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会讲的新时代诠释

时间:2016-04-23 浏览:592

       2015年10月10日,敬德书院与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等联合举办“中国教师·敬德会讲”,来自全国各地近80位教育界代表齐聚敬德书院。

 

        会讲萌芽于先秦的自由辩论。直到宋代,会讲才成为书院常设的教学研讨形式,并一直沿用到明清,是我国传统书院的基本活动方式之一。在王阳明之后,会讲逐步形成完善的制度。书院的会讲通常都具有明确的宗旨、详细的规约、规定的日期、严密的组织、隆重的仪式、专门的经费开支以及固定的会期和程序。于是,会讲制度从书院的一种教学形式,发展为社会的学术聚会,很多当世名流及一般民众也可以参加或旁听。这使会讲承担起了部分社会教育功能,成为地区学术活动的中心。这意味着,会讲不仅扩大了书院的教学范围,而且加深了书院的社会影响,提高了书院的社会地位。


        古代会讲,鼓励不同学派共同讲学、平等论学,以探究一个学派精义之处或辨析不同学派主张之异同。通过平等讨论、辨析异同,使学术研究与教学活动充分结合起来。敬德书院是现代书院,必将要继承传统书院延请多方学者进行会讲这一传统,需要广聚人才、汇集声音,对教育领域深层次理论和思想问题深入探讨,对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实际上,会讲也是敬德书院主要课程之一。敬德书院以“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课程板块,精心设计研修、读经、学术和会讲等四类课程体系,逐步探索了书院传统与当代课程相结合的最佳途径。敬德书院开设的礼乐文化、《诗经》欣赏与导读、诗词欣赏与创作、书法鉴赏与创作、《论语》《孟子》读书会等课程,都在海淀区中小学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于提升干部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为了追求和建设高品质的书院课程,敬德书院以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传统书院的精神为指引,联合周边高校,进一步发挥书院在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播方面的作用。在刚刚过去的9月28日,敬德书院与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党校等五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敬德书院成为与五所单位共建、共办的研究基地、实践基地或培训基地。


       在此形势下,“中国教师·敬德会讲”在敬德书院的落地可谓水到渠成。本年度会讲主题以“教师发展”为核心,坚持每月一次会讲,连续设计了“仁爱之师与师德建设”、“教师信仰与教育希望”、“教育变革与教师发展”等三个会讲主题。本次会讲围绕师德建设,就“仁爱之师练就与培育”进行深入讨论,这是对自去年习总书记在北师大提出“四有教师”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解读。至圣先师孔老先生创立了儒学,主张仁爱。仁是儒学五常“仁义礼智信”的首位,人与人之间需要有仁爱之心,对教师而言,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更为重要,这甚至是教师职业最根本的要求,可以这样说没有仁爱之心、没有“温良恭俭让”的品质的人,学历再高、知识再多也不适合当中小学教师,仁爱是中小学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特点,也是师德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但是,在现代社会里,没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却大有人在,违背师德信念的事件屡屡发生,这正是“中国教师·敬德会讲”首次举办的现实意义所在。

 

        为了有效打造思想激荡、理念碰撞、观点激辩的教育平台,会讲邀请顾明远和楼宇烈两位先生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顾先生亲自出任本年度的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这本身就是对会讲活动的最大支持。在顾先生、楼先生的大力感召下,成立了由谢维和教授、钟秉林教授、裴娣娜教授、尹后庆主任等35位学者教授组成的强大学术委员会,这在国内的各种论坛中都是非常少见的。相信“中国教师·敬德会讲 ”在各位教授学者大力参与和支持下,一定能够越办越好,成为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在教育问题日益被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今天,古代书院注重学术交流、提倡探讨论辩的会讲制度,无疑更适合小众、高端的教育平台来操作、推行。在教育理念传播的快餐时代,会讲无疑更有助于人们沉淀下来,用心论道。

期待“中国教师·敬德会讲”再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奉上思想盛宴。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