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秋雅集

时间:2017-05-22 浏览:984

image.png

       沉潜西山,遥望都城;月上鹫峰,人约书院。2016 年 9 月 15 日,时值中秋佳节,敬德书院荣誉院长楼宇烈先生携弟子数十人,与敬德书院全体学友及部分海淀中小学教师共谈“三不堂”,同论“四留铭”;共聚畅怀饮,同赏玉蟾明。

       楼先生高寿朗健,自笑以“无‘齿’之徒”,自许为“快乐老人”。但凡先生所在之处,皆气场宁静,安详平和。先生弟子俱为饱学之士,来自北京大学的金勋、张敏等数位教授以及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孙国柱老师等人,皆是容止庄重,言辞安定。淑人君子,貌皆谦谦。

      为此次中秋雅集能够圆满举办,敬德书院工作人员积极准备,洒扫以待,清理兰路,整肃竹苑。按照预先安排,工作人员于午后引领80多位嘉宾,齐聚笠僧堂,虚心共席,静听楼先生教诲。

image.png

       楼先生先引用太虚大师偈语:“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由此语出发,先生今年颇有感悟,故自命堂号为“三不”,释义为:“不苟为,唯贵当;不刻意,顺自然;不执著,且随缘。”先生讲解道:“不苟为”主要是由儒家在倡导,“不刻意”主要是由道家在倡导,“不执著”主要是由佛家在倡导。不苟,出自荀子的文章《不苟》。“君子行不为苟难,言不贵苟察,名不为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我们的言、行、名都不能苟且,不能做那些不合常情、常理的事情来显示自己。不刻意,出自《庄子 ?外篇》。“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于常人而言,只有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修养。不执著,是佛家的一种理念。佛经里讲“以有于执着,流转生死中”。光执着是不行的,要随缘,一切都要随缘。

image.png

       诸学子奉教,心生欢喜,自省思理研幽,方得不负恩师。楼先生遂以留耕道人《四留铭》开示诸生:“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众人皆视端容寂,凝思静听。不知不觉间,堂内讲座只留余音,而书院之中,已是红灯初上,高照尽明。只见得玉轮之下,斋馆扬采,台室增华。先生与诸弟子言笑晏晏,缓步安闲。待得白露暖空,素月流天,便各自归座,品朔管秋引,聆丝桐练响。

image.png

       古琴独奏《高山》《鸥鹭忘机》《平沙落雁》,道尽“心积和平气”,原为“木应正始音”。而《玉簪记·琴挑·朝元歌》《长生殿·惊变·石榴花》,则诠释了“思之曲韵衷期夜,绕梁三日始难绝”的意境。更有“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的民族舞以及《牡丹亭·拾画·颜子乐》,由不得令人赞叹:“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在楼先生的带领下,众人皓月长歌,合唱《早秋》《明月几时有》《长生殿·惊变·粉蝶儿》,令听众击节赞叹,复之玉音。

       难得敬德品月人同在,难得雅集清辉共此时。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颍惠女士亦携书院众人陪饮在侧,沉吟齐章,殷勤陈篇。

时见清质悠悠,澄辉蔼蔼。妙舞已收,鸣琴渐歇。月下之人举杯同祝,共贺先生,互道珍重,相期来年!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