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游学课程介绍

时间:2017-12-11 浏览:24

 沿着悠长的北清路,最终到达京西鹫峰之麓、妙峰古香道起点之侧的北安河村,再向西山脚下探寻——环谷园路8号,那是一座仿佛隔离了尘世的古宅小院。这所院落便是今天的敬德书院。书院的历史要追溯到140多年前。

 

 清光绪年间(1870年前后),在环谷园西坡平台地,光绪皇帝生父醇贤亲王奕譞府上总管范荣昌(范长喜),在修建七王坟的同时,在这里为自己修建了宅院,宅院分东西三个院落,在院内及周围广种“暴马丁香”,当时称为“丁香院”。丁香院以它豪华的规模、众多的丁香、古槐和翠柏,闻名京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在北京有一个法国精英团体,他们经常活跃在西山一带。这批法国人与曾经留学法国的民国名人一起做了许多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无疑是其中最为绚丽的篇章,这一运动的发起人和推动者是中国教育巨擘李石曾先生。李石曾,祖籍河北高阳,出身显赫的仕宦世家,他本名煜瀛,石曾是其字,他的父亲就是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各部尚书而至太子太傅、军机大臣、大学士的晚清重臣李鸿藻。1924年5月,李石曾经多方筹资购置,修缮了丁香院,以丁香院为中心建设了中法大学附中。由于中法大学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留学一应俱全,温泉一带的乡村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1923年建校到1938年15年间,该校共有23名毕业生大学毕业后留学法国,其中8人获得博士学位。在1920年至1950年的30年里,北京中法大学共有569名学生毕业,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2014年9月28日,敬德书院在中法大学附中旧址上正式落成。作为在丁香院基础上修复起来的一套传统中式建筑院落,整个书院布局严谨,院中套院,石阶拱门,正堂厢房,古松参天、花木满院。在西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及自然风光中,敬德书院是潜心传统文化的理想场所。在借鉴古代书院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敬德书院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一所学术交流、思想研讨、传统文化熏陶和提升干部教师修养的综合性的文化教育基地。


 作为秉承传统书院精神建立的现代教育书院,敬德书院主要服务海淀教育,开展以互动、研讨、小型培训为主要形式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书院办学宗旨是:秉承中华文化精髓,兼容古今治学之道,肩负人文教育使命,培育立身行道之人。书院教育主旨是:承袭传统教育文脉,赋予新的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敬德书院人将谨守院训:进德为本,诚敬致用。尽我们的绵薄之力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