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平:用好《弟子规》,带好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
作者:邱平(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方式不仅可以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而且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弟子规》作为一本“启蒙”教材,其内涵丰富,既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可以培养人的品德修养,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在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运用《弟子规》进行管理,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低年级班级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壹 《弟子规》与低年级班级管理目标的一致性 《弟子规》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之作,它倡导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与低年级班级管理的目标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弟子规》共分为七章,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章涵盖了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礼仪规范、人际交往、道德修养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帮助树立“仁爱、谨信、自律、进取”的班级文化。 首先,《弟子规》强调的“仁爱”观念与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友爱精神的社交能力目标相吻合。在班级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其次,《弟子规》倡导的“谨信”观念与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感的优秀品格目标相契合。在班级中,我们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形成一个有责任担当精神的班级氛围。再次,《弟子规》强调的“礼仪”观念与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举止儒雅和规范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的目标相一致。在班级中,我们要教育学生文明有礼,遵守规则,形成一个自律自强的班级氛围。最后,《弟子规》提倡的勤奋学习与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标相协调。在班级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形成一个积极进取的班级氛围。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弟子规》与低年级班级管理的目标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弟子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低年级班级管理水平。 贰 《弟子规》在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 避免机械记忆,促理性认知 (1)形式多样的韵律唱诵 利用班级黑板报和墙报,开辟《弟子规》诵读专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比如击掌按节奏诵读、经文接龙读、自由组合读等,让美德入耳、入脑、入心。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久坐易疲劳,每节课进行二十分钟左右,需要有三分钟的律动时间,抓住这个时间开展有关《弟子规》的诵读小活动,可以运用儿童音乐版的朗读,结合音乐节奏,边击掌,边诵读,像做韵律操一样,可以站立,也可以适当加入肢体动作,《弟子规》的内容如同唱儿歌一样可以被学生轻松掌握。 (2)引人入胜的故事演讲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因此,适合开展“传承经典,故事演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三分钟左右的讲故事活动,在大量富有精神内核的小故事的熏陶下,加深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弟子规》中有许多经典故事,用事例的形式生动地解释了《弟子规》中的内容,学生在挑选经典故事时会了解《弟子规》,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在倾听同伴讲故事的同时,对《弟子规》又有了更丰富的理解。 (3)情景模拟的角色扮演 《弟子规》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培养有具体的指导要求。因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表演,可以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运用《弟子规》中的道理。表演的内容可以是经典故事,利用课余时间对某一个选定的内容进行排练,不仅可以让课间活动变得有意义,也可以在排练成熟后,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时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表演的内容也可以是针对班级中发生的矛盾事件,引用《弟子规》中的经典语句来分析问题,更为有效地在生活实践中理解其中的道理。 2 开展主题活动,促情感认同 (1)主题班会进行总结 在学习《弟子规》每一个部分的内容之后,按德育主题开展主题班会课进行总结提升,让学生深化体悟良好品行的重要性。例如学习完《弟子规》“谨”部分,开展“知礼仪、讲文明”的主题班会。第一环节:知礼仪,学生从待人、仪表、行走、餐饮四方面展示文明礼仪知识,学生明确讲礼仪是一种美德。第二环节:辨文明,以《弟子规》中的道德标准辨别文明行为,学生感知礼仪就在身边,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第三环节:颂文明,视频展示文明榜样赞颂文明行为,提供正确的道德导向。第四环节:传文明,设定小目标,用“文明礼仪养成卡”记录自己的文明行为,用自己的行动将文明传承下来。 (2)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将《弟子规》的学习内容与中华传统节日相结合,开展主题活动教育。例如,依托节日举行富有仪式感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并浸润于孝文化中。在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教育活动;在国庆节、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组织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深化认识《弟子规》蕴含的良好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让中华传统美德得以传承。 3 完善班级制度,促意志坚持 (1)制定班规,规范行为 班主任在教导学生相处的行为规范时,结合《弟子规》制订班级班规。《弟子规》中“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结合这些话的内涵制订班规,要求学生在向同学借东西时必须提前说明,借用之后也必须及时归还,并提倡学生如果别人向自己借东西时,应大方地借给对方。通过结合《弟子规》制订班级规章,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2)人人有岗,监督管理 根据《弟子规》的学习内容设计工作岗位,让人人有岗,学生在奉献中进行班级管理。比如,结合“身有伤,贻亲忧。宽转弯,勿触棱。斗闹场,绝勿近”等内容,设定课间安全员,提醒监督同学们在班级楼道不能乱跑,楼道漫步轻声靠右行,开展安全游戏等,保证同学们课间活动的安全。 4 设计多元评价,促价值践行 对学生进行多元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情感的形成发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1)在比赛中积极进取 班主任利用《弟子规》进行行为规范教学时,可以开展比赛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结合《弟子规》中“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教育学生要整理好自己的衣冠,帽子必须戴正,衣服的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要穿好并且系紧鞋带。班主任可以在班会上开展“穿戴衣服”比赛,从而通过比赛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穿衣的技能,教导学生要整理好自己的衣物。 (2)在评比中落实习惯 班主任结合《弟子规》的内容,对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进行点评和表扬。可以每月设定一个主题,利用21天习惯养成卡来辅助记录,最终由自我评价与学生投票,根据学生平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评选出“诚实之星”“孝顺之星”“礼仪之星”……让学生在践行《弟子规》的过程中受到鼓励和支持,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美好的品德。 叁 结 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将国学经典《弟子规》融入低年级班级管理中,有助于形成“仁爱、谨信、自律、进取”的班级文化。班主任从“知情意行”四方面,做好学习《弟子规》的教育策略,利用《弟子规》进行班级管理,有助于提高教育水平和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为“海淀区2024年传统文化教育征文”一等奖获奖文章)
供稿:敬德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