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从生物学的视角品解《黄帝内经》

时间:2024-04-23 浏览:8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 | 李荣娟


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具有鲜明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


1.png《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秦汉之际,其理论是基于先秦时期文化背景下的传统哲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学哲学智慧。作为中医四大典籍之首的这部古老的生命智慧经,它包含了人类“文明之钥” “摄生之道” “灵兰医典”“奇效器药”,对国人影响极大,但其又是一部深奥无比的典籍。


《黄帝内经》从天地宇宙的宏观视角出发,运用“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和论证天人关系及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研学这部典籍的过程中,我又隐隐约约感悟里面所蕴含的内容和哲思与生物学观点有很多相通相容的地方。


一、“天人合一”整体观与“生物与环境相统一”


(一)人体自身是有机整体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界统一相应。在此基础上 ,中医学一直非常重视人体自身统一性、完整性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注重整体观念 ,强调整体间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认为疾病是人体不能适应环境所引起的各部分功能失去和谐的动态过程。这就决定了其所研究的对象,是生存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下的人,它与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也就决定了其在诊治疾病时,不是着眼于人体局部的病灶、致力于解决引起疾病的病原体,而是充分考虑到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如时间因素、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


生物学观点是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动一发而牵全身。人体八大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外加一个最大器官 - 皮肤,组合成完整的人体,虽然各自系统都有自己的功能,但是彼此不能独活,一个系统里的每一个器官的也不能独活,彼此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共同完成人体生命延续的结果。


因此我们感慨,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很早就认识到了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


系统阐释了人体肝、心、脾、肺、肾五脏功能,各有不同且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并以五脏为整体发挥作用共同维持人体生理平衡。


(二)人与自然界统一相应


2.png人体内藏为藏,肢窍体肤为象,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系统为沟通纽带,联结人体六腑、五体、五官、五液等的有机整体,通过精、气、血、津液作用,实现人体系统器官的相互关联,构建了人体自身的统一整体观。所谓藏于内者,必有象于外,必有通于外,整体观贯穿于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相关理论。这里不就是论述的是现代生物学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统一,人体是一个开放系统,既有自己独立格局,也需要依赖环境获取生活资源而存活,环境改变,必定影响人体,而人体的活动改变,也必定改变和影响环境,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黄帝内经》从藏象理论、五脏学说、 经络学说及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等方面确立了人体自身是有机整体的观点,人体局部病变可引起全身改变,全身改变亦可引起局部病变,故临床辨证要遵从统一整体观念。


《素问·咳论》《灵枢·岁露》中有“人与天地相参”之说,《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相应、相通、 相参。人为藏,自然为象,人体五脏与自然界五时、五色、五味、五性、五化、五气等一一相应,将人体与自然形成天人相应的统一整体观。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基于运气学说,把天地的四时六气与人体的五脏五气相互关联为统一整体,可称之为大整体关系。


所以,生物与环境相统一,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方能共同发展,持续发张。


二、对立统一的辩证观


中国道家哲学思想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运动为天地万物变化之根本,任何事物都包含阴阳两个方面,相互依存变化,蕴含辩证观、对立统一观,贯穿《黄帝内经》始终。


《黄帝内经》的辩证观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阴阳学说,主要是从阴阳互藏、阴阳交感、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的不同角度阐释天地变化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辨证治疗等。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指的是对立统一平衡状态,即人体健康的状态。“阴胜则阳病”指的是阴阳对立统一状态失衡,打破了生命的健康状态而出现疾病,甚至出现“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的消亡之态。


“治病必求于本”之“本”指阴阳,调节阴阳作为中医治病的总纲和基本原则,高度体现了《黄帝内经》“阴阳学说”的哲学辩证观。在对立统一观念的指导下,《黄帝内经》通过“阴阳学说”全面解释生命现象、病因病机等,形成了人体脏腑分阴阳的对立统一观,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观,以及人与自然协调的对立统一观,有效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而与此对应的生物学的生态观,也是辩证对待环境,对待自然。我们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界,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png生态系统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洁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等等,这些构成了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条件。在生态系统中,人和自然界的生物不是孤零零存在的个体,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态环境的优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都是生活在生态环境中的自然人,是自然界养育了我们,它不仅提供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还为我们提供了工业生产所需要的资源能源。


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楚,自然界并不是任由我们索取的,我们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开发、开采资源都要把握一个“度”。否则,我们也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是平等的。自然孕育了我们,我们也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改变着自然环境。言外之意就是人与自然要辩证相处。


三、阴阳的互转、消长和自和与人体稳态


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息息相关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 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调节免疫系统和平衡阴阳 , 从而维护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人体之殇,只是每个人身体内部存在的各种不和谐或者不平衡 , 医生和病人努力的方向是去调整这些不和谐和不平衡。


从整体出发 , 探索“天、地、人”三才之奥秘 , 借用不可思议的身体小宇宙进行自我调节 , 达到自我健康和自我痊愈能力。从而实现养生治病的健康目的。通过中医,让人更好的认识世界 , 认识事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看到事物对立的两面 , 且看到两面之间的变化与交流 , 且不拘泥于一面。当掌握了事物的两面性 , 人就具备了调中和的能力 , 心便自由了。生活方式与大自然的节拍相应 , 生命会活得更加有质量 , 思维自然而然步入放松自由的状态 , 生命的静美之气会自然呈现 , 会真正体会到生命中“每逢大事有静气”的状态。


而这些内容是和生物学中的人体稳态调节是相容一致的。人体稳态是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这三种功能调节,就是要调节机体与环境的关系,调节机体内部各个脏器之间的关系。中医通过调穴位,激发气血运行,到达人体平衡,诛邪祛湿,现代生物学通过三大调节系统,让人体杀死病原体,去除机体坏细胞、损伤细胞,安内攘外,从而达到内环境的稳态,让健康细胞正常生活,机体康健。


所以,研读《黄帝内经》,深感中华民族祖先的博大智慧,透过现象见本质,对于科技发达的今日而言,它不逊今人;而我们今人,凭借科技的发展,一定也会为《黄帝内经》的所有理论、观点寻到科学依据,一定会让古人的生命智慧造福今天人类。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