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书院要蕴育探索勇气——傅首清

时间:2016-04-23 浏览:620

       北宋王安石曾在《游褒禅山记》中感叹:“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们地处西山,风景秀丽,然而也是路途遥远、人迹罕至。大家能够在今天共聚于此,相信都是走在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之路上的“有志者”。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两千年前,孔子创办私学;两千多年后,中国教育秉承孔子教育的基本精神及办学模式。书院是中国式教育最合适的场所,

书院教育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传承、传播的最佳形式。书院,不仅是中国读书人最向往的求学之地;在书院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中国老师最心仪的生活方式。


        敬德书院以优秀学者为核心,凝聚国内外社会各界国学同道,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主题会讲、公益讲座、国学师资培训、经典教育普及、文化传播及学术出版等途径,让传统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化人心、接地气。

 

        可以说,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敬德书院是在没有任何先例可以模仿、没有任何经验可以遵循的条件下奋力探索而成的。其中,有人说我们是复古,有人说我们是沽名钓誉,还有人说办书院已经过时了,是落后的东西……我们扪心自问,如果教育不能传承中国文化,民族的根与魂由谁来承袭?而纵观历史,书院作为中国古老的、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革新一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书院发扬光大了传统书院的读书、讲书、藏书、著书等功能。尽管创办之路困难重重,但海淀总算迈开了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我们期望依托海淀的区位优势,整合高校、社会、民间各种国学资源,彼此砥砺,相互扶持,建立一个立足海淀、辐射北京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国学教育共同体。如果今后能够融入海淀大西山传统文化建设的大潮之中,与海淀北部地区的“红、兰、法”文化建设想融通,教育书院发展将会另有一番天地。经历一年多岁月磨砺、风声雨声,我们依然是激情澎湃、信心满满,坚持走现代书院兴办之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实现“中国教育梦”贡献一份智慧与力量!

摘自在敬德书院成立周年暨秋季论坛上的讲话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