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教师要读经典、希圣贤、敬文化

时间:2019-03-28 浏览:27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国教育大会9 月10 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全国教育大会上还强调: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关注。

640.webp (3).jpg

       敬德书院自2014 年9 月28 日成立以来,在领导的带领和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下, 书院人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通过课程培训、会讲交流、研修体验等形式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师德修养提升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数以百计的教师经过书院的学习、深造走向生机勃勃的校园,成为海淀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干中坚力量。一路走来,成绩斐然。

       本学期,读书会将根据书院的工作计划继续开展四书研读,在专家的引领下以专题研读的形式系统学习《孟子》。通过原典阅读促进学员领悟经典内涵,提升思想境界,完善人格修养,改进工作实践,创造美好生活。在此,针对经典阅读提出三点建议,以彼此勉励:

教师要阅读经典,扣紧“吃紧为人”

       作为教师必须读书,特别要重视读经典。通过经典的阅读、学习与思考牢固树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思想观念。读经典必须要把握的中心问题就是:钱穆先生所言“懂得“吃紧为人”。即是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我们读书不是学一种理论、学一点知识,更不是学了以后去教给别人。而是通过读书学做人的道理,扣紧 “吃紧为人”是读书最根本的精神。

       北宋大儒程颐有言:“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我们要认识到:经典读了多少,背了多少,几万字,十几万字……这些都不是读经典的标准。我们自己读也好,我们教孩子们读也好, 一个标准就是:读了以后有没有改变,在做人上有没有改变,如果没有改变那就是没有读,白读了。

       读书首先考虑的不是怎么去教,而是自己怎么来做,要明确这一点。只有自己知道怎么做,自己在怎么做人的问题上有改变,有提高,才会懂得该怎么去教。这一点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极为重要。明确了这一点,才能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教师要希圣希贤,践履“知行合一”

       教师对社会发展与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礼记·学记》里面一开始就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建设国家,管理民众,教育是第一位的。而教育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是具有深厚师德修养的教师群体。我们常说“天地君亲师”, 这个师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的教师,更是指心灵根源的精神导师。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对个人来讲是立德树人,对整个社会来讲是化民成俗。所以一个人的德行,修养和人格提升跟教师分不开。社会的风气习俗的形成也跟教师分不开。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向圣贤学习,诚敬笃志,希贤希圣,让自己有更高的理想、信念与追求, 如此才能肩负为师者的责任与使命。

       南宋著名儒者张栻有言“传道而济斯民”。这句话提示我们的教师“既要求学, 更要求道”,然而无论求学、传道,还是济世、安民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和书本,更要付诸生动的社会实践,体现在平凡的日用常行之中。阳明先生有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

 640.webp (7).jpg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如果自己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何以为师”! 所以希望我们的每一名老师都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 上下功夫,“砥砺涵养尊德性,琢磨切磋道问学”。

教师要敬畏文化,力求“融会贯通”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就是立志于追求为人之道, 即确立为人的目标、道路,解决人生方向和价值观的问题。据于德,是说志于道的追求, 必须落实于日常行为。惟有自己把握了,才能够据之以指导言行;才能使自己走到当行的大道上。依于仁。一切言行举止皆不违背仁。游于艺同样是做人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所谓“皆至理所寓,而日用而不可阙者也”。游憩于艺,可以涵养性情, 潜移默化,以至“不自知其人于圣贤之域矣”。道、德、仁、艺四者必须融会贯通,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以道传术,方可久远”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自觉远离那些庸俗的东西”。教师要培育良好的生活情趣,优雅的文化志趣,使心灵之泉充溢丰盈,使气度格局宏大寥廓。敬畏世代相传的文化,努力融会贯通,体悟其所蕴藏的伟大的人文精神。并自觉将文化的传承融入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丰富学校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自觉, 形成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中国自信,无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或是制度自信, 最根本是文化自信。教师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努力展现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最后,希望全体学员,潜心向学,严格遵守书院学规,在专家的引领下,学有所成, 学有所获,成人成己。祝愿敬德书院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建设,为提升海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出新的贡献,取得更大的成绩。让我们的努力与实践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编者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