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终身慕父母”之我见

时间:2019-05-16 浏览:389

       读《孟子万章》,看到“大孝终身慕父母”一则,感触颇多。

       孟子言必称尧舜,而说起孝道,舜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大孝子。弟子规有云“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句话最好的佐证,莫过于舜的故事,众所周知,舜在家里有多么不受待见,他修谷仓,他爸撤梯子,放火烧,他去挖井,他爸毫不留情地活埋他,可是死里逃生的舜还是一如既往地孝顺父母,爱护弟弟。我就在想,这圣人当得也太不容易了,怎么才能有这样大的肚量?直到看到“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我才心中一动,看见点儿亮光。

        万章问孟子,舜为何号泣于旻天,孟子说是因为舜心中有委屈,他已经做的够多够好了,可是还是不得父母的欢心,所以怨,而怨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对父母有思恋,是为慕。这种感情是如此的真实,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真正能伤害你的其实只有那么几个你最在乎的人,是至亲,是挚友,所谓“关心则乱”,而这份关心,还是你自己对情绪的控制,归根结底,能让你不幸福的,只有你自己。舜作为圣人,他也逃不过,跳不脱,他也做不到把控自己的情绪,做不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倘若他真能践行“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那我就会怀疑他心中对父母的爱是真实存在的吗?因为只有不爱,才不会被伤害啊。所以,舜能“怨”,是因为他真心“慕”,在这里,我才看见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舜。他没有那么高高在上,他不是那么的宽宏大量,他宽容了伤害他的亲人,却没有放过自己的心,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因慕而生的怨,这才是真实的状态。而这份爱,来自血缘。

        于是,我又产生了一个问题,舜对于他的后母是一种什么情感呢?没有血缘只有名义上的关系,是不是也必须孝呢?即如果这份孝仅仅出自于道义,出自于责任,那其实是一种伪装的孝,就好像二十四孝图里的“芦衣顺母”,春秋时,鲁国的周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我觉得也不能从闵损孝顺后母的角度来解释,充其量是闵损害怕因为自己的同父异母兄弟遭罪从而让父亲不忍难过才做出的“芦衣顺母”的孝行,孝顺的还是有着血缘关系的父亲,而非虐待自己的后母。于是,我认为,舜对于他的后母的孝,也是看在父亲和兄弟的面子上,看在血缘的面子上,而他和这个女人之间,是谈不上孝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儒家所说的孝,看上去是礼教,是宗族,是尊卑有别,长幼分明,而根本之处,还是血亲传承,还是有着情感诉求的,圣人首先是人,他吃五谷杂粮,他有七情六欲,他也应该爱憎分明,他也必须行有准绳。如果这样想,那么所谓的封建孝道似乎也就不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么反动了。

       接下来,孟子铺排着陈述舜的种种既得利益,正反对比着圣人和凡人的最终追求,我们清晰地看到,“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舜就是这样的不同于凡人,他的最高追求不是我们俗世中人所希求的一切,而是每个人孩提时就能享受的父母之爱。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舜有童年阴影,他一直得不到父母之爱,所以他把这份爱看得过重。诚然,也有几分道理,毕竟现在很多不孝子都是父母溺爱的结果,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俗语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正好佐证了舜的“童年阴影论”。可是如果舜的童年也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呢?他是不是就不会“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了呢?我们不会这样想,孟子当然更不会这样想。也有人说,那是因为世人追求的一切他都已经有了,所以他才会如此看重父母。好像也是,所谓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很多人在没有完成物质积累之前是不会想到精神追求的。可是当舜一无所有的时候,他是不是就具备了“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的心态呢?我们不会这样想,孟子当然更不会这样想。也就是说,孟子所谓的“大孝终身慕父母”是一种无先决条件的孝,是一种发乎本心的孝,是一种四端皆备的孝。孝,就要出于本心,出于爱。

       而什么是爱,又是一个深奥的话题。有两句对什么是爱的阐释,深得我心,第一,爱,就是害怕失去;第二,爱,就是无论你做错了什么,我都原谅你。舜就是因为害怕失去父亲,所以无论他做错了什么,都会去原谅。所以说,这再一次证明了,舜的孝,来自于爱。而这种爱,却是以舜为出发点的,对于被爱的那个人,是不是只要被爱了就一定要回馈相应的爱呢?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有多少求不得,爱别离,如果真得有你爱的人都爱你,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有人感觉到幸福了,因为所有的幸福都以世间实际上有那么多不幸存在为前提的。

       有一句话说的好,没有用你的方式爱你,并不代表不爱你,但是有一句话说得也不差,那就是,没有用我的方式来爱我,对我来说,就等于不爱我。所以,我们就要考虑一下了,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才是父母能够感受到的呢?诚然,这又是一个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般的问题。可是,孟子却给出了答案,他说“大孝终身慕父母”。我们要眷恋着父母,像孩童时候一样,保持他们的强势,尤其是在他们真正衰老了以后,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有用,是多么的重要,哪怕这是一个谎言,也是美丽的谎言,哪怕你说这是一种欺骗,也是善意的欺骗,那份用心良苦,父母感受得到。于是,老莱娱亲也没有那么令人憎恶了,你看着难过的东西,可能在老莱的父母眼中真得是一件让他们开心的事情呢。因为,他们的儿子“终身慕父母”。

       当然,换个角度来说,我们也不能把这种“慕”仅仅理解为依恋,还应该有让父母欣慰的意思,即父母“慕”。所谓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谓的“父母唯其疾之忧”,都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像小时候一样爱他们,但是我们也必须让他们看见我们的成长,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我们能在世间立足,让他们放心,就是对他们的大孝。

       不知道我是不是和孟圣人有一点点心有灵犀之处,不知道他所谓的“大孝终身慕父母”是否有我所理解的这个层面的东西在。但是没有关系,这是我自己读经典想到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才疏学浅,读得不深;文墨不通,写得不透;但是确凿原创,发乎真心,不妥之处,姑且跳过,希望得到方家的指教,不胜感激。



理工附中南校区 陈 宁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