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图说——笠僧堂相关人物之三位法国友人

时间:2019-04-16 浏览:1358


编者按

      在海淀北部的鹫峰南麓,林木葱茏,环境清幽。一座传统的四合院掩映其中,青瓦灰墙,绿棂红窗,寿石竹林,椿萱丁香,古典厚重的气息中又不失灵动雅致。2014年9月28日,海淀区委、区政府在此创办了海淀敬德书院。敬德书院以“进德为本,诚敬致用”为院训,继承传统书院“育人重品德、课程重思辨、学习重讨论、教授重义理、学术重并蓄”的治学思想,结合中小学实际需求,确立了自己的办院宗旨:秉承传统文化精髓,兼容古今治学之道,肩负人文教育使命,培育立身行道之人。书院先后延请30余位学界建树丰厚的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遍邀名家大师来此讲学论道。我们将以图说的形式,为您展现敬德书院的春花秋月,邀您一起守心灵一方平静,悟师道千古儒风。

培育立身行道之人



肩负人文教育使命



兼容古今治学之道



秉承中华文化精髓



敬德书院笠僧堂


◆ ◆ ◆ ◆

贝熙业

◆ ◆ ◆ ◆







      贝熙业(1870—1960),法国博尔都大学医学博士,是一位在抗战期间无私地援助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式的医生,擅长普通医学及普通外科。他于民国初年来华,曾任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医官、法国医院大夫。1920年中法大学成立,贝熙业任该校董事、教授兼校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贝熙业立即挺身而出,代表外国驻京医官致函中国红十字会,愿意为红十字会服务,支援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1943年8月7日,共产党地下交通员黄浩逃脱日本宪兵的追捕,从城里辗转到了贝家花园,在贝大夫的帮助下奔赴了延安抗日根据地。另外还有不少爱国青年学生,出北平城到贝家花园,翻越妙峰山,奔赴了平西抗日根据地。

      他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多年,于1954年离开北京回法国。在此期间,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中国的抗日运送战地急需的药品;掩护爱国青年学生、共产党干部、国际友人奔向革命根据地;为抗战勇士和平民百姓分文不取地医治伤病。他做好事无数,却从不声张,不求名利。


贝家花园

贝家花园碉楼,曾经的行医之处


◆ ◆ ◆ ◆

铎尔孟

◆ ◆ ◆ ◆







      铎尔孟是贝熙业密友。他曾担任载沣亲王府法语教师、北洋政府外交顾问、国民政府总统府顾问,也是中法大学创办人之一,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法国汉学家,翻译过大量的中国典籍和戏剧。他在北京居住生活长达 48 年,家在朝阳门内大街新鲜胡同,经常活跃于京城和西山之间。1954 年,铎尔孟返回法国,1965 年去世。曹雪芹在西山用其人生最后的十年写出字字泣血的《红楼梦》,而整整两百年后,铎尔孟亦用他生命最后的十年痴迷地校审他的弟子李治华所译的《红楼梦》,尤其是诗词部分,按照原意用法文古体诗重新创作,让法国读者能够更深地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 这部译作同样耗尽了铎尔孟的心血,翻译工作未完他就溘然而逝。法文版《红楼梦》在他去世后出版,在法国引起轰动而反复再版。“十年辛苦不寻常”,道尽了曹雪芹和铎尔孟两人为《红楼梦》呕心沥血的人生历程,也为世间留下了一段“双梦奇缘”的佳话。

贝熙业一家与老友铎尔孟在法国华幽梦最后聚会




◆ ◆ ◆ ◆

圣琼·佩斯

◆ ◆ ◆ ◆







       圣琼·佩斯是贝熙业好友,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长篇杰作《远征》就是他在北京西郊的一座道观中完成的。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也非常欣赏圣琼·佩斯的一句话:“如果没有到过远东,就不能称之为受过完整的人类文明的熏陶。”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将此作为课题组织力量考察调研 , 经张文大等学者长期实地踏查访问,2006 年最终得以确定 :这座道观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管家岭村西北的一片林木葱郁的山岗之上,名为桃峪观。

圣琼·佩斯(左三)与中国外交官员在一起

曾经的道观已成为一片废墟


供稿 | 敬    德

责编 | 诚    敬

美编 | 听    风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