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霞:传承中国文化的血脉,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时间:2018-01-29 浏览:518

blob.png 一、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blob.png


  说到传统文化教育,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教育”?这里,我先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概念做一个阐述,然后谈谈我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看法。对于传统文化,首先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

  传统文化的广义概念可以从清朝末年国粹派邓实于1906年在其创刊的《国粹学报》第 19 期所撰《国学讲习记》的一句话概括:“国学者何?一国之所有学也”。对于广义的概念有很多论述。张应杭、蔡海榕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宗教、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史学和科技,商聚德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中国古代哲学、宗教、教育、经学、史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王玉德等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位断代文化、区域文化、专题文化三类,而郭风平则把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传统哲学、宗教文化、文学与艺术、风俗习惯、科技文化、园林文化。我认为,传统文化涵盖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儒家经典、音乐戏曲、中医理论、书法国画、四大发明、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等中华民族的全部文化和学术,也即中华民族的所有智慧。

21.jpg  狭义的传统文化,通常指以儒家学说为主体、以道家、佛教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持这一观点的有国学大师章太炎,他提出的国学概念中,将其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五大部分。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上看,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仅仅指中国古代文化,即从西周、秦朝至清朝中期这三千多年中逐渐发展形成的文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传统文化是指从过去一直发展至今的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是现代文化的反映和呈现;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既扎根在本民族土壤中,是一种稳定的文化,又包含动态的内容,不断将新时代的思想渗透进旧的文化体系,使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将过去与现代不断交汇融合。

  综上所述,我认为传统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由中华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心态在不断整合的过程中,存在于物质上、精神上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具有丰富的时代特征,能够浓缩各时期鲜明的政治、学术、艺术;它具有复杂的动态特征,它产生于远古,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注入新的元素,演化出全新的形式和内容;它带有深刻的民族烙印,由本民族的祖先创造,由后代们不断更新;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生活、行为和思想。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教育”呢?

  广义的传统文化教育是指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使人增加知识、增进技能,影响人的思想、优化人的品德的活动,不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是传统文化教育。狭义的传统文化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以儒家学说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健全人格、发展智力的一种活动。


blob.png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意义 blob.png


  当前,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甚嚣尘上,“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格修养”往往被当做装点门面的无足轻重的点缀,针对这种普遍存在,并且已经形成社会惯性和心理惯性的文化逻辑,一时难以改变,因此,惟有强化人文主义教育哲学的核心地位,扭转以功利主义为核心的教育文化逻辑,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教育部于 2014 年 3 月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纲要》,阐明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推进方式、支撑体系和条件保障,强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面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具有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终于有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具体的行动指南。

blob.png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中所面临的困难。“国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专门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还未形成,尚处于摸索阶段,这将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造成学科理论指导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严重缺失。

  值得欣喜的是当前人们普遍意识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开展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儒家先贤们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的伦理准则;道家崇尚的“返璞归真、笃诚慈俭、顺应自然、贵柔尚谦、大道至简、大智若愚、上善若水”的文化智慧;佛教倡导的“明心见性、慈悲为怀、悟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文化信念,为世人所广泛认同。全国各地纷纷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依托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去做,拯救传统文化就有希望,重振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有希望。

  从事中学语文教育二十多年来,我从一开始自我摸索、自我寻觅传统文化,到教材增加传统文化教育比重和区进修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培训,再到如今参加敬德书院“海淀区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我见证了自我传统文化由感兴趣到入迷的过程,也见证了国家和地方对传统文化逐渐重视并大力推进的过程,相信只要我们不遗余力地去推进传统文化,去传承中国文化的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以内在的仁厚襟怀的坚持,确立圆融的精神信仰,涵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大有希望。


作者:王红霞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木之子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