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敬德书院院务扩大会曁十四五发展规划研讨会

时间:2021-11-22 浏览:216

2020年9月19日,于敬德书院明德讲堂,14位书院学术委员应邀前来参加庚子年院务扩大会议。本次扩大会由书院执行院长吴颖惠主持,她表示,一年一度的院务扩大会,也是专家咨议会,在建院六周年之际,诚挚恳请各位专家建言献策,共商书院发展大计。

image.png

image.png

海淀教工委尹丽君书记发表讲话,她着重表示,敬德书院作为公办书院成立五年多来,着力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培训,坚持用文化的力量感染人、培育人。书院刚刚起步,要依托、依靠各位专家的支持,出谋划策,建言献策。院务委员会在书院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吴院长也在其中投入大量精力,情有独钟。希望书院未来五年加强内涵发展,打造自己的品牌课程,培树自己的名师,开拓思路举办专题讲座,多元发展,打造海淀自身品牌。最后,代表教工委教委感谢大家!

image.png

诸位专家发言情况:

image.png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袁济喜:


袁教授自始至终参与、鉴证了书院的成长,他首先肯定了书院目前取得的不俗成就,又针对规划谈了四方面建议:一是面对书院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如何定位还是非常重要。活动的数量要建立在内涵和质量的提高上。尤其要保证质量的持续性,不要中断、下滑。二是再接再厉集结各方面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打造高质量论坛,彰显书院特色兼顾国学传播,形成品牌,带动队伍建设和学术研究。重点在于要有好的策划思路、选题和团队,确实抓到问题实质。三、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学刊和书籍方面比如《传统文化教师素养读本》,编的就很有特点,从专业的角度是很可以的,但推介和宣传不够。希望集合社会力量,利用本院力量,找到好的选题接着编,一至两年出一本。四、吸纳学生来研修。增加新的氛围与模式拓展,比如小规模的夏令营。


image.png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吴安春:


要加强聚焦。目前书院定位还是下位。要做成高地,打造品牌就要办论坛,名家荟萃。敬德书院的教师培训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下一步就是一点点聚焦。这一点什刹海书院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可以进一步促进交流。

书院以海淀教育为依托,整合和聚集优质资源,在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建立了丰富多彩的书院课程,面向海淀区的中小学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这是敬德书院最大的特点和成绩。敬德书院的课程仍然有巨大的完善与发展空间,通过全面审视五年的课程成果引发深度的思考:哪些课程要坚持?哪些课程要提升?哪些课程要完善?哪些课程要重构?对书院课程进行分类研究,通过缜密的分类不仅有利于课程整合,而且有利于培训成果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进一步推广,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提升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层面上。


image.png

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 任大援:


书院发展和书院教育要“两条腿“走路。

第一,是政府办学与民间办学并举,优势互补。第二,是学和修并行。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目前来看,是否有重学轻修的倾向?如何改善,值得研究;修养提升了,道德自觉指数提高,像垃圾分类等事情就非常容易推行了,可大大节约社会成本。第三,是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并重,教育儿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书院成为中小学的修身基地,在这方面发挥自身特色。


image.png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郭齐家:


海淀有这么好的书院,要把影响力扩大起来,重在“接地气”。要和海淀区人民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办书院要和生活、人民结合在一起。现在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从中小学到大学,与生活、社会脱离。陶行知先生一辈子就是搞生活教育。中国古代文化尊道贵德,重视修身。修身就是养德,有了德就有了道,就可以发挥生命之光!  

