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注”之《水经注》魅力何在?
《水经注》的名字并不陌生,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水道为纲的综合性地理名著。然而你知道吗?在中国的历史上,多的是注经而佼佼出众者,比如《三国志》的裴松之注 ,《世说新语》的刘孝标注,《文选》的李善注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然而,其他三部原典赫赫有名,自带光芒,注释只是锦上添花,惟有《水经注》完全取代了《水经》原著,后人只知《水经注》而不知《水经》。《水经》是三国时期一部有关水道的专门著作,仅一万多字,记录了137道川流,极为简略,又多谬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决心以批注的形式匡正全篇,于是为《水经》一书撰写注文,是为《水经注》。 这本仅一万多字的《水经》,被郦道元扩充到40卷30多万字。原来记录的137道川流,也在郦道元参考了四百多种文献史料后,扩充到了大小1252条河流,注释极其丰富,内容极其广博,超越了原书《水经》几十倍之多,后世认为这完全就是一本专门的著作,是以“水经注”之名传播后世。《水经注》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望,不仅记载了沧海桑田,地理的变迁,也揭示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水、治水、期盼着一个安定美好生活的愿景。 郦道元何许人也?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官员、地理学家。博览群书,足迹遍及北方广大地区。倾其一生心血的《水经注》四十卷流传至今。此后约一千五百年间,郦道元收获了众多粉丝:北宋苏东坡、明张岱、清刘献廷、大学者胡适、日本地理学界的元老米仓二郎教授,这些男神级人物都成了郦道元的老迷弟。可以说,郦道元,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员,一位严谨认真的地理学家,一位文采斐然的散文家,体察民情,中直爱国,这些大爱,汇聚成《水经注》中绵延不绝的河水,传承后世,熠熠生辉。 《水经注》魅力何在? 1 百科全书式的典籍 《水经注》详细记载了全国1252条大小河流情况,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神话异闻、物产风俗、建筑碑刻等,也都娓娓道来,使这些河流充满了烟火气,呈现出无尽的魅力,让人心驰神往,也使《水经注》包罗万象。而由于涉及地理学、地名学等诸多学科,《水经注》成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典籍。 2 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地理学著作 《水经注》大部分内容都是通过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并加以辑录整理而来。正如郦道元在自序中说:“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缉而缀之。”历经艰辛的科学研究和细致的社会调查,郦道元掌握了极其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增补以往著述之未备,订正前人记录之讹误,从而使《水经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水经注》之前,也有不少地理著作流传,但像这样结合实地考察和相关文献撰著成书的,《水经注》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一部。 3 分裂的时代,大一统的地理书 《水经注》成书期间,南北朝时期存在一个南北对立的客观事实,所以郦道元一生未曾踏足南方,但他强烈盼望祖国统一,虽在当时不能成为事实,但他以大一统的西汉版图为基础写作此书,倾注了他的丰富感情。很多南方的大山大河,他虽然没能亲眼见到过,但他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在著作里留下了大量南方山河的描写,辑录了传颂千年的佳作。 4 熠熠生辉的游记文学 《水经注》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声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写景精彩。比如他写长江三峡的文字,极其生动真切,堪称千古佳作。长江三峡在中国南方,郦道元毕生未曾亲临,他是化用盛弘之《荆州记》中的文字,妙手天成进行二次创作:“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春天时,“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夏天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秋天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短短一段,却概括了三峡的四季风光,把三峡的壮美形容得极其贴切。 明朝的张岱就极力推崇郦道元在山水散文史上的地位:“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写山水的文章,最好的境界就是郦道元。《水经注》所述一千多条大江小河,有的早已湮灭在历史深处,有的已多次改道,沧桑不复旧颜,在此书中却奔流不息,一派生机。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郦道元做到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郦道元为之努力过了。终其一生,他虽没能亲身见到南方的山水,但却让那么多人如身临其境般见到了。人生之路,蜿蜒曲折,但行则将至。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中华书局1912”,内容有节选)


供稿:敬德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