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从有序到有志,看班主任如何“点亮”少年成长坐标
作者:张丽娟(北京市海淀区培星小学) 张丽娟老师 从事班主任工作已近10年,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我的教育使命是助力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班集体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他们塑造人格、涵养品德等全面发展的摇篮。在班级建设时,我结合北京市海淀区培星小学的育人理念——“追求卓越,做更好的自己”,从健康、善学、负责、践行和创新角度,通过知行课程,以项目式活动为引领,让学生在既有趣又有意义的课程活动中幸福成长。 班级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为了使班集体的每个成员团结友爱、互相认同、精神同心,我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形成共生长环境。 为了学生在班集体里凝心聚力、有归属感,在组建班级时,我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文化标识的设计。本届学生和家长参与度更高,经过一系列的征集,班名确定为“启航班”。之后,我们用“帆船启航逐梦”的寓意设计班徽,将班级文化内涵外化,形成班级文化标识,铸就班魂。 我开展润心的阅读活动,只为涵养集体内生力。阅读不仅能涵养学生的心灵,更能引领他们的行为。于是,我在班里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让学生拥有向上生长的力量。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班级发展目标,我精心挑选了适合他们的阅读书目,作为班级共读书目。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和全科阅读的多样阅读方式,启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追求至善品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润泽学生的心灵,构建书香班集体。我还在班里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设立各种奖项,如“个人型”的阅读存折记录卡、阅读之星等。 阅读是学生内在知识积累的静态活动,演讲则可以把内在的静态知识外化成显性的自信力。为了成就阳光自信、眼中有光的少年,班级每月结合时令和文化,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演讲活动,在丰富多元的参与和体验中,促进学生的个体成长和班集体的共建。 班集体的建设不仅要有序,还要有力、有情。为了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我遵循“人人有岗”“按需设岗”的原则,建议学生自主申报岗位、确定岗位职责、制作岗位说明,并进行任务招募。 于是,我在班级中设立了多样岗位。班级岗位是学生自主选择设立、带有个体印记的集体岗位,学生通过自己在班集体岗位的履职,把个人融入到集体,实现自己和集体的共同成长。 学生的成长是有关键期的,在积极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中,我们一起见证、记录了成长的关键瞬间。我借助关键事件,用榜样的力量促进每一个学生向榜样看齐,树立目标意识,规范行为,成为行动有力的少年。 每个个体都是班级重要的一分子,班里遵循着“人人出彩”的原则。在不同的活动中,学生积极踊跃参与,涌现出一批批榜样,为班集体增光添彩,为班级负责。榜样参与者带动班集体成长进步,构建了班级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为引导更多的家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我积极树立家长榜样——良好家风的传承者。我们以榜样引领,激励集体成长,积蓄集体成长的力量。在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从岗位设置、任务招募和榜样示范等方面,引领个体在践行班集体活动中积极担当负责。 在小学高年段,学生身心处于第二发展期。以此为契机,我把班级建设由当初的“有序”“有情”班集体定位为当下的“有志”班集体。班集体的建设既要有立足当下看得见的素养提升,更要有着眼未来带得走的生活技能。 劳动创造了世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因此,劳动教育的根本在家庭,生长在学校。为了助力家庭劳动教育,我和家长合作制定了班级家庭劳动教育课程。比如,从卫生清理、内务整理、物品归整、厨艺技能、手工制作、衣物洗涤、垃圾分类、种植养护和照顾家人等角度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在家庭劳动教育上,通过制定班级家庭劳动教育课程,班主任引领家长指导学生,使学生在家庭劳动中掌握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生长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卫生小管家”“班级装饰我能行”等系列活动,渗透劳动教育、构建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在学校劳动活动中,学生增强了校园主人身份的认同感,并将劳动之乐内化于心,进而提升劳动技能。为了锤炼学生的劳动技能,我还邀请家长对接校外资源,主要包括爱心体验教育类、科普知识教育类和爱国主义教育类,拓展学生社会劳动实践,树立社会公民意识。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回归人的生活和成长需要,通过构建“生活化”多元评价体系,知行合一,在评价活动中展示劳动成果,以评促劳。学生从家庭走入学校、走向社会,在劳动大课堂中锻炼实践探究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并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风采。我深爱我的事业,愿全身心投入;我更爱我的学生,愿无私付出。 在建设班集体的过程中,我们一起将班级从开始的有序、逐渐走向“有力”“有爱”,再到发展成“有志”班集体。班级先后荣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北京市“红领巾奖章”集体四星章等荣誉。未来,我将继续用爱和智慧滋润学生,愿他们成长为眼里有光、行动有力、心系远方的少年。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海教思维”)
供稿:敬德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