我有次在深圳一个企业家培训的书院,讲孟子浩然之气时,解释什么叫气?我把我练气功的经历讲给大家听,所谓“气”即生物电流,用聚“气”的办法加强生物电流的运行,改善经络,坚持修炼,让“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逐渐形成“浩然正气”,形成“正能量”,这就是“精气神”的原理。我在广州花都金谷书院讲课,他们开设出《生命之光》公益课程,学习儒家经典,以孝道教育为根本,启发大众至善本性。课程的目的在于唤醒沉睡的或找回丢失的“良知”。课程打破传统的老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结合以体验感悟、分享点评、视频教学和礼乐互动的灵活模式,通过老师的引领,畅游内心深处浩瀚的海洋,体味人生百态和不同的经历,深层次的去关照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忏悔自己,从而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与方向。用仁义礼智信解决怨恨恼怒烦问题,用温良恭俭让解决贪嗔痴慢疑问题,用勤劳功苦做解决吃喝穿戴阔问题,用忠孝节义礼义廉耻把家庭中的父母子女兄弟夫妇婆媳种种矛盾分歧摆平,从而促进家庭和谐。

敬德书院应重视德行教育、心灵教育、性情教育,强调心性情才的整体性培养,不要讲那些大话空话,也不是一种单面的知识教育,用真诚对真诚,用生命对生命。父母教师带头自我批评,检查自我,修身养性,生活在生命之中,挖掘内心的真善美,不脱离生命。只有心灵愉快了,修身养性才能真正地提高,而不是表面的形式主义。由此文化生命、艺术生命、学术生命等都可以提升。


image.png

尼山圣源书院荣誉院长 王殿卿:


北京市首都海淀区,乃全国教育高地。在此基础上,建设起来的敬德书院,是全国所仅有,我们有条件把它继续办好,成为推动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办书院的排头兵。我们要研究和继承千年古代书院,所积累的教育理念、思想,智慧和优良传统,通过体制内外教育的优势互补,推动教育改革,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教育,做出奉献。

2008年,我们一批学者在山东孔子诞生的圣地,创办了尼山圣源书院,至今已经12年。它坚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尼山论道”,“尼山新儒学”等为名,举办了30余场海内外学术研讨会,弘扬儒家思想历史与现代的价值。希望今后与敬德书院开展合作,让首都的教师,能够到诞生至圣先师当年办教育的地方进行体验。

立德树人在明明德。对德的内涵需要具体明确,在不同学段,需有不同内涵的德目。作为敬德书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借助北京的学术资源,海淀区的教育优势,直接面对中小学和大学,进行国学教育的整体构建。把不同阶段研究成果,在学校里进行直接试验。为此也建议敬德书院,在海淀区首先培育和建设一批,能够先行一步的实验学校。以便总结成果,为此项教育实验,做出自己的贡献。

    20年来,中国的新书院有如雨后春笋,到处萌生,不断变化和发展,出现了不同体制、特色的书院,经过各自的实践,有进有退,有生有停,而今已进入一个大调整的新阶段。希望我们书院人,认真总结以往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乘风破浪继续前行。历史证明,办好这一所书院,非一日之功。至少要用10年、20年能够打下基础,50年才能成为一个举世公认,历史认同的合格书院,让我们共勉。


image.png

国家一级作家、著名词人,敬德书院副院长蔡世平先生,提了两点建议:


1、坚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中华传统文化是一条河流,它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商周或更早,几千年来从没有过断流。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庙堂”和“江湖”,也就是政府和民间合力培养出来的。当然有时侯政府发力可能要小一些,比如“五四”以后的一个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国学的批判。但是在民间,传统文化从来没有被轻视,传统文化温暖了世俗人生。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知识、是学问,它更是中国人的一种个人的生命形态与大众的社会形态。

传统文化的根扎得太深,今天连根拔起不可能,完全西化也不可能。尽管今天有不少人不喜欢国学,不喜欢传统文化,但你是一个中国人,是没办法脱胎换骨的。现在有些搞国学、搞传统文化的人好象觉得现在中央提传统文化少了,是不是国学、传统文化不重要了?我看没有这回事。党中央、习总书记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过很多的,非常重要的论述,这是要管长远的。昨天在新闻联播中看到习总书记到了湖南,到了岳麓书院,这对我们敬德书院也是极大的鼓舞,所以敬德书院一定要坚定办院的信念,不能半途而废,不能浅尝辄止。

