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持续推进文化建设,打造书院新形象
一、持续推进书院基础建设
1、笠僧堂文化建设
笠僧堂历史图文展、后花园建设,前院古树围凳建设。
笠僧堂的文化建设在年初装修完毕后,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户外门头题字最终采用启骧先生的书法,设计严格把关,在内容、字体、色彩等方面与启骧老师的书法之美紧密呼应。门头与楹联的增设,为笠僧堂古朴、端庄的外观增添了几分色彩。室内方面,利用现有空间和现状,通过对中法大学历史的梳理,以中法大学成立初期及结束为背景,突出李石曾、胡景翼、冯玉祥、贝熙页等主要人物,将西山脚下环谷园中百年院落及笠僧堂发生过的、在中法文明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一个个历史事件清晰地展现在来宾面前,令大家无不缅怀追忆曾在环谷园留下足迹、汗水、梦想的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们。
2、前后院增设影避墙
前院祥云牡丹影壁墙、后院东墙兰花影壁墙、后院西墙林芝影壁墙
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它与房屋、院落建筑相辅相成,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雕刻精美的影壁具有建筑学和人文学的重要意义,有很高的建筑与审美价值。为了进一步完善敬德书院院落的建设、丰富敬德书院的人文教育资源,敬德书院于今年在前院、后院东墙及后院西墙建设以“祥云牡丹”“兰花”“林芝”为图案的影壁墙。
3、诚意堂功能改造
诚意堂由小型读经功能室改造为茶道教室,也是海淀教育工会设立的教育劳模之家。
根据书院研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需要,同时根据房间格局,改造诚意堂为研修课程的茶道教室。诚意堂的设计方案契合宁静、自然、质朴的茶文化气息,同时兼顾更加人性化的教学功能。墙面部分悬挂山水画和楹联,为茶教室增添了淡淡的文人气息。在茶用具的选择上根据学员数量做到让每一位学员面对一套茶具时可以快速沉下一颗疲惫的心,随着老师的讲解,去寻找、体会属于自已的一份宁静,去感悟古老茶文化久远的魅力。
2016年4月27日,海淀区教育系统劳模志愿服务团成立大会在书院举行。自此,敬德书院诚意堂也成为了海淀区教育工会设立的教育劳模之家,为教育劳模服务交流的场所。
4、明辨厅整体建设
敬德书院建院仅仅两年,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阶段,一直缺少一个容纳二十人左右的会议室。在海淀区教委陆云泉主任的关心和支持下,北京市宣武华厦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向书院明辨厅捐赠了一套中式会议室办公家具,家具的款式采用简明、大气的明代风格。敬德书院结合这一套家具的特点,设计明辨厅的整体建设风格,将房间原有的检查口重新设计成为护墙柜形式的展示书架。墙体部分装饰了竹简风格的作品,上面书写的内容节选自《尚书·皋陶谟》。皋陶与大禹对话时讲到为政九德,做到这九德,为政者就能决策英明、广聚贤才,同心协力干好工作。作品的文字为小篆的形式,充分展现了先秦文字的优美与魅力,著名书法家王大川老师的落款收官为该作品增添了独特、真实的艺术内涵。明辨厅作为书院内外部的重要会议场址,选用这件作品作为装饰意味深长。?????
