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图说——诗花灿烂满敬德

时间:2019-05-16 浏览:1014


编者按

      在海淀北部的鹫峰南麓,林木葱茏,环境清幽。一座传统的四合院掩映其中,青瓦灰墙,绿棂红窗,寿石竹林,椿萱丁香,古典厚重的气息中又不失灵动雅致。2014年9月28日,海淀区委、区政府在此创办了海淀敬德书院。敬德书院以“进德为本,诚敬致用”为院训,继承传统书院“育人重品德、课程重思辨、学习重讨论、教授重义理、学术重并蓄”的治学思想,结合中小学实际需求,确立了自己的办院宗旨:秉承传统文化精髓,兼容古今治学之道,肩负人文教育使命,培育立身行道之人。书院先后延请30余位学界建树丰厚的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遍邀名家大师来此讲学论道。我们将以图说的形式,为您展现敬德书院的春花秋月,邀您一起守心灵一方平静,悟师道千古儒风。

培育立身行道之人



肩负人文教育使命



兼容古今治学之道



秉承中华文化精髓




书院春景


◆ ◆ ◆ ◆

紫   竹

◆ ◆ ◆ ◆








      紫竹原产中国,南北各地多有栽培,通常竿高4~8 米,幼竿绿色,密被细柔毛及白粉,箨环有毛,一年生以后的竿逐渐先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宜种植于庭院山石之间或书斋、厅堂、小径、池水旁,也可栽于盆中,置窗前、几上,别有一番情趣。

      紫竹在我国有长期的栽培历史。唐代诗人贯休的《赠景和尚院》中说:“貌古眉如雪,看经二十霜。寻常对诗客,只劝疗心疮。炭火邕湖滢,山晴紫竹凉……”



书院春景


◆ ◆ ◆ ◆

玉   簪

◆ ◆ ◆ ◆








      玉簪又名白萼、玉春棒、白鹤花、玉泡花、白鹤仙。顶生总状花序,着花9~15朵,花白色,筒状漏斗形,有芳香,花期7到9月。因其花苞质地娇莹如玉, 状似头簪而得名。

       我国很早就有玉簪的栽培历史。相传,唐代诗人贺知章,年逾86岁告老还乡。途中,孙女白萼被山匪抢走。老人伤痛不已,导致小腹胀痛,憋得疼痛难忍。一天,他正拿着老伴遗下的白玉簪伤心落泪,突然玉簪滑落。就在滑落的地方,长出一丛比手掌大的卵形叶片, 并开出一朵白色的簪形花。他就俯下身子,摘下花来吃了。想不到,他很快就腹胀全消,病去神清。于是,贺知章返身回去,连根刨出那丛玉簪形花,栽到庭院,把白花当成亲人,朝夕相伴,并起名叫玉簪花。

      到了元代,白朴在《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讲:“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征雁。御园中夏景初残:柳添黄,荷减翠,秋莲脱瓣。坐近幽兰,喷清香玉簪花绽。”

       宋代黄庭坚则作诗曰:“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宴罢瑶池阿母家,嫩琼飞上紫云车。”



书院春景


◆ ◆ ◆ ◆

碧    桃

◆ ◆ ◆ ◆








      焕章园北侧,四合院东面,植有碧桃十株。碧桃是李亚科,属植物桃的变种。观赏桃花类的半重瓣及重瓣品种,统称为碧桃。碧桃花朵丰腴,色彩鲜艳丰富,花型多,常见的品种有红花绿叶碧桃、红花红叶碧桃,白红双色洒金碧桃等多个变种。

      唐代诗人高蟾的《上高侍郎》中这样描述碧桃: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北宋秦观则写词《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洄,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书院春景


◆ ◆ ◆ ◆

◆ ◆ ◆ ◆








       焕章园北侧植有杏树十株。每逢杏花开时,只见满树云霞,煞是可爱。杏属被子植物门,木兰花纲, 蔷薇目,蔷薇科,落叶乔木。三四月展叶前开放,花形与桃花和梅花相仿。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时纯红色,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花落时变成纯白色。

       杏花的栽培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685年, 《管子》一书中就记载道:“五沃之土,其木宜杏。” 中国古农书《大戴礼记·夏小正》中也谈到:“正月, 梅、杏、囿、桃则华”,“四月,囿有见杏”。可见, “落梅香断无消息,一树春风属杏花。”红梅落尽,春色正浓,这时候,杏花盛开了。粉白色花瓣配上鲜绿新芽,美观又精致,杏花开时似乎告诉人们,年节已过应开始农耕季节。故而,历代咏杏花的诗词极多。如唐代白居易的《游赵村杏花》:“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又如宋代梅尧臣的《初见杏花》:“不待春风遍,烟林独早开。浅红欺醉粉,肯信有将梅。”

       此外,与杏相关的典故也各有意蕴,如杏林、杏坛、杏苑等。据《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吴国人“董奉隐居庐山,日为人治病,不取钱,凡来乞医而治愈者,重症令植杏五株,轻者植杏一株,数年计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自号“董仙杏林”。董奉每年用杏子换谷3万余斗,“赈救贫乏,供给旅行不逮者”。从此以后,“杏林”也便成为中医的代名词。《庄子》中有一则寓言,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

       值得后人注意的是,杏还与古代的科考密切相关。众所周知,自唐中宗开始,新科进士放榜后由朝庭组织一场庆祝宴会,地点设在长安广植杏树的曲江公园。又因为时值每年三月的春花烂漫之时,此宴又名“杏园宴”。宴会开始前,在新科进士中选年少俊美者乘马采花,以助喜庆,遂称为“探花郎”。南床以后,“探花”特指为殿试第三名。后来杏苑(杏树园林)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杏林得意”指的就是进士及第的意思。同时,杏花开于三月,报春极早, 其时也是各地举子赴京会试之时,故而杏花又有“及第花”的美誉。因此,古时的文人学子将杏花视为吉祥的花木,予以特别的偏爱。



供稿 | 敬    德

责编 | 诚    敬

美编 | 听    风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