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孔子”的时代来了

时间:2019-05-15 浏览:367

       摘要:契合时代特征下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下使得“孔子”复归成为可能,这并非倡导“回向三代”,而是与时俱进的助力时代前进。这需要老师审时度势,需要老师能够时刻敏锐的捕捉到时代气息,因为老师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变革 十三五 传统文化

        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適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司马迁孔子一生,无时无事不学,“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并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故有“学无常师”之说,而当下,正应是孕育“孔子”而辈出的年代。

需求知的渴望与对知识的敏感。

       求知的渴望是成“孔子”的首要条件,恰是“学而不厌”,或又“不耻下问”,总要由此内需的驱动才会睁开双眼、启迪大脑以获取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然而,这是成不了“孔子”的,因为还要有辨识、分析和整合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是懂得三人行中,何为我师,师从哪里。这是碎片化的大数据下的整合,所以,我说当下应是孕育“孔子”而辈出的年代。

       这样的年代,有大数据的背景,有互联网+ 的媒介,有STEAM 的整合思维,也有核心素养的引领,无论个人还是团体,均可有效的提炼和整合大数据信息,做到无时无事不学,难道,这省去了周游列国的“繁琐”不是件好事吗?至少是速成“孔子”成为了可能。

       当然,“孔子”之为不会如此简单,就是大数据在此,就是互联网便熟,也无法速成“孔子”的原因,还在于知识的敏感度微弱,尤其为人师者。为人师者,真的能够“传道、授业和解惑”吗?区别于孔子,不能!不能!真的不能!这恰是为人师者的现状,缘由知天文者不知地理,知数理化者未必文言通常。这是师的速成,却成了“孔子”速成的障碍,这是学历的通胀,却成了“孔子”文化的劫。

       我们没有抱怨这样的“为师”的速成,更不会抱怨学历的通胀,那是上一个年代的必经之路,而这个年代来了,我们要还是不改一改,就真要“回到过去”了。我举几个例子说说如今的这个时代,我们一起猜想未来。

       第一个例子是有关共享单车的。它的出现令我们的生活无比便捷,这样“便捷”的体验来源于个人习惯与观念的改变,就是从“拥有权”到“使用权”观念的改变。

image.png

       人人均此就不再是个人的习惯,就成了群体的习惯。不用担心诸多的损坏,因为道德,这种社会共识会保护共享单车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共享单车建立起来的从拥有权过度到使用权的意识形态,将会带动其他产业的转型发展。或许,你的一生都不再买房,或许你的一生都在使用“滴滴”,或许你的出行从此改用“Airbnb”,是的,共享的意义就在于此,不是共同拥有,而是均可有偿使用。

        第二个例子是有关“多合一”口味披萨的。它的出现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口味,因为同一张披萨上面可以出现至少两种风格的味道,比如一半鸡肉的,一半海鲜的。更有甚者,同一张披萨上面出现四种口味也是正常。对于消费者何乐而不为?多花一点点钱就可以买到四种口味的披萨简直太划算,即使他只喜欢其中的四分之一。这样的整合不会使原有披萨的成本增加,但会使原有的利润提高,因为消费者买的服务,买的新意。我为何对多合一披萨如此关注?因为我想说新课程的整合是利大于弊的事情,是“为师”价值提升的事情。

       第三个例子是有关微课的。就是人人皆知的微课教学,“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内容之一,老师们正在参与且必须参与的事情。很多年前,社会的培训机构也推出了类似于微课的网上教学方式,但受众者普遍反映生冷,面对屏幕少了互动的温暖,唯一是网上教学价格相对低廉。今日这个时代,即使面对面也用微信聊天的时代,微课渐渐成了主旋律,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它可以实现教育公平,那么,知识与技能的普及通过人工智能就可以实现,通过虚拟现实就能够使受众者沉浸其中的话,“为师者”将何去何从?答案在我心中,答案在你心中吗?

        我举三个例子最终想说明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可以成为“孔子”的外在条件准备好了,第二件事就是可以成为“孔子”的内在需求亟待变革!“为师”者,传好道、授好业、解好惑不能只脚踏实地,还需仰望天空!


育鸿学校 张昕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