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艺术

时间:2019-04-17 浏览:374

摘要: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现代文明的源泉,道德价值体系与东方人文底蕴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小学教育阶段正是一个人价值道德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运用合适的教学教育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学习环境;教学活动


       道德价值体系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基。在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价值观方面,我们不能有任何消极怠惰的想法。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等道德价值体系初步形成的时期,所以,我们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及时渗透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并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那么,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融合呢?下面结合相关实际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和探索。

一、构建传统文化氛围

      小学生通常以具象思维为主,所以我们要想渗透传统文化,最好能打造传统文化氛围。如果单纯运用传统文化的概念对学生进行说教,他们就会因为不理解而不知如何下手,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我们通过软硬两个方面给学生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认知和感受氛围,就很容易使学生从心理和思想上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激情。

IMG_6763.jpg

       1.硬环境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和走廊挂贴精美的传统诗文或者配有名言警句的人物故事画,这样就将抽象的文化说教变成具象的实物,让学生从小就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成长,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孩子们建立健全正确的价值观,久而久之,知书达理和仁义礼智信就会充盈于胸,让学生成长为有良好修养的人才。

       2.软环境

       教材是传递知识的载体,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为了拓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遴选了诸多古典诗词、历史励志故事和寓言故事等。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学习上升到主观意识层面上来,充分借助这些传统文化题材,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软环境。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分享一则成语故事或者诗歌朗诵,以此来帮助学生加强文化积累,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另外,针对负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內容,要激励学生去深入挖掘相关历史背景,如学习《卧薪尝胆》时,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分享对应的历史故事,还可以让他们观看相关的历史材料和视频。在这样全方位、多角度的激励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感油然而生,为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渗透打下了基础。

IMG_7296.jpg

二、结合传统文化教学

       语文教学的目的,除了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责任。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传统文化在培养人的品德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和建树。所以,结合传统文化教学,我们不但要在历史题材的课文中渗透融入,还要能在非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中信手拈来。比如现代童话故事《三袋麦子》,从字面上看基本没有传统文化的影子。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就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故事中的小猪拿来就吃,根本没有考虑吃完之后怎么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小牛想通过省吃俭用的方法来求得长远,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小猴不但做了长远打算,还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说小猪和小牛得到的是鱼,而鱼总有吃完的一天,但是小猴得到的是渔,是获取鱼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小猴除了做到长远打算,还将种出的麦子返赠老人,深谙“来而不往非礼也”的传统礼节,所以我们做人遇事也要像小猴一样不但能深谋远虑,还要知礼节。

总之,小学阶段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站,我们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创设传统文化氛围,不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道德理念。只要教育工作者们坚持不懈地寻找、挖掘、思考、总结,就一定能找到更多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之花开遍每一座小学校园,为早日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郭志刚、巩俊芳主编,陪孩子度过1-2年级入学关键期[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