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时代与思想

时间:2019-01-17 浏览:365

        非常有幸参与到本次《孟子》读书班的学习过程中来。在十次的课程当中,吴国武教授、常森教授等,为我们按照《孟子》的章节,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教授了一堂堂精彩的课程,我从中可谓获益匪浅。作为历史教师,我除了从课程当中对《孟子》的文本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外,也对《孟子》的产生时代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在这里对自己的所思所想加以归纳总结,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无论是中国古代史家,还是中国近世史家,抑或是国外中国史研究者,均将其视为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革期:北宋史家司马光以“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端,认为战国时中国的政治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 1949 年后关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郭沫若主张的“战国封建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重点内容;而日本史学大家宫崎市定,也将战国视为中国由“都市国家”转变为“领土国家”的重要历史时期。虽然关注的角度不尽相同,但“战国”的变革性质却是各方史家的共识。

         诞生于此一时期的《孟子》,带有极其深刻的时代特征。其一,《孟子》的语言带有极强的辩论色彩,这与战国时代各种思想的迸发有着密切关系。吴国武教授与孟森教授不止一次强调,《孟子》的语言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在类似抗日战争等国家危难关头  ,往往为中国人所热衷,这正是说明《孟子》有着极强的“战斗性”。对比春秋时期孔子《论语》,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这一论断。

IMG_5493.jpg

       春秋时期,百家思想尚未形成,孔子更多是在教导学生怎样做;而战国时期,孟子直陈因“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孔子之道”不着,他才不得不“好辩”。其二,《孟子》在论述主张时,往往以能实现国家富强为重要依据。仍然是与《论语》相对比,孔子在教导自己的学生时,少有直言某种学问的“有用性”,更多是单纯认为“应为”罢了。但在孟子周游列国过程中,往往以能使民来归,能“王天下”为“诱惑”,对所遇君主进行说服。这也正是由于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斗争异常激化,“有用之学”成为政治家的追求。

        那么孟子想要自己的学问为君主采用,不能单单只说“应该怎样做”,而更应说明这样做会有什么效果。其三,孟子思想的形成,需要时代的积累。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有着非常富有创建的拓展。常森教授在讲解过程中,经常强调孟子对子思思想的继承、与庄子思想的印证。也即是说,孟子富有创建的思想非空穴来风,它们既是儒家思想发展的结果,也是与同时代思想家碰撞交融而出的结晶。也只有当某种思想经历了若干时间的积累之后,才能形成《孟子》当中相当有系统的思考。很难想象在儒家思想诞生之初便会有“四端”之说。

         概而言之:孟子的“好辩”之风因时代而生;孟子的论述应时代之需;孟子思想体系是时代之积累……基于此种的论点尚可总结多种。所以,我们可以认定,孟子的思想是战国时代特征的反映,而这也正印证了思想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命题:任何思想都是一定时代的反映。

         有了这样的认识,对于我们当代人来理解《孟子》一书,将会有很大助益。当我们将孟子置于战争不断的战国来审视其思想,会感受到他所主张的“仁政”是多么可贵,却又充满理想主义;同时考虑到孟子所处时代,我们也会对孟子的论证方法有理解上的认知。我们不能用今天西式的缜密逻辑推理,来要求当时人的论证过程,更不能以论证不严谨来否定古人的主张,因为那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的思考模式罢了。

        然而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有人会说:既然孟子的学说是战国时代的产物,我们今天来阅读《孟子》、学习孟子的思想,又有何用呢?

        这样的想法无疑是忽视了思想与时代的互动性的表现。我们现今所认识的孟子,或者说对孟子思想的解读,并非完全是战国时代的产物,是经过后世,尤其是宋代朱熹等人发挥过后的结果。宋代相较于战国,与我们当今社会有着很强的联系性,如美国汉学家刘子健便在《中国转向内在》一书中,认为当代中国的精神面貌是宋代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究其本质,那是因为孟子思考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该如何组织、人的本质等接近哲学上所谓“终极思考”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论在任何时代,在任何地域,都是人们思考的重点,是历代最杰出的思想家热衷发挥的领域。所以孟子等人的思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历久弥新,不断被人结合时代特点赋予新的解读与借鉴。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今天学习孟子的出发点。

IMG_5478.jpg

        当然,考虑学习《孟子》有用性本身,便已经是非常功利化的表现。作为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文本,其强大生命力本身,已经说明了《孟子》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而对经典的研读真的需要理由吗?我想,一个真正乐于学习的人,去阅读《红楼梦》并不是为何学习曹雪芹的写作手法才去阅读,而更多是因为《红楼梦》是一部好的作品,是经典,所以去阅读。那么同样的道理,《孟子》毫无疑问是好的作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经典,我们当代人去阅读,去学习,或许并不需要考虑太多功利化的需求。对于这样的文本来说,无用之用已是最大之用!

         以上是我研读《孟子》过程中不甚成熟的想法,现在写下以期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与交流。


作者:张 轲   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