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宏亮老师推荐:《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节选)
编者按: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是敬德书院推出的“敬德文丛”系列著作之一,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由数十位国学名师专篇推荐,精选历代古文名家名篇,打磨出八十篇精彩导读,适合各科教师深入阅读,以期解决传统文化学习及教育困惑,提升中华文化综合素养。本期与您分享鱼宏亮老师推荐的《战国策》(节选)。

《战国策》
推荐者:鱼宏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主攻17世纪史、文献学、学术史、观念史,有《知识与救世:明清之际经世之学研究》《中国之美:典籍》《中国通史》(明清卷)(合著)等著作。现兼《东亚观念史集刊》(台北)编委,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等学术职务。
推荐缘由
本文选自《战国策·秦策一》。春秋战国之时,礼崩乐坏,学不在官,民间出了一批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游走于诸侯之门获取财富和地位的自由士人。苏秦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苏秦初持连横之说游说秦惠王称霸,不想时机未到,不被人所用。这段文字将处于困境的士人的窘况描写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史记》说他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可见在当时这类自由士人还是新兴事物,在社会各阶层中尚未获得认同。直到苏秦发奋读书,为赵国丞相,联合各国合纵而抗秦,诸侯之国争相延揽之时,苏秦的成功达到了顶峰。他路过洛阳时,父母清宫除道,郊迎三十里,妻子侧目而视,嫂子蛇行匍匐,皆因其“位尊而多金”,与其失意之时判若天壤。苏秦发出了“人生在世,势位富厚,何可以忽乎哉”的感叹。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古代士人在权力面前翻云覆雨的命运,对我们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追求有深刻的警示作用。
经典原文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①,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②,负书担橐③,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④,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⑤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注释
①敝:破旧。
②羸縢履蹻:缠着裹腿,穿着草鞋。羸,同“缧”,缠束。縢,绑腿。蹻,草鞋。
③橐(tuó):背囊。
④下纴(rèn):走下织机,指迎接苏秦。
⑤箧(qiè):箱子。
译文
苏秦游说秦王的书信上呈十次而未被采纳,最后他的黑貂皮袍破了,百斤黄金花光了,用度匮乏,只得离秦归家。他绑着裹腿,穿着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愧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迎接他,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啊!”于是他连夜翻检书籍,把几十个书箱打开,找到姜太公《阴符》,伏案诵读,反复研习揣摩。有时读得昏昏欲睡,就用铁锥刺自己的大腿,以至血流到脚上,他说:“哪有游说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锦缎,并得到卿相之尊位的呢?”一年以后,他已经学成,便说道:“这次真可用所学的去游说当今的君主了。”
沙埋古篆折碑文,六国兴亡事系君。
今日凄凉无处说,乱山秋尽有寒云。
——(唐)贾岛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