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 海淀敬德书院大事汇要
军事科学院幼儿园(厢红旗园)的老师们踏入敬德书院,参与了一场别开生 面的游学活动,在知识与文化的海洋中开启了一场充实的探索之旅。北京教育学 院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李丰,为老师们带来“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兼谈幼儿 教师软技能培养”的专题讲座。李丰院长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她强调, 文化育人如同春风化雨,需在日常教育中精心营造温馨的文化氛围,巧妙地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融入其中。
为了更好的服务海淀北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在敬德书院精心策划和组织 下,海淀北部地区的苏家坨镇幼儿园、北部新区实验幼儿园等园所的教师走进 敬德书院,从蒙学中汲取学前教育智慧。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张平 仁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蒙学教育的价值与借鉴”。讲座中,张教 授深入剖析了古代蒙学的内涵、历史、现代教育价值并介绍了《三字经》《弟 子规》《千字文》等经典蒙书。
敬德书院 2025 年春季学期《论语》讲读及《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中医 药文化》课程开班,海淀区百余位学校干部、教师参加课程开班活动。海淀区 教科院副院长燕海霞、清华大学教授白峰杉、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吴国 武、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家王丽婷出席。
书院结合清明诗会,发布《清明读诗倡议书》并推荐十首经典诗词,倡议海淀区各中小学承继郊游踏青、赋诗言志、扫墓祭祖的传统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深 厚底蕴与永恒魅力。
为了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在海淀教育学会的精心组织下,近 50 位中小学校长从雄安新区出发,奔赴敬德书院,参与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专题研修活动。此次活动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为雄安新区教育系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下午,《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中医药文化》第二讲,《黄帝内经》章句 精选及简注。由清华大学王丽婷老师主讲,通过对《黄帝内经》重点段落字句 的解读,让学员了解中医文化产生的深厚文化背景。
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区内 6 所中小学协办的“气清景明 万物生长——敬德书院 2025 年清明诗会”在敬德书院笠僧堂成功举办。作为 区域传统文化教育品牌活动,敬德书院清明诗会已连续举办四届。本次清明诗 会紧扣传统节日、节气文化内涵,通过诗歌展演等形式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实践 场景。活动以清明节为载体,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在诗韵 品鉴中强化传统文化育人实效,搭建区域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平台。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中医药文化》第三讲,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以及中医在国学中的地位。主讲专家为清华大学王丽婷。
举行“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开班仪式暨课程首讲。班主任宋俊玲老师 介绍了课程设置缘由及班级情况。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燕海霞副院长寄语课程班学员,她希望学员们能全身心沉浸于课程学习,筑牢文化自信之基,勇担 文化传承使命,促进传统与现代的深度交融,让传统文化在跨学科教学中绽放 璀璨光芒。课程首讲聚焦“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国政法大学王心竹教授 带领 50 余位学员们从多个关键层面抽丝剥茧,深入剖析,探寻中国文化的奥秘。
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强国建设 使命”主题的学术讲座在敬德书院成功举办。顾明远先生围绕“弘扬教育家精 神,勇担强国建设使命”这一主题展开学术讲座。活动吸引了海淀区教育系统 第十五期新任党政正职培训班学员、第二期海淀区优秀种子教师学员及众多校 领导、干部和教师代表踊跃参与。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中医药文化》第四讲,中西医思维共性起点, 中医诊疗本质上是对数据的运用。主讲专家为清华大学王丽婷。
中国政法大学李春颖教授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的第二讲:中 国视野中的多元文化关系。讲座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切入,深入 探讨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质、历史上的多元文化融合,以及中华文化多元一 体的格局,给课程班学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思想文化盛宴。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中医药文化》第五讲,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与时代 呼唤,内容包括形与神俱,呼吸与寿命,并指出教育需要生机。主讲专家为清 华大学王丽婷。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