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捷老师推荐:《原道》(节选)
编者按: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是敬德书院推出的“敬德文丛”系列著作之一,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由数十位国学名师专篇推荐,精选历代古文名家名篇,打磨出八十篇精彩导读,适合各科教师深入阅读,以期解决传统文化学习及教育困惑,提升中华文化综合素养。本期与您分享彭永捷老师推荐的《原道》(节选)。 《原道》 推荐者:彭永捷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囯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政治哲学、儒教等。主要著作有《中国纵横家》《朱陆之辩》《中囯道家》《忠——尽己报囯的责任》等。主要论文有《论中囯传统文化的转生》《应用伦理学的社会功能》《纵横家的伦理观与方法论》等近百篇。 推荐缘由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领袖,唐代儒学的重要代表。古文运动是一场以文学运动的形式开展的儒家文化复兴运动。 古文运动的口号是“文以载道”。“文以载道”的“道”究竟是什么道?韩愈《原道》一文旗帜鲜明地给出回答。“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这个道是儒家的仁义之道,而非当时颇为流行和兴盛的佛教和道教的“道”。韩愈在文中提出儒家传承仁义之道的道统说,即孔子之前的“圣王”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和孔子及以后的孟子。孟子之后这个道统就断了,需要后人去担当和接续。文章还提出一个至今仍令人深省的问题,即中国究竟在什么意义上才是中国?或者说,中国具有怎样的文化规定性。中国人区分华夷的态度,乃是以文化作为标准,“中国则中国之,夷狄则夷狄之”。如果中国人放弃了儒家文化传统,离开了仁义之道,又如何从文化上去说明和理解中国呢?韩愈提出的道统说和中国论,对唐代和宋代学者都有深刻影响,成为声势浩大的儒家文化复兴运动的先声。 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提出的问题和思想,不仅对我们理解古文运动和宋代理学的产生颇有帮助,而且对我们今天思考文化问题和理解儒学在今天复兴的巨大意义,也不无启发意义。 韩愈像 经典原文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①焉而天神假②,庙③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④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⑤与扬⑥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⑦,火其书,庐其居⑧。明先王之道以道⑨之,鳏寡孤独废疾⑩者有养也。其亦庶乎⑪其可也。 注释 ① 郊:郊祀,祭天。 ② 假:通“格”,到。 ③ 庙:祭祖。 ④ 文:周文王姬昌。武:周武王姬发。 ⑤ 荀:荀子,名况,又称荀卿、孙卿。战国末年思想家、教育家。 ⑥ 扬:扬雄(约前53—18),字子云,西汉末年文学家、思想家。 ⑦ 人其人:指下令将僧、道还俗为民。 ⑧ 庐:这里作动词。其居:指佛寺、道观。言寺观皆改作民屋。 ⑨ 道:同“导”。 ⑩ 鳏(guān)寡孤独:老而无妻曰“鰥”,老而无夫曰“寡”,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废疾:指体有残疾。 ⑪庶乎:差不多、大概。 译文 我所谓先王的政教,是什么呢?就是博爱即称之为仁,合乎仁的行为即称为义。从仁义再向前进就是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赖外界的叫作德。讲仁义道德的书有《诗经》《尚书》《易经》和《春秋》。体现仁义道德的法式就是:礼仪、音乐、刑法、政令。它们教育的人民:是士、农、工、商,它们的伦理次序是: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兄弟、夫妇,它们的衣服是:麻布丝绸,它们的居处是:房屋,它们的食物是:粮食、瓜果、蔬菜、鱼肉。它们作为理论是很容易明白的,它们作为教育是很容易推行的。所以,用它们来教育自己,就能和顺吉祥;用它们来对待别人,就能做到博爱公正;用它们来修养内心,就能平和而宁静;用它们来治理天下国家,就没有不适当的地方。因此,人活着就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死了就是结束了自然的常态。祭天则天神降临,祭祖则祖先的灵魂来享用。有人问:“你这个道,是什么道呀?”我回答说:这是我所说的道,不是刚才所说的道家和佛家的道。这个道是从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汤,汤传给文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后,没有继承的人。只有荀卿和扬雄,从中选取过一些但选得不精,论述过一些但并不全面。从周公以上,继承的都是在上做君王的,所以儒道能够实行;从周公以下,继承的都是在下做臣子的,所以他们的学说能够流传。那么,怎么办才能使儒道获得实行呢?我以为:不堵塞佛老之道,儒道就不得流传。不禁止佛老之道,儒道就不能推行。必须把和尚、道士还俗为民,烧掉佛经道书,把佛寺、道观变成平民的住宅。发扬先王之道作为治理天下的标准,使鳏寡孤独及残疾人得到照料。这样做大约也就可以了。 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南朝·梁)刘勰
供稿:敬德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