动将中医与传统音乐相结合,通过专家、教师的互动交流,旨在探讨中医音乐疗愈的理论渊源与实践疗法,学习五音养生,用音乐来调和身心的方法,为教师创意运用中医文化知识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提供经验参考,助力师生的幸福成长。海淀教科院敬德书院的教师全体出席活动。大家一致表示:此次活动丰富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群体课题内容,展现了课题组的研究能力与水平,加强了书院品牌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在校园中落地生花。
四、传统节日、节气教育研究
本年度,“传统节日、节气教育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春季学期,为倡导海淀区各中小学校利用清明节开展活动,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敬德书院发布《清明读诗倡议书》,向海淀区中小学生推荐了 10 首经典诗词。
4 月 4 日,“春回大地,几度清明——敬德书院清明诗会”成功举办。北京市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郭景玉,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海淀区教工委秘书科科长梁晓玲,海淀区教育党校书记、常务副校长赵欣,海淀区卫健委中医科主任袁学勤,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北京市文史馆馆员袁济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君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清明诗会,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实验小学校长丁刚、海淀区翠微小学温泉分校校长梁永立、北京一零一中学温泉校区校长助理吕晓琳与中小学师生代表一同参加本次活动。清明诗会汇聚、呈现了海淀区中小学传统文化的教育成果,为师生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充分发挥敬德书院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宅院落中,为学校提供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绝佳平台。
重阳月至,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在秋日美丽的敬德书院内,举办了以“礼乐敬老 祈福和合”为主题的致敬海淀退休老教师活动。敬德书院作为海淀区师德教育基地,举办本次活动致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旨在弘扬教育家精神,传承海淀教育的光荣传统,激励新一代海淀教育人树立理想、赓续荣光,继续谱写海淀教育新时代的灿烂华章。活动现场以海淀中小学师生为演出主体,向在海淀奋斗一生的六十余位老教师献上精彩的节目表演,以表达对他们鞠躬尽瘁为教育的崇尚与敬爱之情。本次活动以中华民族敬老尊老的传统美德为切入点,依托教科院传统节日、节气教育研究项目,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课题项目以及美育共同体艺术教师资源,将传统文化节日节气教育与德育、美育、智育融合、融通,以艺术文化展演为载体,创新育人路径与实践操作方式,提升教育活动的综合育人效能。
10 月 28 日,“传统节日、节气育人价值与实践策略研讨会”在敬德书院明德讲堂召开。敬德书院作为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致力于传统节日、节气教育的研究与推广,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燕海霞副院长、北京民俗学会高巍会长等出席并参加活动,海淀区十一所中小学校的校长及教师代表登台交流,展示了丰富的传统节日、节气教育实践成果。传统节日、节气在基础教育阶段,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载体,也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海淀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传统节日、节气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成果。敬德书院作为聚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区域平台,将会努力做好传统节日、节气教育相关成果的摸底、收集、梳理工作,以更理论化、系统化的形式总结、推广海淀区传统节日、节气教育的实践经验。
五、海淀区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研究项目
“海淀区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研究项目”正常推进,项目继续收集、整理海淀区中小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案例和相关成果,经过提炼和加工在书院网站、公众号进行推广,全年发布微文360余篇,更新网站页面1000余,制作完成4部学校成果专题视频,15集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经典案例,协助组织六场次研讨交流活动,编辑《传承文化,践行初心》实践成果集一册,成果丰富,成效显著。
六、书院成为国际儒学联合会团体会员
国际儒学联合会集合了五大洲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儒学及传统文化研究的有关学术团体、专家学者。宗旨是弘扬儒学文化和一切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推动儒学文化、亚洲文明与世界其他不同文化文明的互学互鉴,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各国共同发展服务,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服务。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与悉心关怀国际儒联的发展。
2023 年经国际儒学联合会考察、会长办公会审议决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敬德书院被接纳为国际儒学联合会团体会员。根据国际儒学联合会章程的有关规定,作为团体会员,敬德书院将能够及时获取国际儒联出版的学术期刊,学术类、普及类著作,受邀参加国际儒学联合会举办的学术类、普及类的会议。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敬德书院成为国际儒学联合会团队会员在书院发展进程中是一重要事件,不仅对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也为海淀教育改革发展,提升综合影响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七、参加“南孔圣地·崇贤有礼”国际儒联会员走进衢州活动
2023 年 11 月 27 日至 11 月 30 日,宋俊玲老师代表敬德书院参加国际儒联会员走进衢州的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加强会员联络服务工作,促进会员之间交流互鉴,以南孔文化传承发展的具体实践,共同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路径。近 40 家团体会员单位和有关机构代表 50 多人参加。
此次活动是书院成为国际儒联团体会员之后第一次参加儒联举办的活动宋俊玲老师代表敬德书院在会上发言,面向 50 多位参会者全面介绍了敬德书院工作以及对传统文化双创工作的思考,书院工作得到儒联牛喜平副会长等相关领导以及其他会员单位的称赞。书院与其他会员单位,诸如贵州孔学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浙江省儒学学会、陕西省孔子学会、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等多家机构进一步建立了联系,以期交流互鉴,共同探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