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紧扣素养实施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画像”立体起来

时间:2024-11-28 浏览:53

图片


过程性评价主要指在教育方案实施过程中,借助教学中的多种沟通手段,在课程教学全部环节与过程中贯穿教学评价,分析教育中有关教与学的不同问题与状态,促进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性评价属于“进行中评价”,旨在改善传统教育教学中期末终结性评价方式,提升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综评系统而建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简称“清华附中”)的德体美劳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学生综评系统而建立,具有层次性,分为基础性指标与发展性指标。基础性指标指的是全员参与、全体学生普遍能达到的标准。发展性指标是在基础性指标的基础上,对评价对象的不同能力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


清华附中的德体美劳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


图片

图片



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实践四大评价维度中,均设有基础性指标与发展性指标,并且有各自对应的关键评价指标与考察要点。学生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也具有阶段性,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坚持了“多把尺子”。这套评价体系,既体现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根据我们学生的特点,合理、科学地划分了发展性指标,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和发展的差异性,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此评价体系从内容、标准到方法都充满了学校特色,评价标准关注了学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教师、学生个体等均可成为评价主体。


此表中的考查要点,取自清华附中的学生综评系统。如某学生在综评系统“党团活动”中记录“x月x日参加升旗仪式,并写下了参与升旗的感想感悟”。我们可以分析出这名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基础性指标中,能做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清华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坚持以学生行为作为评价依据,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学习生活轨迹,在此基础上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帮助学生真实地了解自我,并在过程中不断改进提升、发展自我。



过程性评价在孝道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某中学开展孝道教育活动,如何评价活动对学生产生的德育成效?如何评价学生对“孝亲敬老”的认同?学校运用过程性评价量表法,通过设计量表,从认知、行为和情感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


在孝道教育活动中,首先,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做好“前测”。了解学生原始情况,使活动设计更有针对性。通过评价量表中的二级评价指标,师生共同初评。根据调查问卷及“前测”,可以发现学生在孝敬父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主要问题选准孝道教育的切入点。其次,我们以“故事会”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古今中外敬老事迹,开展故事演讲,进行小组内学生互评。再次,我们指导学生与父母交流,完成以“我的父亲母亲”为主题的开放性作业,如周记、绘画等。最后是教师点评。从调查表中,我们能看出学生对这个活动的不同反应,并作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中测”,能发现学生对“孝的认知”有明显提高,孝敬父母的行为表现较“前测”有进步。经过“中测”的反馈和德育活动的跟进,再对学生进行“后测”。数据显示,81.4%的学生在孝道德育活动中,各类评价分数基本呈递进趋势,活动效果明显。



对策建议



1.通过综评系统中的日常性记录评价


德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综评系统中的日常性记录,以及每学年德体美劳任一活动性任务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综评系统的日常性记录包含三方面内容:学生的综评记录、教师的综评记录,以及学生的各种奖励记录。综评系统有诚信监管机制,确保这些数据是客观且真实的,能够对学生形成比较正面、积极的评价。




鉴于综评系统中的日常性记录更偏重正向评价,可能对于学生的整体评价而言不够客观,因此还需要引入活动性任务,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另一种形式——表现性评价。


所谓活动性任务,是指学校在一定时间内开展的、具有一定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将对学生的思维、知识、技能等进行考察,是一种多知识贯通、多技能锤炼的综合性活动。活动一般持续几天,过程较长、环节较多,参与人员较多。


学校每学年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因不同的主题而蕴含不同的育人目的:有的活动偏重德育,有的偏重体育、美育或劳动教育。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均可用于对学生评价,为了避免活动过多对师生造成负担,在每学年的活动中,我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进行活动性记录评价,如清华附中学生支教团(偏重德育)、综合文化实践考察(德体美劳四育皆有体现)、运动会(偏重体育)、春联大赛(偏重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偏重劳动教育)等,每学期教师可选择其中两种活动类型开展评价。这些活动性记录具有“过程性”“持续性”“包含丰富任务群”“多主体参与”等特点,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反映学生的优势与劣势,能更全面、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以综合实践文化考察为例。在活动中,随行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记录,待活动结束后,整理所记录的内容,并将其反馈到学生综评系统中。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根据不同育人目的,设计不同的量表,指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量表内容涵盖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体育评价、美育评价、劳动教育评价。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践文化考察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育人活动,需要学校相关教师群策群力,设置出科学、合理,且符合校情、生情的评价体系。


2.采取量规的形式优化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可利用评价量规来开展。传统的过程性评价内容常常局限于学生的考勤、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这种评价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的价值。教师可对过程性评价内容进行优化,如引入“活动态度”“活动行为”等评价内容,并采取量规的形式展开评价。


评价量规一般由目标、内容、等级、权重等评价要素构成。教师可根据实际德育目标与内容选择其中的要素制定评价量规,学生可以通过查看评价量规的内容,明确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应该怎样做,了解不同程度水平的标准,便于更有效地开展活动。


例如,在进行“中学生支教”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时,我们从参与支教活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两个层面设定评价指标。这样制定的量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便于学生操作。评价不仅应关注活动的效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动机与情感态度,最后形成以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的过程性评价。


教师应借助丰富多彩的过程性评价工具开展综评,避免单一评价工具带来的局限。为保证过程性评价能有效开展,教师需要完善过程性评价的标准,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客观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指标的合理性、科学性。教师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最终形成师评、自评与互评的体系,还可以指导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3.大数据的发展为开展过程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清华附中除了学生综评系统,还有教务管理系统、体检系统、体质健康系统,未来还将开发心理测评系统。教师可通过不同渠道挖掘有价值的学生数据,将其录入学生的档案袋或数据库中,以便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筛选,对挖掘出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流程为:基础数据采集—数据筛选—数据处理—数据拼接—数据挖掘和转化。


对评价量规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可得出活动过程的评价结果,教师可以活动建议或者活动报告的形式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遵循个性化、发展性、激励性的原则,注重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提升,以激励性和引导性的语言来呈现评价结果。


伦理方面,教师在过程性评价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涉及学生隐私的量表,在未成年人填写前需要征求家长同意。对于获取到的大量学生信息,如何进行数据的保管与保护,也非常重要,学校应开辟专门的档案馆,对学生的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并建立查看学生评价信息的登记制度等。


来源:海教思维公众号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