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丨丨海淀红英小学礼乐教育的思与行

时间:2020-06-08 浏览:1714

阅读分享

分享

是一种动力

是一种关爱

是一种美德

欢迎将本文分享给

教师  


    作者:陈淑兰(北京市海淀区红英小学)


红英小学,始建于1960年,为海淀区公办农村学校。学校共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幼儿园(红英校区、冷泉校区、唐家岭校区、六里屯校区、唐家岭新城幼儿园)。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倡导“阳光教育”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健康、尚学、明理”的阳光少年。学校的校训是“卓越在于习得”。“习得”意味着学习的获得在于日积月累,在于积淀,在于自我的主动学习。而和谐的教育秩序是学生习得获得的保障。





一、礼乐与礼乐教育


礼者,天地之序也。周文王演绎《易经》,以乾、坤为首。孔子解释说:“天尊之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意思就是:天尊贵,地卑微,阴阳于是确定。由低至高排列有序,贵贱也就各得其位。礼,维持天地秩序,也维持社会秩序。


彭林教授在他的《多元时代需要更强大的民族精神》一文中提到,中国文化中的“礼”,并非仅指礼貌、礼节,或者仪式、礼仪,它的内容涵盖一切,在西方语言中没有对等的词汇可以翻译,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相当。这是中国之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特殊现象。“礼”包含着“天人关系”“政治思想”“官民关系”“人际关系”“修身养心”等多个方面。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认为现在学校所实施的礼乐教育的宗旨则是在于规范学生的外在行为,同时又内外兼修,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品性,即彭林教授所讲的“修身养心”。





二、红英小学礼乐教育实践探索 


红英阳光办学理念之下实施的红英礼乐教育,强调将人引向人的生活世界,引导人去积极建构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生活的建构过程中实现一个“大写的人”,“健全人格的人”。学校将“学业基础、行为基础、实践活动和兴趣特长”作为实施“礼乐教育”的抓手,努力培养学生明秩序,守规则,建立彼此尊重,互相谦让的人际关系,引导其尊重自然法则,关注生存环境,形成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最终实现身心健康,内外兼修,成为德行兼备的谦谦君子。 



1


行为之礼


01

学前教育



 红英从学前教育开始就注重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在使用儿歌、诵读等歌唱形式促进儿童脑功能发展的同时,也利用诵读、音乐、情绪管理、戏剧等课程对儿童进行礼乐教育,引导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02

入学之始



 儿童从迈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他们的角色就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小朋友”变成了“小学生”,而传统的成人冠礼,也指向的是身份、角色、意识的转变,二者具有共通性。因此,我们继承传统“冠礼”的精神,在开学典礼上,家长为新生举行“冠礼”,引领学生适应学校的规则,适应学校的环境。





03

小学教育



 新生入校后,引导家长理解学生角色转换的重要性,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由行为规范入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新生入学时,与家长共同制定《阳光家庭契约》,引领家长明白自己的职责,为其教育孩子指引方向;新生入学后,通过“红英微电影”、《你好阳光》手册、《新生俱乐部》手册、“红英阳光密码”、“红英阳光行为细节”、“红英阳光特质”、“红英阳光微习惯”等行为规范方面的措施,帮助学生认识学校、认识同学、认识自己,同时,引导家长了解当下的学校与他们记忆中的学校之间的差异,使家长与学生在一日日活动或任务的执行中,关注学生礼仪、规矩的习得与养成,践行良好行为习惯。 






2


知识之礼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对于个体,礼的素养最低标准是规矩意识、纪律观念,更高的标准则是确立人格尊严与主体价值。乐的精神主旨在于内心的修养和情绪的和谐。“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着其教焉”“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


因而,礼乐的素养都是对于人的价值的肯定与彰显,包含着行为礼仪、规范、人格、艺术、心理等教育内容。这种礼乐的素养教育,通过礼乐教育与学校课程的和谐统一来体现与践行。


