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丨“小雏鹰课程”让衔接更有温度,全方位助力入学适应
作者:赵芳(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育鹰小学校长) 赵芳校长和学生在一起 北京第二十中学附属育鹰小学一年级的入学教育,打破了传统入学适应的单一主体局限,创新构建了“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协作生态。学校系统打造了“小雏鹰入学课程”体系,将入学适应从“阶段性过渡”升级为“全周期、三方协同支撑、学生主动参与”的成长支持模式。我们通过明确三方搭建协同平台、优化联动运作模式,让课程成为串联三方、服务学生的核心纽带,形成“三方联动、机制保障、课程支撑、学生参与”的完整生态。为新生打造从心理到能力、从校园到家庭的全方位适应路径,助力其顺利完成“雏鹰”启萌。 构建三方生态框架:以学生为中心 育鹰小学以“学生为核心、三方协同为支撑”为生态构建理念,联合周边朝昭幼儿园、凯尔宝宝幼儿园、空军装备研究院蓝天幼儿园共同搭建协助联盟,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同等重要的协作角色形成合力,将学生置于生态中央,围绕学生入学适应需求开展各项工作。通过梳理三方在入学适应中的核心职责与优势,将幼儿园的“衔接启蒙经验”、小学的“系统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家长的“家庭成长支撑力”深度融合,在“小学主导、幼儿园准备、家庭支撑”的定位下,小学作为衔接主导者,明确衔接方向与节奏,统筹联动并承接成果,通过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儿童融入;幼儿园作为衔接准备者向小学反馈情况,提出培育建议,承担桥梁作用;家庭作为基础支撑者,配合小学与幼儿园的安排,培养儿童习惯、缓解焦虑,为幼小衔接提供家庭场景支撑。 三者环环相扣,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位、协同服务学生”的生态格局,为“小雏鹰入学课程”提供主体支撑与方向指引,确保所有工作与课程均围绕学生需求展开,覆盖新生成长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学校采用“围绕学生、循环赋能”的联动运作模式,为“小雏鹰入学课程”落地与学生适应提供保障:幼儿园向小学输出学生成长数据与衔接启蒙经验,帮助小学精准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小学结合幼儿园经验与学生需求设计课程框架,开展课程教学并向家长传递学生课程表现与家庭延伸要求;家长根据小学指导与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家庭课程实践与习惯培养,将学生家庭成长情况反馈给小学。 三方围绕学生形成“幼儿园→小学→家长”的运作方式,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校园活动与家庭实践,实现三方协同服务学生、学生主动融入适应的良性互动。 三方协作共创课程:以生态运转为核心载体 学校围绕“幼升小衔接”核心目标与学生适应需求,结合三方主体定位,打造“小雏鹰集结啦!新生入学课程”,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各模块由不同主体主导,却均以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参与为核心,相互衔接、协同发力,共同构成完整的入学适应课程链条。 (“小雏鹰集结啦!新生入学课程”定位) “小雏鹰集结啦!新生入学课程”目标如下: 从学生层面: (1)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为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奠定基础。 (2)通过入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从家长层面: (1)帮助家长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2)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3)建立家校沟通的桥梁,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信任。 从教师层面: (1)提升一年级教师对幼小衔接阶段学生特点的认识,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加强学校和生源基地幼儿园之间的情感和幼升小业务联系。 (3)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新生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4)明确新生培训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模块一:幼儿园参与・小学教学适配指导课 作为“小雏鹰集结啦!新生入学课程课程”的前期准备模块,幼儿园针对小学教师开发此课程,聚焦“学生成长规律与小学教学适配”核心内容,涵盖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律、衔接期学生常见问题应对策略、游戏化教学在入学课程中的应用等模块。课程采用“理论讲解+互动研讨”形式,帮助小学教师深入理解学生学习与行为特点,为小学后续设计贴合学生的课程提供专业指导,让小学课程从源头适配学生需求。在入学前幼儿园还依据学校特点设计了相应适应性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校园。 模块二:小学主导・教师课程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 作为课程的师资保障模块,小学围绕“提升教师课程实施与服务学生能力”开设此工作坊,以“问题导向、实践驱动”为核心设计思路。工作坊设置“学生课堂管理与课程参与引导专题”“分层教学与学生差异化需求满足专题”“入学课程与学生衔接经验融合专题”三大板块,通过教师经验分享、课程教材解读、教师互动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课程实施与服务学生能力。 模块三:小学主导・小雏鹰入学适应实践课 作为课程的核心实践模块,小学结合幼儿园经验与学生需求,专为幼升小新生打造此课程,作为育鹰小学“四力”课程体系在低年级学段的起点实践,秉持“为生命立德,为成长添翼”的办学理念,紧扣认知力、行动力、创造力、生命力四力培养目标,以“让小雏鹰顺利振翅启航”为核心。 课程通过破冰认识、校园探秘、节奏适应、互助成长、成果展示五大模块,将“鹰志、鹰才、鹰姿” 的培养目标转化为符合新生特点的活泼活动在 “名字蹲”“手印共绘”中萌发合作交流的认知力,在“校园寻宝”“队列擂台”中锤炼主动探索的行动力,在“烦恼小剧场”“课堂小挑战”中激发问题解决的创造力,更在全程互动中厚植热爱集体、积极适应的生命力,全方位助力新生完成从家庭到校园的身心过渡,为成长为“雄鹰少年”筑牢入学第一阶。 模块四:家校共研・家长育子与课程延伸指导课 作为课程的家庭延伸模块,由小学班主任牵头、家长深度参与共研此课程,以“协同服务学生、引导家长助力学生适应”为理念,聚焦“家庭如何配合课程、支持学生成长” 设计内容。课程涵盖“学生自理能力培养”“家庭作息规律搭建”“亲子沟通技巧”“入学焦虑缓解”等主题,通过如何看待孩子上学这件事,如何认识与学校和教师的关系,校园日常行为规范,关于其他细节及沟通问题说明等谈话式栏目,引导家长学习科学育子方法,掌握课程家庭延伸技巧,让家长能更好地配合课程、支持学生,实现“校园课程”与“家庭培养”围绕学生同频共振。 生态与课程协同成效:围绕学生的成长价值 在“三方协作、雏鹰启航”入学教育生态与“小雏鹰集结啦!新生入学课程”的双重支撑下,育鹰小学一年级入学教育实现了三大突破: 一是打破主体壁垒,让幼儿园的前期指导、小学的课程教学、家长的家庭支持围绕学生形成合力,避免了“服务碎片化” 的问题; 二是强化学生参与,通过课程设计与生态运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入学适应全过程,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融入”; 三是精准服务需求,课程与生态始终以学生心理与能力发展为核心,通过动态评估与调整,让每一位学生在三方协同支持与课程参与中,建立安全感与校园归属感,平稳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实现学习习惯、社交能力、心理状态的全面提升。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海教思维”)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