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然:浅谈非遗课程下促进大班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 ——以《哇!我们的二十四节气》非遗课程为例

时间:2024-11-23 浏览:13

作者:徐然(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附设幼儿班)


幼儿主动学习是指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已经逐渐从注重教师的“教”,走向了注重幼儿的“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由此可见,幼儿通过与人、与材料的直接互动和感知,并能够将获得的知识主动内化形成经验的过程,就是主动学习的过程。

《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幼儿主动学习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主动学习能力的养成能够为进入小学,甚至是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都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同“在各类活动中,要把幼儿看作活动的主体,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并主动与同伴交往。”《哇!我们的二十四节气》非遗课程是指幼儿园将主题作为主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用游戏的精神和游戏的方式组织综合性的、一系列对幼儿身心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活动。《哇!我们的二十四节气》非遗课程强调幼儿的主动性、探索性,正是发展幼儿主动学习的最佳载体。

通过开展非遗课程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给予大班幼儿主动学习的空间,为他们主动学习创设条件和机会,使其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本园立足于园本课程,通过教师系统学习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形成了以《哇!我们的二十四节气》非遗课程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三方面策略。


图片
图片



以幼儿为本,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兴趣是主动学习的重要内因,它既能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又能推动幼儿的学习向纵深发展。在非遗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并抓住幼儿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同时结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设计活动,估计幼儿一同参与到非遗课程的设计中,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愿意并主动参与体验,并在不断探索发现中主动地学习。

 

在开展《哇!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冬至》的非遗课程中,教师通过在读书区投放绘本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了冬至习俗,引发了幼儿对冬至和过春节的强烈兴趣。在随后调查中国春节传统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非常积极的和家长一起搜集资料,了解游戏玩法。在了解到传统游戏中有猜灯谜、写福字、剪窗花等后,幼儿又萌发了想在幼儿园做这些游戏的念头。有的幼儿提议说“我们可以邀请农科附小的哥哥姐姐一起来做游戏,他们可以帮我们读谜面、教我们写福字、剪窗花。”于是幼儿开始了制作邀请卡、选择活动场地、协商活动时间、准备游戏材料、宣传活动内容等一系列活动。

 

通过教师前期投放绘本引发幼儿兴趣,到不断提出问题持续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原有经验、汇总了大家的想法,整个过程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品质与精神。活动中幼儿还了解到剪纸、书法也是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班级区域活动中开展了非遗课程的延伸活动。

 

图片
图片



精心布置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幼儿的主动学习需要在环境中进行,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的营造能够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发生,同时轻松、愉快的活动体验也能够延长幼儿主动学习的时间和效率。

 

1

活动形式注重游戏化和趣味性


精神环境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教师要理解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提出的奇怪问题,和做出的不解行为予以尊重,在非遗课程中幼儿与教师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幼儿,幼儿才能够感受到安全与鼓励,从而能够自由的、愉悦的参与到活动中。在教师与幼儿平等的环境下,才能够创设出更加富有游戏性和趣味性的活动。

在《哇!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霜降》非遗课程开展中,幼儿坐在农科小院儿里的石榴树下,观赏霜降时节叶落的自然现象,在幼儿与“秋天”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幼儿萌发了对树叶颜色变化的兴趣,想要和落叶一起游戏。孩子们开始自主自发的捡落叶、抛落叶、扔落叶,乐此不疲。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并帮助幼儿找来了彩虹伞,以支持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持续发生。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分为了秋风组和树叶组,彩虹伞成为孩子们制造风的道具。当“小树叶们”飘落到彩虹伞上,仰望湛蓝的天空,孩子们享受着秋季环境里舒适的感觉。幼儿纷纷说:“这个游戏太有意思了!”在熟悉游戏后,幼儿主动与教师讨论起想加入新的游戏元素的想法。有的幼儿说:“我们可以将秋天不同的树叶名称加入进去,小朋友还能领取自己的‘树叶名称’。”有的幼儿说:“徐老师,我们可以当大树来发口令,控制风速。”……幼儿积极表达着自己的想法,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正是因活动内容源于幼儿观察到的节气现象,幼儿亲身体验并感知到秋季的气候特点,从而教师巧妙的将活动内容赋予游戏化、增加了趣味性,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想法,大大提升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不仅让幼儿在秋季热爱运动,锻炼了体魄,还使幼儿在活动中愿意积极动脑思考,提升了幼儿创造力与主动学习的能力。


2

为幼儿提供真实、丰富、可操作的区域材料


物质环境主要是材料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通过主题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投放,使幼儿能够在情境中参与游戏,不断想象与创造。非遗课程的开展离不开区域活动的支持,教师应充分挖掘身边有效的教育资源,将区域活动内容与非遗课程内容有效整合,创设幼儿主动探索的空间,使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探索过程中大胆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发展。