2、坚持做大、做强、做好,做出更大的影响来。五年来,敬德书院的工作非常有成效,己经积累了办院经验,也做出了影响。刚才听到吴颖惠院长在致辞中说:“敬德书院诗词课程、诗词教育是书院做得最好的”。作为书院诗词授课的我,听了很开心。当然与宋俊玲等老师的书院管理工作做得好分不开。现在看来海淀学校的诗词教学己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培养了近百位诗教老师。有的老师,比如人大附中的呼全胜、翠湖小学的张波、培星小学的王欣、建华实验学校的周文胜老师等都在进行诗词教学。海淀的诗词教学已经开花结果了。敬德书院各个教学项目课程都做得好。我就是希望敬德书院初心不改,一如既往地办下去,办出更好的影响来。


image.png

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所属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 杨志新:


书院的工作人员都很优秀、敬业,有使命感。六年来在吴院长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向吴院长和工作人员表达敬意。书院五年规划的定位非常合适准确。希望未来书院能够继坚持开门办院,联系社会力量,寻求广泛的合作和支持。举办书院要回答好两个“之问”。一是要立足当下的历史方位,回答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之问。结合自身职责领域,梳理出重点问题,做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建议从中华文明范式的角度,开展学统和教统的研究。回溯源头,助推当代。二是要回答好书院立院和发展之问。围绕核心职责,助推海淀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全国教育立一个标杆。


image.png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文东茅:


中国的教育学,应该有传承的,是有道、有心的。

文教授首先认为,传统文化要切身增进师生幸福。他分享了自己近年来探索的基于传统文化的幸福教育经验——“一体两翼”幸福教育:修身为本,幸福家庭,幸福学校。这一教育理念来自于《大学》“修身齐家治国”。“修身”方面,开发了“幸福日志”:每天要读书明理,如读《论语》100天、《孟子》100天。同时,要“素位而学”,时时感知幸福,感恩世界,日行一善。还要每日三省吾身:不说谎、不抱怨、不懈怠。这就是修身的抓手,久久为功,定有收获。在幸福家庭方面,提出了“幸福亲师”的理念:五六个家庭组成学习成长共同体,孩子之间、家长之间同学共进,互帮互助。在幸福学校方面,推行系列活动,如校园幸福文化、家长志愿团、亲师悦读会、幸福修养系列课等,从而家校和合,终身成长。第二个建议,敬徳书院周围有幼儿园、四十七中、养老院、综合活动实践基地。能否将四十七中变成样本,联系上下单位开展研究,这样仁爱之心、孝悌之本,就都体现出来了。第三,北京市教育规划课题有一个类别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可以组织相关课题,针对性地做校本课程、教材研究,形成理论和实践成果。


image.png

海淀区学校后勤管理中心主任 王连龙:


书院这六年来建设的过程,可谓是有序有效。一步一个脚印闯出了今天的局面。行稳方能致远,希望书院能够再未来能够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整合现有资源。组建海淀教育系统内部的书院联盟,引领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及书院建设的发展。寻求和全国其他书院的合作和联系,将书院文化和学术前沿引入学校。整合内部的活动和工作项目,联合教委其他直属单位开展工作。后勤管理中心愿意同书院一起做好书香北京征文活动。书院也可以发挥自身学术优势,联合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举办中华经典朗诵比赛等活动。将资源整合和社会推广结合起来,努力突破体制机制的限制,实现长远的发展。


image.png

语文特级教师,一零一中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程翔:


