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敬德书院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是书院工作的重镇,基于教育书院的特点,我们对于学术研究的开展有核心的工作理念与目标:通过学术研究努力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课程改革,最终让广大的海淀师生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受益者。
(一)完成五本学术书籍的编写工作
1. 编印《敬德书院学术宣传文稿汇编》
为了记录书院学术发展脉络,留存整理书院学术研究成果,帮助专家及学员了解书院发展动态,编印《敬德书院学术宣传文稿汇编》。汇编收集了敬德书院工作人员对书院定位、课程等内容进行思考创作的文章,共7万余字。
2.《诚敬致用——海淀教师论传统文化教育》
根据以往培训讲座、会讲等活动的文本资料,选取以课程为编目序列的优秀学员论文,斟酌筛选编辑成集,及时提炼与呈现书院学术的精品成果。本书是从书院16本文集400余万字的内容中,精选出了54篇近20万字的海淀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论文,形成了德教、蒙教、礼教、乐教、诗教、史教、艺教等丰富的版块及内容,全方位的展示海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经验。
3.《进德为本——敬德书院名家论传统文化》
根据以往培训讲座、会讲等活动的文本资料,选取以课程为编目序列的专家文章,斟酌筛选编辑成集,及时提炼与呈现书院学术的精品成果。本书是从书院各学术课程班的文集以及2015、2016书院四季学刊及春秋两季论坛留下的专家讲稿中,选取与传统文化、书院教育等相关文稿,形成了明德讲堂、传统儒学与当代教育、儒家文化与家庭教育、儒家文化与家风家训、师道尊严与教师发展等板块及内容,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儒学与教.育相关问题。
4.《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从2015年确定方案到2017年正式付梓,《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在领导的关注下,在文史哲各学科专家教授的指导下,由敬德书院和中华书局共同打磨出版。经过书院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本书稿邀请到楼宇烈、钱逊、彭林、郭振有、梁涛等40位学者教授参与,最终写作了精彩的80篇推荐缘由,完成80目84个古文选段的篇目注释、翻译和调整工作。排版后,全书共计20万字,包含大约1500多条的古文辞目的注释,为教师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篇目提供了范本。
(二)完成“海淀区传统文化进入国民教育体系政策措施研究”课题
海淀区是文化大区、科技大区,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引领海淀文化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文化发展之中。2016年9月启动海淀区政协傅首清主席牵头“海淀区传统文化进入国民教育体系政策措施研究”课题,由区委区政府研究室和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海淀敬德书院院共同承担。该课题于2017年8月顺利结题。
课题组梳理界定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国民教育体系”两个概念的内涵;积极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以礼乐文化为核心开展课程实践探索;通过敬德书院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师资培训,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与课程体系;聚焦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问题,在典型学校举办研讨会,梳理思路,分享经验。此外,课题组积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建设,研发了中小学生礼乐文化教材,探索课程实施模式,推动教学实践;关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创新,通过敬德书院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APP手机客户端等渠道,探索了传统文化在线学习新模式。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提供海淀政府做决策参考。
(三)编印敬德书院学刊
《敬德书院学刊》由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管,由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海淀敬德书院承办,属内部交流刊物,在书院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不但是书院对内的梳理业务工作、整合业务资源的交流平台,也是书院对外扩大宣传影响、谋求深度发展的重要媒介。2017年,书院及时编印并发放春夏秋冬四期《敬德书院学刊》,每期印量4000册。
学刊继续延续以往设计风格与基本框架,收录了全年所有书院大型活动、重要会议及重要专家讲座、学员优秀文章等内容,刊选其中儒学简史班、史记班、诗词班以及“中华·敬德读书会”所供精彩文章,总计30余万字。学刊经过书院全体业务老师严格的三审三校,并配以书院精美的四季风景照片、专家照片、学员照片等,宣传书院、讲学专家以及优秀学员。不仅如此,学刊也成为书院凝聚学术成果的重要宝库,为《诚敬致用》《进德为本》两本学术书籍的出版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书院学术创新生态链中的关键一环。经三年积累,《敬德书院学刊》显然已成为书院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每逢大型会讲、外出交流洽谈,都会默默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让嘉宾与读者直观迅速感受、了解书院及其最新动态。受到了区内及外省市中小学校领导与老师们的欢迎与好评。
(四)学习交流
独学而无友,则不可辅仁以劝学。为了更好地扩大书院声誉,提升自身学术水平,书院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1.陕西西安学习交流
受陕西西安立诚中学和西安市牛兆濂研究会(代表关中书院 白鹿书院 芸阁书院)的邀请,2017年7月20日至2017年7月26日,书院一行7人到西安,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胡景翼与中国教育,与三所书院进行交流。
三所书院性质不同,特色不同,活动内容不同,官方、民间共存,但是都还是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都想利用历史和现实的资源,以书院为载体更大自由地为文化的整理、传播、研究做些事情。
了解了他人才更能知道自己,敬德书院所做的传统文化师资培训工作可以说在国内还是独一无二的。通过许多培训、研究等工作,可以说我们在干部教师心中点燃了文化自信,意识到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优雅和尊贵之处,这是我们应该自豪的方面。同时,应该进一步营造书院文化氛围:树立核心人物、建立院史馆;第二,突出书院办院特色:以师资培训为主做精内容,以论坛会讲为主做高品位;第三,编印出版书籍提升书院学术品位;第四,以《敬德书院学刊》为媒介,参与区域文化建设。
2.首届人民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讨会
2017年11月10日至11日在江苏江阴参加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编辑部举办的首届人民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讨会。论坛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创造性地践行传统文化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话题展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江苏省教育学会等多位专家领导发言研讨。参加这次会议,书院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全国基础教育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动态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经验。
3. 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
2017年11月18-19日,由中国文化院、北京三智文化书院主办的“唤醒良知,真学实修”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北京忠良书院召开。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颖惠带领书院业务人员2名共同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上,吴颖惠院长做了与主题一致的书院工作报告,同时参与了丁酉中国书院宣言发布及中国百家书院联盟发起仪式。此次论坛,扩大了敬德书院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知名度。
4.第四届“雅韵山河”中华诗词学术研讨会
2017年11月17日,由中华诗词研究院主办的“古典传统的延续:二十世纪诗词与新诗——第四届‘雅韵山河’中华诗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二十世纪诗词与新诗”这个学术命题,探讨了二十世纪新旧诗之间的关系,主要涉及新诗与古典诗歌关系综合研究、当代新旧诗歌现象、思潮、关系研究、旧体诗的现代性研究、现代旧体诗与现代文学文体、文学史、思想史关系研究,以及旧体诗词与音乐关系研究、新文学作家旧体诗创作研究、旧体诗人的新诗创作研究、鲁迅旧体诗研究等等。参与此次活动,拓展了书院工作人员对二十世纪中华诗词学术资源的了解,加强了与古今、新旧诗歌领域的互动与交流。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