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宋词,感悟宋词之美

时间:2019-12-17 浏览:329

在我国的古代文学长廊中,宋词是一个辉煌的文学宝库,被誉为“时代之文学”。宋词婉约与豪放的风格并盛,音韵亦有声情之美。品鉴宋词,首先要了解词人真实而丰满的灵魂,品味宋词精妙而韵美的语言、欣赏宋词丰富而多样的形式、感悟情浓而深刻的内涵。

一、读宋词,体悟语言之美

宋词的第一大特点就是用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境,寄托词人多样的情感与情思。所以,在品读宋词时,要先品鉴语言,解读词语,感受宋词的语言之美。

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叙述残秋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这首词开端三句就用了一连串的叠词,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给人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词人一起床就从“寻寻觅觅”开始,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卷,顿觉忧愁加倍。于是紧接着又咏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便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最令我震撼的还是全词的结尾句,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词人在这里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形容得尽。而恰恰就妙在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品宋词,欣赏韵味之美

宋词的风格有婉约与豪放之分,即使是同一个词人,根据其不同的年龄和生活阅历,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词风,展现出不同的韵味,所以在欣赏宋词时,可以由词人的一首词拓展到他的多首作品,进而扩大视野,通过感知不同风格的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培养丰富的文化素养。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当时的苏轼正在密州知府任上,抒发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所以首先我们要在诵读中感知苏轼的豪迈气概。词的上片写出猎,场面阔大而热烈,太守顾盼自雄,豪气干云;下片写请战,作者情豪志壮,意气风发。词句音节响亮,撼人心魄。一个满怀报国志、一腔爱国情的苏轼便跃然于词中。但我们再读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词风哀婉缠绵,字字浸润血泪,极富感染力,读来不禁令人潸然泪下;再如他的《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词风清新婉丽,词情婉转动人。

三、赏宋词,感悟哲思之美

宋词不仅能够表达词人的外在情感,更能够引导人由浅入深地去探寻寄寓在词中的丰富哲理与哲思。

例如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从表面上看是表现了词人的伤春惜时之情,但细细品来,却另有一种哲思。“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词人怀着喜悦轻松的心情,边听词曲边饮酒,此情此景触发了词人对去年类似景象的追忆: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亭台楼阁,一样的听词饮酒,可是已经物是人非,词人的心境也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作者由此慨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不能阻止的,只能期望它的再次东升,可是流逝的时光、美好的事物,已经再也无法重现。接下来,上阕的伤感在下阕的亮色中又有了一些抵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花的凋谢不可抗拒,但此时归来的燕子却是旧时相识,这无疑让人有了一丝欣慰。在这种惋惜与欣慰中,诗人感悟到了一种生活哲理: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希望美好事物的消逝无法阻止,但新的美好事物也会再次出现。这些看似司空见惯的景象,却在词人的作品中启迪着人们去思考人生、感悟天道。

总之,宋词之美,美在外在语言的字字珠玑,美在内在意境的隽永韵味。这些都吸引着我们的情感与思绪在绝妙的意境中自由地飞翔,不断捕捉着心境和生命中的感触,在跨越时空、贴近情感的过程中,更好地体悟古人的人生智慧。

 

参考文献:

[1] 王亚萍.品读宋词——感受韵味之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刊,2018

(02):第21页.

[2] 刘扬忠.抓住宋词中最重要的[J].光明日报,2013,第1页.

[3] 茅胜.在品读中进入宋词的情景世界——以贺铸的恋词《横塘路》为例[J].名师在线,2018(18):第11页.


海淀区八里庄小学   李秀娟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