二、进一步丰富书院藏书资源
为了进一步提升书院藏书品质,扩大并丰富内部文化资料收藏及交流,2016年书院完成采购了一批音像资料及学术书籍,以便广大学员、业务人员及参访来宾交流使用。 本次采购分两大类别:一、国学音像资料;二、学术古籍。国学音像资料以古代文化学术为大类,共计45种;学术古籍方面,采购原则是在原有收藏基础上,查漏补缺、丰富类别、增添新出版物,共计700余册。
采购原则:以儒家文化为主,兼顾古代教育、历史、哲学、文学、科技等内容,力求全面并有针对性地体现书院特色,满足学术视听需求。特别指出,为凸显书院特色,我们特别注意选购书院学术委员专家如楼宇烈、钱逊、彭林、梁涛等诸位先生的讲学光盘,配合书院已有视频资源,作为典藏,较有意义;另外,选择如“家风”“中国书院”此类与时俱进的热门话题及关联性较高的专业领域内容,能够把握传统文化的时代脉搏,拓展业务视角,有利于书院业务眼界的拓宽与能力的提 升。
三、精心打造书院文化的视觉形象
在书院成立初期,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曾经使用过简易的视觉符号,并应用在各种媒介上。随着书院业务的发展,对外交流及宣传日益增多,视觉统一日趋重要。视觉统一是为了区别行业特征,将书院无形的精神内涵通过vi设计及正确应用,传递给外界有形的长久、深刻的记忆,助力行业的信心和发展,通过vi的正确、准确的应用使得书院无论从便签、网站、微信、户外广告、各种标牌等等所有宣传媒介实现高度的视觉统一,给外界传递独有的书院品牌特征和形象。独特的vi设计和正确的应用,便于外界清晰辨识和记忆;建立高度的vi视觉体系,是书院稳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另外,创作反映书院治学理念与工作实践的年度专题片同样是展现书院文化形象的重要工作。年度专题片可以形象地诠释书院的治学理念与实践探索,同时以其生动、形象、高效的特点成为实施游学课程的学习资源,广受参访书院的各界人士欢迎。目前,书院2016年版视频专题片创作已近尾声,由书院工作人员参与的主创团队正在完成后期的调整工作,不久将正式推出。《敬德书院赋》《斯文在兹》《木铎德音》以及新的专题片将充分展现书院人的丰富情怀与风采。
四、规范管理各类文献档案
档案是书院工作重要的历史记录,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工作查考的凭据,更是书院开展学术研究和基础建设的可靠资料。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书院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书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吴颍惠院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指导和部署档案工作,在设施建设、工作制度及人员安排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在书院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书院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
1、建设独立的档案室,集中管理档案文献。
书院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便高度重视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形成了良好的档案文献管理行为,各种文献资料保存完整。
但由于书院成立时间不长,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因此文献资料暂时采用分散保存的方式加以管理,实为权宜之计。分散管理不利于有效使用资料,也对文献的安全性、完整性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档案文献统一管理,2016年书院调整了办公、勤务用房,设置了独立的档案管理室,并按照档案管理的工作标准采购和安装了标准档案柜,做到了档案工作的专室专用,为档案资料集中管理、规范使用提供了保障。2016年9月,书院2014年、2015年全部文献资料正式转入新建的档案室集中管理。
2、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工作行为。
随着档案室物理环境的建设完成,管理制度的建立也提上了工作日程,建章立制是档案工作持续、健康开展的制度保障。
2016年3月,通过总结工作经验、分析书院业务工作特点,完成了《敬德书院档案资料编制方案(草案)》的编写,为档案规范保存提供了参照。
2016年7月,《敬德书院档案管理制度(草案)》编制完成,书院各种类型的档案文献从保存、管理到使用有了具体的操作办法和工作要求,为实现档案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3、明确档案人员分工,清晰档案管理责任。
《敬德书院档案管理制度(草案)》充分考虑了业已形成的工作模式,同时着眼书院长远发展,形成了分层管理、归口负责、统一保存、规范使用的工作方式,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管理规范。
书院目前档案主要包括业务档案、行政档案、书画档案三大类型。业务档案涉及教师培训工作与传统文化学术研究等具体项目,其管理责任归入业务负责人工作范畴,操作则由项目负责人执行,实现了分层管理。行政档案、书画档案是书院极为重要的管理资料,独立性强,因此采用归口专人管理的方式,责任边界清晰,工作标准严格。
三类档案按照工作要求,每年年底完成资料整理,次年3月前归入档案室,统一保管、使用。
4、系统管理档案资料,确保文献资料完整。
档案设施的完善、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书院档案文献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书院自2014年成立以来的各类档案资料全部纳入有效管理。
书院档案从内容上分为业务档案、行政档案、书画档案三类,其中业务档案包括制度建设、计划总结、课程培训、学术研究、对外宣传、信息化建设、专家业务及日常管理资料;行政档案主要包括工程建设、服务保障、合同协议、人员培训、资产管理等综合性资料;书画档案将书院保存的书法、绘画、雕刻作品一一记录,形成详细的管理台账,作品原件、复制件妥善、安全保管。三类档案的完整管理实现了书院业务信息的全面覆盖。
为了做到全面、安全、完整地保存书院档案资料,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除了重视对传统介质的管理外,书院还特别重视电子档案的管理。除了做到与普通纸质档案对应以外,还将电子照片、课程视频、电子版学术资料也纳入档案管理范畴,按年度分类型存储在服务器和硬盘(U盘)中,做到电子资源的数据安全、资料完整、使用便捷。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