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孔子德育思想在小学班级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4-01-17 浏览:55

北京市海淀区人北实验学校 | 叶秀


班级是一所学校的基本单位,有效的班级建设对维持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借鉴性意义。本文将探讨如何从儒家中汲取养分,助益和美班集体的形成。


一、孔子德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及重要价值


1.png(一)基本内涵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是儒家德育思想的创始者和代表人,被誉为“至圣先师”,在中华经典之一的《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重视人的价值。客观来讲,当今小学班级建设研究有必要追根溯源,从孔子德育思想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滋养。本文认为,孔子德育思想基本内涵是:以“仁”为内核,以“礼”为规范,通过修身最终达到“和”的目标。


1. 以“仁”为内核


孔子认为心中有仁才会爱人,这体现出以生为主体、以学定教的传统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在繁体字“學”的结构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该字上半部分中间的两个图片表示“交感互通”的意思,其中一个表示纵向时间轴上与往圣先贤精神的交感互通,下面的图片表示横向时空中生生之间互动的样子。包裹住两个图片的部分,样子特别像教育者的双手在呵护着不成熟的学习者,同时也象征着教育者以仁爱之心在学生的精神成长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引领。“學”之繁体结构,生动显示了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要在学生的交流互通中尽可能地从“仁”出发提供支持,生生之间亦是以“仁”相交,体现在班级建设中的首要之务即是以“仁”为内核。


2. 以“礼”为规范


2.png儒家认为要以礼待人,这条人际交往的准则放在班集体交往中也同样适用。“礼之用,和为贵”,循“礼”的目的是为了集体能处于和谐的状态。儒家还提出了“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的要求。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礼貌行为,知道在班集体遵循“礼”的必要性,懂得循礼而行的好处,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可以说,“礼”是新时代建设有序班级仍旧不可或缺的一环。


3. 以“和”为目标


《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可以看出,孔子德育思想的最本质特征和目标均是“和”,礼之精神即为和。对此,南宋大儒朱熹认为:“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表明和谐班集体的特征是人人和气 , 不会刻薄、乖戾 , 在友好合作的前提下依旧能保持自己的个性特色。


(二)重要价值


1. 培育仁爱之心


儒家思想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如《论语·颜渊》中樊迟问仁。孔子认为仁体现为“爱人”。“仁”是孔子德育思想的重要特征,其基本含义是:对他人具有仁爱之心。具体表现为能推己及人、推亲及众、换位思考、包容体谅、感同身受他者的情绪起伏,有共情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孔子提出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塑造道德人格


道德人格即德性人格,是可以通过自身修身实践所达致的境界。儒家中描述了道德人格的一些具体表现,比如“文质彬彬”“修己以敬”“不忧不惧”“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坦荡荡”“周而不比”“成人之美”“和而不同”“泰而不骄”等。总地来说,培育受教育者的道德人格,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教育目标,这种道德人格又具体体现为仁义礼智信五种纯良品格。


3. 调适人际关系


“仁”是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达到“仁”的路径和手段是“忠恕”,忠恕是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原则。“忠”是对自己认真虔诚,“恕”是对他人尊重宽容。


“恕”指对人的包容、接纳、宽宥、饶恕的无限情怀,具体表现为:自己不想要的或不想得的就不要强加于别人。可以看出,忠恕不仅强调自身的内省和自律,更强调对他人的理解宽容,这种推己及人的思维及处世方式体现着一种博大的人文关怀。


二、小学班级建设现状分析及不足


3.png(一)功利心较为突出


对于小学生来说,功利心的典型表现为:


第一,是集体主义精神尚未形成,关注个人利益,在团队合作中,总想彰显自己的个性与特点,缺少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第二,是“关注个人荣誉”,部分学生存在将个人荣誉做为升学“筹码”的思想,为了增大小学毕业后升入理想初中的几率。


第三,是学习动机的实用化,部分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实践等诸多活动的动机是追求外在的物质功用,尚未意识到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更重要。


(二)道德认知与实践力不足


小学生一方面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现象的影响,另一方面家庭和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引导仍有缺失。表现为相当数量的小学生缺少对同伴的关爱关心,换位思考的能力和包容体谅之心尚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整体道德认知和实践力不足。


(三)正确人际关系的意识尚未形成


第一,小学生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意志消沉,抗挫折能力差。


第二,小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朋友、同学的帮助往往会认为是理所当然。


第三,小学生对班级事务容易有漠视感,对集体事物往往会认为与自己无关。


三、孔子德育思想应用于小学班级建设策略


4.png(一)班级建设追求—“仁”


1. 有教无类


原则: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学校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日常的班级建设中,班主任不应“一刀切”,而是用心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长处,帮助他们发挥出潜能。


方法:循循善诱


在班级建设实践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自省自律为核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


2. 以身立教


原则:反省内求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也是班级建设的规划者、参与者和重要实施者;既关系到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联系,也关系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联系。必须注重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反省内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方法:躬行践履


班主任要以一颗仁爱之心给予学生守规则的意愿会增强。


2. 奖惩分明


作为班主任在对学生播撒爱的同时,还需要适当运用规则下的“惩罚”,以爱为出发点进行惩罚,惩罚有度。实施班级规则为的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内化成遵守规则的意识。通过惩罚,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知道,有过失就要对此负责。


(三)班级建设彰显—“和”


1. 体谅包容,推己及人


尊重每个人的不同,体谅包容差异性,在人际交往中遵循推己及人的沟通原则。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独立个体,再有交集,也有独立的部分。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并承担自己做出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每一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们的边界,不轻易将自己应该承担的部分推卸给他人。


2. 凝心聚力,共享和美


以儒家思想的“仁”为内核,以“礼”为规范,通过师生共同修养品德,激发内在的责任感。通过反省内求、制定规则、躬行践履使班集体达到“和”的境界,与学生共同谱写出班集体和美的新篇章。


2.jpg

供稿:敬德书院