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季 海淀敬德书院大事汇要
“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第三讲:中国古代道德修养论(一)开讲, 本讲主要以儒家的道德修养的讲述为主。中国政法大学的王心竹教授从四个 方面条分缕析进行了精彩讲座,第一,儒家与道德修养;第二,道德修养在 儒学中的不同表达;第三,道德修养何以可能和必要;第四,独特的道德修 养原则和方法。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海淀教科院与海淀教育党校的青年教师及党员 代表汇聚一堂,开展五四青年节联合主题活动。此次活动是海淀教科院、海 淀教育党校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活动以“青春心向党 教 育谱华章”为主题,融合参观学习与交流分享环节,旨在引导青年传承和弘 扬五四精神,在教育强国的征程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 为海淀区基础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第四讲在笠僧堂开讲,中国政法大学王心竹 教授继续进行中国古代道德修养论(二)的讲座。本讲王教授首先回顾了上 一讲所讲的“立志乐道”, 之后重点讲解了其他四种道德修养方法,即学思并 重、存养持敬、省察克治、知行相资。
海淀区教科院敬德书院中医药课程班,组织 40 余位教师参观了北京中医 药大学博物馆。教师们走出校园,近距离地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本 次活动由敬德书院高丹老师引领,博物馆讲解专家甄雪燕、冯林敏、张艺馨 老师分别带领教师学员先后参观两层展区。观展完毕后,北京中医药大学赵歆副教授作《中医药进校园大中小一体化的思考与实践》专题讲座。通过直 观感受与倾听讲解,老师们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与认识,由 此也触动了他们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进一步思考。
建华实验学校的语文教师们在左鹏校长的带领下走进敬德书院,参与了 书院的游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度助力建华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特别是 推动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敬德书院精心策划,特别邀 请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欣歆以“语文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为教师们带来一场知识的盛宴。
中国政法大学的李春颖教授带来“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第五讲: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本讲深入探讨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渊源、 哲学内涵及其在中西文化对比中的独特价值,给大家以深刻的思想启迪。
《论语》讲读课程第三讲,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国武 主讲《论语·为政第二》。
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伊顿纪德·優教育主办的“弘扬教育家 精神,照亮教师生命自觉”主题研讨会在海淀敬德书院举行。清华大学文科 资深教授谢维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兼教育学 部学术委员会主席檀传宝,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组专家成尚荣,北 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颖惠,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 学前与特殊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编审赖配根等专家、领导携手 130 余位 校长、教育人,共同寻找教师人生意义坐标,让教育家精神扎根每一位教师 日常教育生活。从职业自觉到生命自觉,追寻教育家精神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海淀区教委主任杜荣贞,伊顿纪德《優教育》执行主编单 婷婷出席并致辞。近 6 万教育人线上参会。
“从经典诵读到经典传习——《论语》传习策略与实践”工作坊在敬德 书院举办。该活动由海淀教科院与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联合主办,人大附中 航天城学校的教师代表与《论语》讲读课程班学员就《论语》传习策略及实 践经验进行深入交流,曲阜师范大学崔茂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王新宏教授现场指导。
“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第六讲暨结业仪式。中国政法大学的王心竹 教授带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的讲座。讲座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 哲学为核心,结合儒、释、道三家经典文献,系统梳理了中国人对生命起源、 生命的自然属性及生命过程的深刻理解。课程结束后,举行了结业仪式,三 位学员代表做了精彩发言。
海淀区教科院《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中医药文化》学习交流会暨课程 结业式在敬德书院笠僧堂举行。海淀区教科院副院长燕海霞,北京中医药大 学副教授赵歆,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王丽婷,海淀区卫健委中医办季筱颖出 席本次活动。活动由敬德书院副主任高峰主持,班主任高丹老师向学员发布 了《跨学科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工作坊规划》,海淀区中小学教师学员代表 到场参与交流。
《论语》讲读课程第四讲,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国武主 讲《论语·八佾第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