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伟东 :从教30年,让每节课成为与学生思维碰撞的课堂

时间:2025-10-27 浏览:5


作者:于伟东(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图片


(于伟东老师)


1993年7月,我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一路走来,我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整整30个年头。在这三十年的教学中,每一节课堂都成为我和学生思维碰撞的课堂,我力求让我的数学课能够通过思维来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高中数学课中不只收获知识,更提高思维能力。


灵巧创建  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影响学习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只有课前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教学的起点,引发认知上的矛盾,创造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的生成点,才能灵巧的创建学生的思维空间。


北京高考数学的21题是创新题,特点是给出新定义,让学生短时间内读懂概念,发现特殊规律,再发现一般规律并加以证明。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没有固定的套路和解题方法,需要自主探究和尝试,大部分学生很难进入思考的状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告诉学生大道至简,要想把一件复杂的事情想明白,就要先把他的简单例子想明白,再推广到比较复杂的情形。在讲解21题时我会用很长的时间讲解第一问,因为在第一问中可以从具体实例中发现规律,找到第二、三问证明思路,把第一问想清楚了,就有了思维的空间,学生在具体实例的引领下,可以把一个更具普遍意义的问题想清楚。用这样的方式探究21题,学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抓手。


这种思维的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未来的学习也很有帮助,有一次刚上大学的学生发微信给我说:“老师我来感谢您”。我非常奇怪地问他怎么了?她说因为我们对21题的探究,让她很快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所以特意来感谢我!学生有了思维的空间,思维才会真正意义的发生。


图片


灵动设计  给学生思维的土壤


高中数学的内容较多,课上教学时间较少,学生会有畏难情绪,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要以良好的情境或话题来调动学生兴趣。数学本身是很有美感的,我们在课堂上展示奇特的数学现象,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体会数学的魅力。


在数列的教学中,我给大家展示了一些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是大自然的隐秘技能:神奇的Fibonacci数列。这个美丽的图案是怎么形成的呢?Fibonacci数列有什么特征呢?通过这样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情境是辅助学生实现思维飞跃的必要载体,良好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基于生活中的现象获得提升数学思维的灵感。例如高中统计的学习,从知识点上我们会学习抽样的方法,但是学习这些是远不够的,统计学需要学生掌握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抽样方法,如果抽样方法选择错误,得到的错误结论往往是致命的。通过给学生讲历史故事,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用统计的思想思考问题。


图片


灵活实施  给学生思维的时间


高中数学课难度大,密度高,我们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讲课的节奏较快,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学生被动的接受,常常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不佳。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听进修学校老校长赵老师评课,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要给学生留白”,在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理解留白的重要性。要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的有效,就需要控制好节奏,灵活的实施,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关键处留白,让学生的思考真正发生。


例如,在高三复习阶段,学生解决导数问题比较困难,如果我们把题目完整讲一遍,学生仍然不能掌握要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需要分析一下整体的解题思路,并分几步记录下来,只有思路清晰了才能更好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始具体实施,并帮助学生解决细节问题,这样大部分内容,学生可独立自主完成,在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我的课堂力争张弛有度,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不断调整,让学生跟上进度。


控制好教学节奏,在讲解关键点前做好铺垫,运用浅显直白的话语来解析数学语言,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质的改变,才能在不断的正强化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一节数学课不是平铺直叙的,韵律的变化才能使其具有美感。


图片


灵性反馈  给学生智慧的启迪


说起反馈,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考试成绩对学习状态的反馈,这是结果性反馈,是一种延迟性的反馈,更直接及时的反馈是课堂上学习状态的反馈,所以我更关注学生听讲的状态。


首先,我会观察学生的表情,是困扰的、畏难的,还是轻松地、愉悦的,是豁然开朗的还是持续纠结的,并通过这些表情调整自己的课堂节奏和讲解的重点。


其次,通过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启发学生完成完整的缜密的思维过程,每次提问都是学生完美的解答问题。如果学生回答时遇到问题,我会给他恰当而不过分的引导,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而不是当他不会时就换一位学生来回答。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他思维的障碍点,这也往往具有代表性,他的完美解答会让班级其他同学更好理解题目。


最后,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每次讲完我的方法,我会问谁还有其他方法,学生的方法常常充满智慧,当然学生在讲自己的方法时可能不够严谨,表达不够清晰,这就要求老师快速理解他,并适时加以辅助,这样其它同学才能及时跟上他的思维,不会产生只有他和老师交流、其他同学的时间都浪费掉了的现象,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我的课堂,学生还会客串老师的角色为全班同学讲课,此时我就是一个助手,在重难点处加以补充,给学生及时的鼓励,及时灵性的反馈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灵韵课堂  给学生无声的浸润


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系,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教学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改变意识,这对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为学生持续学习奠定基础,养成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推动创新型社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数学的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和探索意识的形成过程,我希望通过“灵韵”的课堂,让学生收获的不只是数学的知识能力和考试的成绩,更是有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意识。


图片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海教思维”)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