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学诗小得

时间:2018-01-31 浏览:336

  这个学期参加了蔡院长主讲的的诗词创作和赏析课程,满满的感动,满满的收获很多。尽管自己的诗词创作水平还非常有限,但是每次参加课程时,聆听到蔡院长深入浅出的讲解,看到老师们积极的创作人情,我很受感染,同时也是乐在其中。

  令我印象最深的课程是蔡院长把格律诗的写作技巧凝练成几句通俗易懂的话,让我这个对格律诗创作一窍不通的人也听的很明白。

  蔡院长只用50个字(实为25个字)就把格律诗创作技巧讲清楚了。

  1、平仄错对粘,好记又方便。

  2、尾韵是定调,一字管全篇。

  3、有些对仗句,知他并不难。

  4、留心三字尾,也是好简单。

  5、孤平和拗句,只作等闲看。

  当然懂得规则和真正的创作还有一定的距离,蔡院长又专门的引导大家发掘自己的是性思维。他告诉我们人都有“诗性思维”(艺术思维)。诗性思维是上天的赐予,是人的先天存在。人应当十分珍惜和注意开发诗性思维。有诗性思维的人皆有味道、有情趣,风雅高致,好交朋友。这让我对诗词的创作有了信心。

21.jpg

  一直觉得诗的语言是美丽的,美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她。但是之前没有思考过她到底美在哪里。这一点蔡院长结合实例阐述得非常清楚,这让我明白了什么样的文字才有诗意。

  第一,诗必须词句隽永婉秀,音节流转优美,能使人百读不厌。你看这句子多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几千年来的中国人千遍万遍地读,怎么读也读不厌,而是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感觉,总有一种美丽、一种忧伤泛上心头,引起读者对自己经历的某一个场景或亲切或伤感的回忆与咀嚼。 我们读到的古诗不仅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而且都非常有节奏感的。        

  第二,诗是作者的初次创作和读者二次、三次甚至N次再创作共同完成的。《蒹葭》正是这样。诗中的“伊人”是不确定的,不知道是男还是女,与作者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因此《蒹葭》可以当作一首恋爱中的情诗去读,可以当作一首访朋问友的友情诗去读,但也不妨当作一篇求贤纳士的招隐诗去读,甚至还可以当作寻找汉水之神的女神诗去读。这就告诉我们诗必须是禁得起推敲的,耐人寻味的文字。

6.jpeg

  第三个特征,诗要营造一种氛围。秋天的早晨,白露如霜,河水静静流淌,萧疏而旷远。就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一个人出发了,去寻找另外的一个人,故事由此展开,给人以悲秋怀人的深沉思绪。我逆着水流去找她(他),不管道路多么险峻漫长,我都会找到她(他)。在我的心中,她就在这条河的上游,不是在水中央,就是在水中沙滩上,或是水中的小洲间。我坚信只要顺着河流去找,就一定会找到“伊人”。读者喜欢的就是由“诗性思维”结构的这样一种凄清的、静美的、诗意的抒情现场,这样的一种情景氛围。

  令我最感动的是最近一次课程,蔡院长再一次耐心地讲解了格律诗的创作。接着带着大家走出教室来到秋天的小院,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老师们也是诗兴大发,开始自己的创作。最后回到教室,蔡院长就大家创作,进行了现场的修改。每一个建议都是画龙点睛之笔,使老师们的创作一下提升了一大截。我希望自己也能够尽早的度过难关,可以用诗的语言抒发自己情感。



作者:牛瑞玲  玉泉小学 

责任编辑:木之子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