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剪不断的乡愁

时间:2018-01-31 浏览:431

  蔡世平作为当代著名的词人被诗词界广泛认识,本人跟随蔡老师学习诗词有一段时间了,让我也对诗词的关注度提高了不少,读了蔡老师的诗词和一些关于蔡词的评论。蔡老师的《南园词》一经发表和出版,就不断的引起了诗词界广泛的关注和评论,形成了诗词界里的文化现象。因此,“蔡词”这个特殊的称谓也就应运而生了。各家的评论褒贬不一,但是大多数还是正面的赞扬鼓励为主,由于评判的立场标准有所不同,那么评判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这实属正常现象,也应该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诗词艺术的发展。

  作为蔡老师的学生我对其人其词也有了很多的感触和了解。他是地道的湖南人,从他讲课时浓重的口音是不难判断的,虽然来京多年,但是乡音未改,这让我们这些北方人听起来可费了劲了。但是读了他的南园词后,却又让人耳目一新,亲切自然,朗朗上口,我对蔡词的语言风格产生了浓厚兴趣。

11.jpeg

  蔡词的语言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贴切、浑然天成,富有生活气息,甚至是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这可能是很多读过蔡词的人的直观的感觉。他的词也有很多的篇幅是描写乡土人情的,如开篇的《汉宫春 南园》 、《临江仙  泪落黄昏》、《朝中措  地娘吐气》等等。例如:“搭个山棚,引顽藤束束,跃跃攀爬。移栽野果,而今又蹿新芽。锄他几遍,就知道,地结金瓜。乡里汉,城中久住,亲昵还是泥巴。”(《汉宫春  南园》)“总记得,花猪栏里闹;总记得,花鸡枝上叫。荷花白,谷花黄。归来放学抓猪草,几家顽伴捉迷藏。喊声声,声巧巧,是亲娘。”(《最高楼  悲嫁女》)“我有消炎解暑方。平常日子自然凉(《鹧鸪天 清凉曲》)”“常忆少年围猎事,一时短叫粗呼。邻婆厉声打黄狐。才还鸡喂食,转背黑花无。”(《临江仙  童猎》)。这些词中的语言完全让读者对古代词的语言风格的认识有了一个颠覆,不再是那种程式化的语言,而是清新质朴,带有乡土味的通俗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题材是新的,语言也是新的,所谓的新就是更多当代的语言,有些甚至就是现代人的口语,经过词人的加工组合,又表达出了词的意境,表现了词人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如:“西边青草眼边蓝。又见一双红雀子,引入眉弯。”“纵是夜深春歇着,春也难眠”(《卖花生  像梦》)“一惊一乍是山狸。草丛窥动静,湿尾辨东西。”(《临江仙  荷塘》)这些语句极为平常,句句如白话,但是组合起来又朗朗上口,颇有风韵,营造了如梦如幻的乡村场景。

24.jpg

  蔡词语言的清新自然,在他的词里充分地展现,正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生活的深刻体会,也正是由于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才形成了他关注农村生活题材,能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他的根他的魂根植于乡村,是乡村的父母,乡村的生活为他日后的创作滋补了充分的营养,我想正是这剪不断的乡愁给他提供了可以深耕的土壤,也形成了蔡词的语言风格。

  平民的清新的口语化的语言风格正是颠覆了人们对古代诗词的认识上的理解和束缚。这也为当代旧体词的创作指明了一个方向。另辟蹊径也是蔡词成功的重要因素,格律是旧有的,但题材语言是新的,要跟上时代,要用当代人的语言要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熟悉的事。这是古体诗词的发展方向。蔡老师做到了。



作者:彭宝瑞  四十七中学

责任编辑:木之子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