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启蒙 润心养正

时间:2019-04-17 浏览:353

摘要: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因此让少年儿童了解中国文化传统,提高文化素质、品德修养,融合西方文化精华,重塑中华文化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幼儿来说,首先,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其次,可以培养幼儿的一些行为和生活习惯,使幼儿更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习惯养成;立德树人;《三字经》;《弟子规》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培养当代的民族精神。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所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孩子们刚刚进入“社会”,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我们进行引导,如果我们能够从小让幼儿浸润在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相信他们一定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益处。

image.png

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是立人之基,是个人完善的必修课,是历史的传承。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职责。教会孩子学习是重点,教会他们做人是关键。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在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孩子知识掌握多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从小养成了什么习惯。现代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些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从一些经典名著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有关生活习惯的内容,如:《弟子规》中提到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像这样的内容比比皆是。所以开展传统文化,可以从小让他们在这些文化的熏陶下,能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也许只是皮毛,在可以在他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3.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记忆力、理解力、社会性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二、在教学中是如何开展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当今我国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正被纳入到正常的教学目标中去。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从现在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表述中,我们仍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在《3—6岁儿童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我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一些仁、义、礼、智、信、孝等一些美德。还特别注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孔子诞辰日,都会开展一些特色活动,还会请家长参与其中。像重阳节活动,我们主要面向的是爷爷奶奶,让孩子们了解到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从小要有一颗尊敬老人的心。

       传统经典也是让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我们主要希望让幼儿能够从中学到古人的一些品质,如孝敬、知礼懂礼、谦让等一些必要的美德。还会布置一些小的人物,如回家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主动问好等,家长们很高兴看到孩子们的变化,也非常支持我们的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的振兴和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教育抓起,主要我们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用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使幼儿的心灵受到精神文明的滋养和净化,成为爱祖国、爱民族、崇尚传统美德,传承文化的一代新人。


北京市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附属艺鸣实验幼儿园 卢静雪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