01

专题课程



按照《红英阳光课程发展指南》进行课程设置,将礼乐素养教育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课程内容中渗透明确的礼乐素养教育内容、操练形式以及考核标准。


必修课程:在一年级,我们设置礼仪专题必修课程。五年级始开设箜篌、古琴必修课,在古琴与箜篌悠扬的曲调中陶冶情操,感悟内心的宁静,涵养儒雅的气质,在人生修养和知识积累上做到从容洒脱。





选修课程:通过丰富的选修课程开展礼乐素养教育,包括茶艺、围棋、武术、礼射、形体、视觉艺术等。在这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渗透规则、秩序教育,不断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引导学生习乐明礼,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





02

融入其他课程



 从一年级开始,在语言、逻辑、运动、综合等课程中渗透礼乐素养教育;将每年的九月作为礼仪主题教育月;通过日常的品德课、班会课等德育课程,引导学生学习礼仪知识、巩固行为规范;借助过沙漠营、冰雪营、非遗营、小课题研究等丰富的自修课程,让学生置身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巩固所学的礼乐知识,践行、检验学生的礼乐所学成果。






3


修养之礼


明朝陈继儒在《小窗幽记》写到:“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一个人的修养实质上反应在“担当、襟度、涵养以及识见”上。谈到礼乐教育,我们不应该简简单单认为就是礼仪加音乐教育。礼乐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是礼乐修养教育。


在礼乐修养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选择合适的内容,在形式与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充分展现礼乐素养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学校开设了“沙漠之舟”、“冰雪奇缘”、“极目海洋”以及“识见汝瓷”等综合实践性课程。在必修课程之外,我们还关注学生自主性学习载体,如社团、展演、重大节日、盛大庆典等,将其作为礼乐文化传播的渠道。我们开设多种形式的学生展示平台,组织传统活动,充分发挥礼乐文化教育的载体的实践性、交流性、对话性功能。注重学生参与,让学生习礼习乐,体会礼的重要性,体会有仪式的成长过程,彰显重大节日、盛大庆典的仪式感,唤起学生对于礼乐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感受精神归属、价值使命、心灵觉悟、民族自豪。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心理发展,尊重个体表达,在交流对话过程中创新性传承、创新发展,进而完善礼乐文化的现代传播。这些措施变教为学,充分彰显教学的操作性、可行性和推广性。





三、红英小学礼乐教育的反思


红英小学自2005年提出道德细节五十条,到2016年的红英微习惯的完善,我们关注服饰礼仪、家庭礼仪、交往礼仪、公共礼仪、课堂礼仪、活动礼仪。以学生为主体,层层递进,践行礼仪教育。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希望随着人际关系的长度渐渐延伸到家庭、邻里、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生活等方面。


自2011年,学校开始建立红英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优游谷。引用陆机文赋中的一句话“送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就是培养从容洒脱、自信有志的中国人。诗文诵读我们已经坚持十年,男孩学习古琴,女孩学习箜篌坚持八年。我们以诗唤醒情感,以礼感化德行,以乐使人成就自己,促进人的内在性情与外在行为的养成共生。



在实施“礼乐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四个运行机制:文化濡染、榜样学习、行为训练、活动强化,坚持六个原则: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濡染与教化相统一,训练与学习相统一,评价强化与自主活动相统一,榜样作用与同伴学习相统一,学校影响与社区氛围相统一,来构建校园文化和课程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党自十八大以来突出强调“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内容,表明道德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基础,人才的全面发展以道德教育为依托。


礼乐教育引导人们实现外在行为与内在情感的科学统一,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路径上与道德教育具有相契相通精妙之处,是有效育人目标达成的重要措施、学校教育应重视礼乐,将其纳入日常学校教育中,并不断探索、深化,挖掘其价值,发挥其作用,培养举止端正,言谈文雅,内外兼修、品质高尚的接班人,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