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莹:我把教育智慧“化入”对待学生的每一个细节中

时间:2024-11-04 浏览:4

 作者:王哲莹(中国人民大学幼儿园)

图片

(王哲莹老师)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当班级里有个爱打人的孩子,我该如何对待呢?这个小男孩(豆豆,化名),他长着一双大大的、明亮的眼睛,眼睛总是一眨一眨的,像是藏着无数的好奇和秘密。然而,这双眼睛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心疼的故事。


1

爱打人的豆豆


当我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我就注意到豆豆总是很孤单。当其他小朋友们欢快地玩耍时,豆豆却总是站在一旁,眼神中带着一丝渴望和落寞。而我,总能听到其他小朋友的告状声:“王老师,豆豆又打我手了”“王老师,豆豆又揪我头发了”。每次听到这些,我心里都会涌起一股疑惑兼心疼的复杂情绪。


我相信,每个孩子行为的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原因。豆豆之所以会这样,一定是因为某些我们尚未了解的因素。他还那么小,那么可爱,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对他的成长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阻碍。于是,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豆豆,主动跟他交流,试图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图片


2

在沟通中找根源


在和豆豆相处期间,我有幸加入了海淀区优秀种子教师工作站。犹记得站内组织的“教育家精神”系列学习,让我仰望到教育界的星辰,我也有志于做“经师”“人师”合一的“君子”型教师,把教育智慧与热情转入到对待孩子的每一个细节中。


针对豆豆的情况,我通过反思采取了一些行动。


孩子的问题往往跟家长的生活态度、教育方法分不开。于是,我利用入园离园时间和他的家长进行交流,几次过后,我对孩子成长环境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豆豆是独生子,由于爸爸妈妈工作的原因,豆豆大部分时间由奶奶带。奶奶比较溺爱他,调皮时也不会制止。爸爸妈妈如果责备豆豆,奶奶还会说爸爸妈妈,家庭教育不一致导致豆豆更加有恃无恐。


针对此情况,我跟豆豆的父母约好专门进行了一次家访,与豆豆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进行了深入沟通,让他们了解豆豆目前的社交情况。我详细描述了豆豆在幼儿园中的行为特点,特别是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以及他倾向于自我、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态度。我跟家长交流说,攻击性行为在幼儿期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可能会对豆豆未来的社交能力和个人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在家访中,我也与家长约定好:一起制定促进豆豆社交的发展计划,然后根据豆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让他参加一些幼儿园的活动。


图片


3

用爱拉近距离


我深知对于幼儿来说,社会适应是他们进入幼儿园后要迈过的一道坎。


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接近豆豆,关注他,经常摸摸他的头告诉他:“我喜欢你的眼睛,像星星一样亮。”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他:“抱着你我觉得很快乐。”上下楼时牵着他的小手,告诉他:“我喜欢牵你的手,你的手好暖和。”而对于他时不时犯错,我也换了方法。


一天,有位小朋友来告状:“王老师,豆豆插队,明明是我先站在那里的!”了解情况后,我拿起杯子走到豆豆身边问他:“可以陪我一起去后面排队吗?”豆豆虽然很无奈,但还是陪我走到了队伍后面。


别的小朋友问:“老师,你和豆豆干什么呀?”我说:“排队接水呀。”孩子们说:“老师接水也排队呀?”我回答:“对呀!小朋友接水要排队,老师接水也要排队!我们都要遵守规则哦。我和豆豆与你们一起比赛看谁排队排得好,行吗?”其他孩子们看到了也马上不争不抢地拿着杯子排到了我的后面。


借着这个机会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有的说,不推不挤;有的说,谁排得好就给他发积分卡奖励;豆豆说,可请一位小朋友当管理员,监督大家排队。讨论的最后,大家推选了豆豆当“管理员”。


这一岗位责任更强化了他的行为,他也意识到“管理员”不仅要自己做到,还要提醒其他小朋友做到。这样一来,排队“管理员”成功地让他初步理解了遵守规则。


图片


4

开展“进步统计”


针对豆豆的打人情况,我专门设计了一对一倾听与统计表,每次发生打人事件后,我会邀请他走进“共情角”询问事情发生的始末。当豆豆抵触不想说情况时,我也会邀请其他小朋友帮助一起复述情况。每次统计表上,我都会记录他打人背后的情绪,如生气、委屈、着急等,鼓励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在情绪记录表上,豆豆生气的天数越来越少,委屈、着急的情况也慢慢不再出现。豆豆渐渐认识到,生气不可怕,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我们要学会面对自己的情绪。


有一次,一位小朋友把自己的鞋脱了踢着玩,豆豆看到觉得十分有意思也模仿起来,接着,模仿这一行为的小朋友越来越多,甚至直接把鞋子乱扔起来。老师发现后,立刻制止了孩子们的行为并进行了批评教育,但最初脱鞋的小朋友却试图推卸责任地说,“是豆豆开始玩的”。豆豆听见后立刻挥舞起了愤怒的小拳头。


于是,我召集了所有的孩子们,开始了一次关于“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的谈话。当我说到“每个人都会犯错,老师也会犯错,我们犯错误时不要把自己的错误推给别人时”,我看到豆豆眼中泛起了泪花,其他孩子也羞愧地低下了头。


随着豆豆的改变,我进一步在班级里开展了“进步统计”,把豆豆和其他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以统计的形式直观地记录下来。这个方法也大大激励了孩子们。


5

赞扬后的成长


渐渐地,我发现了豆豆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天分,尤其是制作的小动物活灵活现,画的作品栩栩如生。在区域活动后,我经常有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此外,我还根据豆豆的兴趣点在语言区投放了画笔,鼓励他和其他小朋友创编自己的故事书,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更多小朋友听。


慢慢地,豆豆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区域活动时,还会有一些小朋友请他当“小老师”。随着时间的推移,豆豆变得越来越能理解规则了,他也可以和别的孩子一样,坐下来,尝试着静静地倾听,也不会对我倔强地说“不”了。偶尔做错事时,我会给他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停下来”的手势,他就会明白意思,笑眯眯地停止不好的行为。


豆豆的家长也变化了,以前对于豆豆总是大声呵斥、批评。现在看到了豆豆的成长,赞扬变多了、鼓励变多了,豆豆也变得更有自信了。


图片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海教思维”)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