升入大班后,我们将美工区的“扎染”与美食坊的“品茶养生”巧妙融合,幼儿可以在点餐时,品尝到当季节气的茶品。起初,幼儿是体验喝茶,随着幼儿对茶艺制作愈加浓厚,经过集体讨论后,教师提供了服装、茶叶、茶具、泡茶工具等等。有了丰富、真实、可实操的材料,激发了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兴趣。穿上幼儿扎染的古香古色服饰、戴上一条青花色的扎染头巾,小小茶艺师吸引来了不少品茶客人。随着节气的不断变更,幼儿不仅了解节气习俗,还主动查找当下节气适宜喝的茶叶。区域中的茶叶种类也随着孩子们了解节气知识的同时逐渐增多。当有小客人来品茶时,孩子们能够热情、主动的介绍茶饮菜单,并根据节气做出相应茶饮的推荐。

随着《哇!我们的二十四节气》非遗课程的不断开展,节气中的节日活动(中秋节、重阳节等)幼儿也逐渐熟知。教师根据中秋节投入不同颜色的面团、月饼模子、豆沙等食材,通过不断丰富区域活动材料,助力幼儿的主动学习。在制作月饼过程中,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增强,在之后的立冬节气、冬至节气中,孩子们查到有吃饺子、吃糖葫芦的食俗,主动向食堂的叔叔阿姨预订食材,领取到班级的区域中进行制作,并请食堂的叔叔阿姨进行后期加工,最后孩子们大方的将成品分享给园长、后勤老师、保安叔叔等默默为我们服务的人。

通过提供真实、丰富、可操作的区域材料,让幼儿真实的体验、积极的制作,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在体验与操作中习得节气知识,并将成果分享给身边爱我们的人。非遗课程的开展没有流于形式,而是让“二十四节气”真正走入幼儿的内心,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

图片
图片



明确角色定位,促进教师和家长不断认识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1

引导教师成为幼儿学习的观察者、引导者、鼓励者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非遗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追随或放任幼儿的兴趣,而是要分析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所包含的学习机会,激发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索与深入思考。教师应该以一种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态度进行适当指导,从而使自己能够融入幼儿中,来观察每一名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引导幼儿思考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幼儿活动中必要的支持(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满足幼儿在非遗课程中的需要,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主动学习。

 

在非遗课程中,当教师准备对幼儿的反应做出反馈时,必须明白这不是让幼儿简单地掌握某种事实或某种知识,而是支持和引导幼儿继续自主学习和探索。如在《哇!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非遗课程开展中,幼儿了解到白露食俗可以吃红薯,由此我们开展了“制作红薯干”的活动。幼儿查询红薯干晾晒方法,寻找工具,自主制作。经过几天的观察红薯干并没有达到幼儿的理想状态,“你们在家中吃到的红薯干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发出提问,“是长长的”、“是薄薄的”。幼儿意识到由于红薯切的太厚了所以没有变成干,立即进行了调整,并继续晾晒。过了几天,调整后的红薯条依旧没有变成干,孩子们有些沮丧,教师便提示到:“你们选择的晾晒地方有阳光,但下午户外活动时你们看到这里还有阳光吗?”孩子们意识到:晾晒红薯不是放在一个地方就可以,是需要在阳光的照射下晾晒成干的速度会更快些。经过教师的及时提示与鼓励,增强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幼儿不断调整与坚持下,美食坊的红薯干很受欢迎,孩子们也从中体验到劳动的成功。

 

教师的引导要把握时机,不要因幼儿的一时失败而急于求成。教师只要细心观察,把握有效的指导时机,一定会为幼儿在屡受挫折时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图片
图片


2

帮助家长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推动者

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非遗课程中也会成为幼儿有力的支持者。在《哇!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立冬》非遗课程中,班级开展了包饺子活动。首先,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包饺子前需要准备的工具和材料,有的工具和材料可以到食堂借用,但遇到“在包饺子过程中工具少、小朋友多”的问题,有的幼儿说出“老师,我可以从家中带擀面杖来。”随之就听到“徐老师,我也可以带擀面杖。”“老师,我可以带盖帘。”……晚间就看到班级微信群中有很多家长留言,可以带来擀面杖、盖帘、小勺子。家长的支持使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热情更加高涨,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

在寒假中,我们在线上开展了《哇!我们的二十四节气》非遗课程“迎立春,去咬春”的系列活动。教师从多角度、多形式、多内容的让幼儿在家中也能了解到立春节气知识。这时家长成为了活动的推动者:上大学的哥哥为弟弟讲述“立春”绘本故事;妈妈为幼儿播放班级群里的歌曲、故事,带领宝贝一起制作春饼;还有家中的爸爸为幼儿讲述“立春”古诗的含义,与幼儿共同作画……正是有了家长的参与,推动了节气非遗课程的开展,让幼儿了解到了节气特点、传统习俗,并在家中感受立春节气特有的节日氛围。家长朋友反馈到:在老师提供的资源和指导下,每日提供的节气活动内容十分吸引幼儿,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从而达到共育的合作目的。

家长积极参与到非遗课程中来,成为幼儿非遗课程中的好帮手,与教师形成了共同的教育合力。家长的支持与推动使幼儿表达与表现能力的提高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得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当然,对幼儿主动学习的培养还必须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还要将非遗课程中的策略迁移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如何在其他环节中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哇!我们的二十四节气》非遗课程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习得知识与技能,并且终身受益。接下来,教师会更加有意识的思考并循序渐进地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使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将中华非遗文化代代相传。


图片
图片


(本文刊于《敬德书院学刊》2022夏刊)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