    我与传统文化有天然联系,对书院很有亲切感。这里谈两层意思:1、书院教育补益于学校教学。希望能够拓展出去,对于海淀学生可以提供适当空间进来。2、书院教育补益于教师师资队伍的提升。我常年在中学,很多老师在教语文的时候,给学生某方面体会是中国礼教是吃人的,孰不知中国礼教是育人的!为什么造成偏差?教师本人的素养有欠缺。希望书院引进“国培计划”,这样我们就会有独特的优势,影响就比较大。因为很多中学语文老师不是不读书,而是读书不当。从专业发展的角度,首先要读什么书,敬德书院需要做这方面的引领。3、可以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道路。如上海的格致中学,原来就是格致书院。101中自己搞的书院就有四个。我们想要搞好书院,就要使现在的书院比纯粹书院有些时代感,即中西方交流。对外开放要进行下去,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站在世界高度。


image.png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徐健顺:


敬德书院是教育书院,应该把重点放在教育教学研究上。当下,优质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非常稀缺,学校迫切需要这样的资源。希望书院能够发挥自身的学术优势,牵头进行优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立足教学,面向教学,打造一系列专业的课程和活动,引领一批实验学校,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校的落地生根。


image.png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研究员 任文利:


敬德书院应该说在师资培训、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利用既有资源优势,形成了很大影响力。未来需要做的,应该是进一步突出自身特色,明确自我定位,寻求突破。这需要了解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迫切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选题,开展相关研究或组织相关活动。未来如果要面向学生开放的话,也不一定定位在文化知识传授上,可以通过成人礼这样富有特色的活动,以点带面,使孩子们能够亲近传统。彰显特色,是书院的立足之本。


image.png

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段俊平:


敬德书院的优势是公办书院,教委办的书院,有独特的优势。劣势是,人员编制少,经费不足,市场活跃度不够。如何用优势补劣势。提一下几点建议:

1、一定要成为立足于海淀、辐射北京、影响全国。要在教师培训方面有所作为,要抓师德,老师的德抓好了学生的德就好了。

2、书院品牌缺乏主线,缺乏以点带面的东西。书院要有连续性的研究成果,要有经典的成果。应当找一批专家,出一批重量级的成果,目前成果太分散。敬德书院要有自己的名片,比如培养师资师德,编写引领全国师德教材、师德读本。

3、联合社会办学。可以和民办书院合作,双方优势互补。

4、在宣传学术委员方面有待提高。书院有名师团队,要借用名师的优势宣传书院。很多人愿意做义工,一起把敬德书院宣传出去。

5、要利用网络宣传,将名师上课的影像资料放到网络,可以开办敬德书院网上大学,利用新型媒体人才,丰富宣传手段。

6、我们的组织机构要改变。成立不同的部门,比如敬德书院学术委员会、敬德书院媒体部,诗词研究院、书法研究院等等。要开放思路,广纳贤才。


image.png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李庆本:


1.中国文化如何处理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化没有办法脱离世界文化的大背景,确实不应把中西对立。我也培养了许多外国的留学生和博士,他们对中国文化有非常高的热情,非常热爱中国文化。

2.关于国学,在现在的大学体制中是起辅助作用的,发展成独立学科的可能不是很大。国外的大学,有中国学、汉学,一般设在东亚系,叫区域研究。国学的研究怎样与国外汉学进行交流也是重要问题。下一步面临逆全球化的背景,怎样使中国文化继续走出去,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3.敬德书院自我定位非常清晰。有所为有所不为,怎样发挥好优势,规避短板,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一般的大学,有四个功能,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对于敬德书院,文化传承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以这个为主线,统筹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问题。书院的工作也是一个辅助性工作,铺助大中小学教育。

4.国学就是一个跨学科的内容,里面涵盖着很多学科。今天强调跨学科研究,对于师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素质。如果敬德书院能够做到这方面的跨学科教育,对于学校教学与科研都是非常宝贵的。

正如专家委员们所感,能够在全球疫情尚未过去之时,在风和景明的日子里,大家围聚一团,展开对书院未来五年蓝图的规划与设想,感到非常宝贵,非常珍惜,共同盼望海淀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利用天地人和之势,继续乘风破浪,沧海为寄!

image.png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