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礼乐文明教育系列教材特点

时间:2016-05-06 浏览:3821

礼乐文明教育系列教材特点

 

这套教材的研发以实现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传承为宗旨。是一本既能让孩子们亲近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并且能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注重实践的教材。教材是在教育研究机构的科研员、教师进修机构的教研员以及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编写而成的。本教材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传承中华优秀礼乐文明,培养文明有礼的中国人。

礼乐文明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中西文化相区别的关键所在。钱穆先生指出,“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本教材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教材化体现。本书的宗旨,是通过讲授坐、立、行、走等方面的基本礼仪规范让读者体会礼乐文明所承载的文化奥意。帮助大家学习并践行中华优秀礼乐文明中的基本行为准则,做到举止端正,言谈文雅,培养尊老敬长、礼让他人的意识,懂得和谐的为人处世之道,成为具有君子风范的美少年,让华夏儿女行真正行中华礼仪,让礼乐文明的文化之光重放异彩。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起来。带来了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的自主性。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传统礼仪文化教育注重人格的培养,它的培养目标就是有德行、敢担当、懂礼仪的谦谦君子。习与智长,化与天成。通过认真学习和践行传统礼乐文明,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彬彬有礼的人。这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礼仪的教育过程中可以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礼仪文化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的时代价值。同时通过礼仪规范的反复践行,让学生把这些核心价值观内化与心,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内外兼修,礼乐皆得,涵养儒雅的品格,规范谦恭的言行。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发现了音乐之美。世界各国的音乐大多只有表达情感和娱乐的功能。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音乐还具有特定的内涵与深刻的哲理: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乐与礼结合,可以使人成为内外兼修的君子,这是中华乐教思想的重要特点。儒家注重音乐对人心的影响,演奏与欣赏高雅的古曲可以调适心情,涵养高尚的品格,远离歪风邪气。君子聆听乐章,能从音乐中生发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儒家音乐教化的目的正是让大家在典雅的音乐中受到道德的熏陶,使人心向善,社会和睦。本书多处体现儒家乐教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聆听、学习古典音乐的好习惯,日积月累,逐步改变自身的气质,成为儒雅的谦谦君子。引导学生向善、和谐,在校团结同学,在家孝顺长辈,进而使学校环境愉悦、社会一团和气。


 4.注重简明与严谨性,确保礼乐文明教育科学实施。

教材谋篇布局清晰明快,既显现完整的结构体系,又提炼出沉潜其中的原则,让读者可以轻松把握儒家礼乐文化的精神和要点。同时为了减少阅读上的困难,本书尽可能只引出最为关键的经典语句,对其做最为精准的注释与翻译,并进行现代意义阐发,让优秀礼仪文化真正融入学生生活。 书中的每一种说法都以经典文献作为依托,绝不杜撰。在经典原文的阐释部分,我们查阅大量文献,对比多家权威文本对经典的理解,力争做到忠于儒家学说的本意。进行礼仪规范的现代阐释时,确保经过多方研讨与论证,做到有理有据。

5.注重综合性与实践性,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资源。

礼乐文明教育能够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可以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材包罗了较为广泛的可操作性内容,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生动的活动资源。


6.注重趣味与直观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本教材以谈话式的语言、极具亲和力的插图和美术设计,丰富的礼仪事件、鲜活的人物事迹等,让学生的阅读和学习体验变得更加愉快,吸引孩子们沉浸其中,受其滋养,不断进步。通过基于自身活动和实践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积极思考,自我反省和感悟,从身心两方面获得对传统礼乐文明的认同,切实指导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小组共同讨论、思考、发现、演习的合作式学习,让学生们做到知行合一,体会规范背后的礼乐文明精神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