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薪火相承,教育家精神在理工附中闪耀

时间:2024-04-23 浏览:10

2023 年 12 月 23 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共同主办的“传承师道 成就良师——2023 敬德会讲暨海淀教师育人故事讲述系列活动(第四期)”在敬德书院成功举办。活动旨在讲好、讲深、讲透海淀教育的育人故事,发挥敬德书院作为海淀区师德教育基地的平台作用,向学生、家长和社会生动、立体呈现理工附中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时代风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熊红、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主编贺春兰、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燕海霞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活动,海淀教育 1700 余名干部、教师以线上方式参与活动。


一、以人师之德行,实现“不教之教”


1.png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熊红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2023年的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的会讲活动可说是理工附中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一次汇报、一次交流、一次展示,深化了我对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内涵的认识和理解,非常有意义。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对本次参加会讲的感受,我觉得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与概括是不为过的,那就是:教育家精神在理工附中的闪耀。”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燕海霞在主题解读中表示,育人故事讲述区别于专家授课式的师德培训,请一线教师登台讲述,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用身边的榜样教育人,用身边的力量鼓舞人,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以情动人、以德促德。唯有有德之师,才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人师之德行熏陶、感染学生,实现“不教之教”。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毛强从党建领航、强化师德,务求实效、构建机制,挖掘校史、丰富师德内涵等方面展现了理工附中建校 70多年来,多措并举、传承创新、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他认为,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开展工作重要的“软件基础”,理工附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构筑具有学校特色、理工情怀的师德建设之路。


二、薪火相承, 教育家精神在理工附中的闪耀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2.png4.png她气质高雅、率先垂范,她的身上凝聚了理工附中教学严谨、敬业爱生的精神品质。


海淀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卢小燕老师讲述了让人“又敬又怕的好校长”彭鸿瑄校长的故事。她说:“今年是理工附中建校 73 周年,其中,老教工、老校友们提及最多的,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彭鸿瑄校长。从 1959年到 1963 年,她经历了理工附中由速中到预科、普教的三个特殊历史时期。”卢老师带我们跨越时空,充满敬意地讲述了彭鸿瑄校长身上凝聚的老一辈理工人教学严谨、敬业爱生的感人故事。


3.png5.png他不忘初心,刻苦钻研业务,他狠抓教学,打造了理工附中优秀的师资队伍,形成了附中的传统和师德文化,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高翔老师介绍了王杏村校长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刻苦钻研业务,带领年轻老师艰苦奋斗、潜心教学、自制教具、创新教法的光荣事迹。1980 年,当时的理工附中称为“京工附中”,被北京市教育局确定为首批区级重点中学,实现了学校发展史上质的飞跃。王杏村校长狠抓教学,坚持深入课堂,打造了理工附中优秀的师资队伍,形成了理工附中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png学生谈到她:只有好老师,才会不由自主地把你的事当作自己的事,那种真情实感让我感动。


家长感谢她:您教育家的思想,优秀的教学,慈母的情怀,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不仅托举了孩子,也温暖了家长。


她关心学生,潜心教学,爱心、耐心、恒心、包容心与责任心是她的坚守。


“守护学生成长,让每个孩子奏出自己独特的生命乐章”,这是贯穿在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文伟 20 多年教育生涯中的坚定信念。在多年的执教中,文伟老师遇到过很多“特殊”的孩子,通过教育智慧,她对症下药,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闪闪发光。她还通过深度学习形成了以意义建构为核心,融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阶思维、文化立心为一体的学养过程,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她总结道,让孩子们拥有自我生长的力量并给世界和他人带来积极影响,让教育有光,这是教师的幸福,也是教育的意义。


7.png眼中有生命,心中有阳光,言语有魅力,行动有方向。一颗“红心”,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颗“初心”,用高尚的师德引领学生成长。


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崔红艳回忆了自己二十多年教育生涯中被学生感动的一个个瞬间、一幅幅画面。一路走来,


她始终坚守育人初心,不忘肩上的责任使命。她坦言道:“我们播种希望,孩子们收获成长;我们奋力奔跑,孩子们回馈给我们这份职业的美好!正是这感动和美好,让我们坚守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义无反顾地奉献着每一个人的芳华,任由青丝变白发!”


8.png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不凡,学生敬他,怕他,更是亲切地称他为“宝爷”,如果有一种大爱可以温暖一个人的内心,这其中一定有他的回响。如果有一种力量可以指引人生的方向,这其中一定有他的光芒。


北京市骨干班主任张德宝老师的发言主题为“潜心做教育 风来满眼春”,他围绕“为每位学生创造均等出彩机会”“让所有花朵在春天里竞相绽放”“用教育赤诚不断书写精彩华章”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展现了他在本职岗位上通过因材施教努力促使每一层次的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真情故事。


9.png青春勤耕耘,她把知识与智慧播撒在三尺讲台。她教会了学生谦虚处世,踏实为人;她鼓励学生自信生活,快乐学习。她是可敬的严师,亦是可亲的益友。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需要薪火相承,也一定能够薪火相承。海淀区青年岗位能手王慧老师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教师,2012 年,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踏上了在理工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征途。面对一张张鲜活可爱的面孔,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她一次次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加油,要和那些优秀的老师们一样,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笃行不怠,是理工附中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担当;守正创新,以陪伴告白长情,用实干续写篇章。


三、回望教育传统,增强自信、自律、尊敬与荣誉感


10.png《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主编贺春兰对海淀教师育人故事讲述活动予以高度评价。她认为:本次活动展示了理工附中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在校长的引领下,学校重视自己的传统,带领师生一同回望自己的传统,就如同在民族复兴的当下,我们要回望自己的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相信在回望中,全体的理工附中师生会产生自信、产生尊敬、产生荣誉感、产生自律。而作为媒体人,有责任将优秀典型案例更好地放大、传播,增强民众对教育强国的信心,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方平表示,作为理工附中(京工附中)的毕业生,非常高兴能参与本次活动。他认为,理工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传统,有着许多值得挖掘的师德资源。在学校生活中,老师们不止在感动着学生,也在被许多学生感动着。我们常说,教师是人梯、是红烛,好像老师们只是在为别人做嫁衣。事实上,除了为国家培养人才,老师们在教育活动中自己也在成长,所谓的教学相长不光只是在知识层面。当我们看到一个学生的活力、创造性,他的那种需要帮助的生命的力量,使我相信每个老师都会得到激励,老师们也会得到学生的反馈与反哺。


11.png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专门为本次活动致信。他认为,受评价影响,当下某些教师把关注点放在知识体系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书上,较少关注学生。教书能有及时、明显的绩效,而认识、了解学生,尽心育人的绩效则需要若干年后才能显现。“教书”与“育人”的平衡,要靠师德才得以实现。学生成长的需求和社会环境都需要教师坚定一个认识: 师德建立的必要基础是一位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掌握。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