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读好书的读书人

时间:2020-01-07 浏览:289

当下,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追求生命质量的提升。但生活的幸福、生命的质量不取决于物欲的满足,而在于精神层次的提升,在于那颗心是否安稳的跳动。

不知心归何处的人们即使再怎么增加收入,再怎么满足其获得感,到头来不仅不能让他幸福,而且还是他不幸福的根源。因为人们的幸福,不在物质层次。

做好读好书的读书人

读书,对于丰富精神、陶冶性情、完善人格,其用甚大。若能于浮躁的时代中静下心来,去品读一本书,很可能真的会感受到幸福。然而读书也会有误区,叔本华说:“劣书读得再少也嫌太多,好书读得再多也嫌太少。”这一点读书人要特别注意,读书,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好读书、读好书,简言之:好读好书。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读书要花时间,而生命由时间组成。因此,珍惜生命中宝贵的读书时间,读最能配得上你生命的书。

读什么?读经典!读经典是读书的核心,此谓好读好书。坚持读经典,你才会成为有境界、有情怀、有底蕴、有品位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好读好书,求其放心

读书之终极目的即是明理践性、成就圣贤人格。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可见读书,读好书,可求放心。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治学名言便是“立学以读书为本”,苏东坡亦言“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读书的终极目的在于修身、在于提高修为。古今学者“立学”“立言”者,无不坚守以读书为本。读书,读好书,好读好书,求其放心而已矣。

读好书有道,契入是关键

敬德书院成立伊始,便与中华书局合作创办中华·敬德读书会,持续组织海淀中小学教师系统研读《四书》至今已历时五年,海淀区近500余名教师参与其中,通过系统研读理解和把握儒家经典要义,厘清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脉络,更重要的是在经典的引领下自身品格修养得以不断提升。

作为读书会班主任的我,自2017年便与读书会同行、与经典同行。一路走来,与经典为朋、好书为友。确有渐入佳境之感……

为了引导读书会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经典,也为让自己真正走入经典的世界,工作中进行了诵读经典、句读训练、经典抄写等方式方法的探索,逐步形成和建立了一整套读书会经典研读的操作方式和流程,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标准,包括读书会管理制度、学习与作业要求、课堂学习规程、经典研读方法、教师研读支持机制、教学资源整理规范、成果梳理流程等。

读书会的成员是海淀区中小学教师,教师的身份使中华·敬德读书会有别于普通读书会,具有非常鲜明的行业特点,作为读书会的班主任,一名普通的读书人必须结合学校工作节奏、教师工作具体需求加以组织、协调和支持。为了更好地为教师提供学习支持,我在工作中尝试建立并逐步完善课程学习支持系统,努力做到课前提示、课中保障、课后支持。课前支持包括课程学习纲要的提供,当周学习内容与要求提示;课后支持机制则为学员提供课程实况录音和专家讲义资料,通过线上的资源供给为学员提供支持服务。

学习支持系统的建立即是对教师的支持,也是对自己阅读理解经典的有力鞭策。学习支持系统的核心是建立学术资源、学习成果收集、整理、存储、发布机制。三年来,通过不懈努力读书会逐步形成了包括课程教学录音、专家讲义文稿库和课程文集在内的丰富的支持资源,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过程同时也成为自身成长、完善的生命记录。

通过外在机制保障经典阅读固然重要,而且必要。但再严密的制度、再全面的支持皆读书之外因,没有读书人内因的执守便皆为虚务,所谓执守即契入。

阅好书、读经典其实自有门道,然契入是关键。契入之后再读,那是另一种境界,出乎于口,入乎于耳,存乎于心,便现智慧,一句便受用无穷。

你契入经典,经典亦契入你的生命。因为与经典相应,你的神情、气质、心境已经完全不同,你会用全新的眼光来解读这个世界——世界没有变——你变了。

契入得法,方可入其道。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做到契入经典并不容易,必得其法,方可入其道。

首先,读经典必须要把握的中心问题就是:“懂得吃紧为人。即是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我们读书不是学一种理论、学一点知识,更不是学了以后去教给别人。而是通过读书学做人的道理,扣紧 “吃紧为人”是读书最根本的精神。经典读了多少,背了多少,几万字,十几万字……这些都不是读经典的标准。我们自己读也好,我们教孩子们读也好,一个标准就是:读了以后有没有改变,在做人上有没有改变,如果没有改变那就是没有读、白读。

深入领悟经典义理及其发展,还必须注意读注。“中国文化学术的传承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对经典的注释。通过注释同时也对经典义理做出自己的阐述,实现文化学术创新性的发展。要深入领悟经典义理及其发展,也必须注意读注。”有鉴于此,读注、再读注、对比读注、反复读注成为了自己读书的基本行为方式,从初期的缓慢枯燥,逐渐乐此不疲,其中滋味自知。

工作中,我利用一切机会与老师们交流切磋,积极引导并提倡老师们将读书、学习与自主思考相融通,根据自己的学习进程和着眼点在深入读注的基础上对经典原文进行自注,以体悟义理精髓,涵养君子人格。

读书人不仅要阅读经典原文,更要有意识地建立经典与日用常行的联系,在行中体悟经典的精神脉络与思想本质。中华·敬德读书会经过五年的努力形成了“自主初读、学者导读、深入复读、自注品读、常行践履”循环往复、学思共进、知行合一的五步读书法。实践证明此读书法可以成为学校独立开展读书活动,增强教师阅读能力、丰富人文修养,完善道德人格的有效路径。

读书人,依“法”读书固然重要,在推动读书会发展的进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法”后的深刻思想与信念其实更为重要。没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发现、理解必然会陷入“读书陷阱”,学人不可不慎。

首先,治学修身以读书为本,立志为要,择善固执。学者当树立坚定向上的志向,继而居敬持志。博学而志不笃,必大而无成。其次,治学修身需博精结合,厚积薄发。博学而不乱,深思而不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第三治学修身当虚心涵泳,不注成见。以虚心的态度去体会圣贤的用心和寓意。第四治学修身宜循序渐进,着紧用力。熟读精思,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第五治学修身需求心知意,切己体察。深入钻研领会书中的意味,必须注意字里行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学行结合,于修养行止上做“工夫”,最后融会贯通,知心性之本。凡此五者,实契入之妙道心法。

欲成为一个有境界、有情怀、有底蕴、有品位的人,一个幸福的人,就从做好读好书的读书人开始吧!


敬德书院 高峰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